贵州省银色旅游开发研究

2020-05-26 10:43曾丽娟韩德军
教育文化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访谈文献研究旅游经济

曾丽娟 韩德军

摘 要: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为银色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和前景。本研究在对银色旅游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分析了贵州省银色旅游开发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贵州省银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银色旅游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经济;银色旅游;访谈;文献研究;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0)03-0120-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0.03.018

Abstract:The increasing trend of global aging provides a huge opportunity and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nior tourism.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enior tour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eni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uizhou Province 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and thus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nior tourism in Guizhou Provinc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senior tourism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 west China.

Key words:tourism economy; senior tourism; interview; literature research; Guizhou Province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老年人对旅游業的重要影响,银色旅游市场的地位日趋凸显。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末的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9亿,占总人口的17.85%,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7亿,占总人口的11.97%,以老年人为主体的银色旅游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和前景。贵州气候宜人,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4℃,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益处颇多,开发贵州的银色旅游是我国老年人的需求所向。

银色旅游是指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公民,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与现象的总和。银色旅游的主体是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在旅游需求方面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身体机能的老化需要注重他们特殊的生理情况,需考虑周到,照顾周全,精心呵护;二是心理的空洞需要随时关注他们情绪的变化,并且在整个行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真切的关心,让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温暖。关于银色旅游研究,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有相关学者进行研究,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新世纪后成果才开始慢慢增加。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旅游的困难及应对 [1],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的主要特点[2],影响老年人旅游行为动机的因素[3],影响老年人旅游消费决策行为的因素[4],老年人旅游决策的形成过程[5],老年旅游客源市场划分及销售策略[6]等;国内老年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客源市场的特点及销售策略,老年旅游主体及行为特征,老年人旅游产品研发等方面[7],虽然也涉及到老年人旅游心理、行为[8]等相关领域,但整体研究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尤其是对具体某一个区域银色旅游开发研究更少。

本研究以贵州为例,分析了贵州省银色旅游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贵州省银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银色旅游提供参考。

一、贵州省银色旅游开发实证分析

1.贵州省概况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纬度较低,但海拔高,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7月份平均气温为24℃,2007年贵阳被评为“全国避暑之都”,是开发银色旅游的理想胜地。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域内群山蜿蜒起伏,峰峦错落叠嶂,全省各地遍布喀斯特溶洞,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这些溶洞形态各异,各有韵味,其中有号称“世界第一溶洞”的织金洞、“大自然的奇迹”的龙宫等。从基础设施来看,贵州航空已经形成“一干十三支”的机场布局;贵广、沪昆、渝黔等高铁已经开通;高速公路突破5 000公里,实现了全省县县通高速。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发的15种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拥有10种,如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且数量多,形态各异;世界上已经开发的20种诸如历史遗址、革命胜迹、寺庙教堂等各种人文风情旅游资源,贵州几乎都有。从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组成结构、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状况等来看,贵州省旅游资源具有环境的多样性、景观的独特性、气候的宜人性、资源的丰富性、民族风情的多彩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性、同纬度上的原生态性等特征,银色旅游的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力。

2.贵州省银色旅游开发现状

本课题组通过查找统计数据、前往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了解相关政策文件、开展旅游从业人员访谈等方法,获取贵州省银色旅游发展的相关资料,从政策支持、旅游产品、专业人才、配套服务、市场监管、宣传推广等方面分析贵州省银色旅游开发现状。

(1)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增强

通过梳理贵州省相关文件,发现贵州省制定了部分促进银色旅游发展的政策,如2016年出台的《贵州省老年人优待办法》第21条规定:“本省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费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旅游景区、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场所。80周岁以上老年人需要陪护的,可以有1名陪护人员免费进入。”然而,与银色旅游大规模发展的需求相比,政策支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旅游景区内,很多游览观光的交通工具、体育健身项目对银色旅游者都没有优惠。

(2)银色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20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东部地区就开始开发银色旅游市场,而贵州直到目前都没有专门从事银色旅游的旅行社,几乎每个旅行社都将银色旅游者混入其他旅游团体中,只有零星的几家旅行社根据特殊情况临时开发一次性线路满足部分银色旅游者的需求,没有形成常态化、规模化和持续化,市场开发力度不足。

第一,银色旅游线路开发数量少。贵州省大多数旅行社都将重心放在其他群体上,银色旅游者报团几乎都是掺杂在其他普通团里,没有针对他们而设计旅游产品。如果遇到特殊的银色旅游团,少数一两家旅行社会根据实际需求,临时开发一条专线。但这样的专线没有经过专业认定,没有专业的导游及配备措施,导致银色旅游产品质量不稳定且不符合规范。

第二,银色旅游产品缺乏深度。据访谈得知,旅行社在设计旅游产品时没有专门考虑银色旅游者的特殊需求,更没有在银色旅游深度上下功夫,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参与感和氛围感,无法满足银色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对贵州几家旅行社(如贵州省中国国际旅行社、贵州省山水国际旅行社、贵阳中国旅行社、贵州省中国青年旅行社等)从业人员访谈得知,这些旅行社都没有专门为银色旅游者制定专属旅游产品,并且彼此间旅游产品很相似,没有银色产品特征,老年人的选择空间不大。银色旅游群体的身体状况和年轻人有很大差别,饮食习惯也不同,跟随普通旅行团,会导致时间紧、节奏快、饮食不适应,这种不符合年龄特征的旅游会挫败他们旅游的幸福感。

第三,銀色旅游专业人才不足。随着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养老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专业人员不断增加,专门研究养老事业的人才也在不断增加,但同时具备两方面专业素养的人才很少。银色旅游服务不仅需要具备旅游的基础知识、老年服务意识,还需要拥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目前很多大学开设了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但课程设计基本是围绕旅游知识和酒店管理来开展,专门将老年服务与旅游知识相结合的课程特别少,专门研究老年服务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目前,贵州各个旅行社的“夕阳红”旅行线路中很少有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的领队,他们对老年人旅途中的身心需求了解甚少,没有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而且对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了解很少,对于养老的相关知识更是匮乏。

同时,导游人员的“老年服务”意识欠缺。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所成长的年代、生活兴趣与爱好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对导游人员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注意与老年人沟通,关注其心理感受是这个群体旅游主体的重要内容[9]。然而,目前由于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加上老年旅游人的旅游产品利润相对较低,部分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取聘用实习导游甚至是高校在读学生带团。

第四,银色旅游配套服务有待完善:其一,银色旅游保险费用高。保险公司不但没有专门为银色旅游者制定相关的意外伤害保险,有的保险公司甚至针对他们收取更高的旅游保险费用。据访谈了解,关于外出旅游意外伤害保险,每个旅行者都必须购买,保费一般包含在旅游费用中,由旅行社统一购买。在购买过程中,由于老年人出现状况的概率更大,很多保险公司都会针对他们收取更高的保费。有的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还对银色旅游者多收取相关费用;其二,银色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不足。根据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要求,银色旅游团体出游必须配备随团医生,保证突发状况的及时处理,但贵州几乎没有配备相应的随团医生,老年人的出游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第五,银色旅游市场监管不足。据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贵州没有专门的机构或组织对银色旅游市场进行监督和指导,只是2016年出台了《贵州省老年人优待办法》,这个办法也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的监督手段、监督方式和惩罚措施。缺少完备的法律体系,相关政府部门无法可依,监管难以到位,整个银色旅游市场的监管处于迟滞状态。由于缺乏监督和惩罚措施,银色旅游市场乱象丛生,有的旅游企业甚至出现了欺负老年人的行为,例如强制购物、乱收团费、购物中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直接影响了银色旅游市场的有序发展。由于部分老年人维权意识薄弱,无从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部分老年人则是因为年迈,感觉自己势单力薄,不敢去维权,不好的旅游体验只能自己消化或传播给身边的老年群体,这会极大地消磨他们的旅游兴致,减弱再次旅游的动力,直接影响整个贵州银色旅游市场的发展。

第六,银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贵州气候宜人,平均气温为15℃,冬暖夏凉,特别适宜银色旅游的开发。然而,在银色旅游宣传力度方面做得很欠缺,没有专门将银色旅游作为主打品牌来打造,没有制定专门的银色旅游宣传片,没有将独特的银色旅游资源与养老结合起来做宣传。

二、 贵州银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1.加大银色旅游政策支持

政府多方面政策支持是促进贵州省银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银色旅游发展现状和银色旅游群体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财政方面,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银色旅游群体在门票减免、有偿收费项目优惠、交通出行等方面给予支持;税收方面,对于专门从事银色旅游的企业或者接待银色旅游群体的企业,给予减免或优惠;金融方面,对于银色旅游项目,采取政府贴息、政策性贷款优先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旅游用地方面,在土地出让、指标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2.開发适合银色旅游群体的旅游产品

一是旅游度假。依托贵州黄果树文化旅游产业圈,以绿色旅游为主题,为银色一族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让旅客在观光、休闲或度假的同时,达到康体养生的目的;加强旅游行业与医疗行业的合作,探索在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康养区等区域研发推广康养之旅。辅之以修身养性的健身康体项目,如森林瑜珈和太极拳、登山、游泳等,使银色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实现运动健身的目标。

充分发挥贵州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在银色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推出银色休闲旅游,使之成为贵州银色旅游的新亮点和新品牌;在合适的地点引进国际知名的医疗机构,设立小型度假疗养院。探索建立高端营地,为长途旅游的房车、客车等提供补给,同时为老年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可以将营地作为假日活动或演艺的场所。

二是体育健身。依托贵州省不同海拔梯度环境的体育训练基地,建立体育健身基地,服务于银色一族,创建一年四季不同海拔环境的康体养生运动乐园;探索设立老年健身、康体休养、生态休闲等项目,用环保车将项目串联起来;设立山地拓展区,开展观光游览、团体培训拓展、露营等活动;建立体质测试、功能评定和健身指导区,为银色旅游族提供体质测试和身体素质评定,提供健身咨询和指导。

三是休闲农业及体验绿色食品。建设特色健康农业体验区,一方面为本地居民提供健康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为银色旅游者提供特色农产品体验消费场所;加强当地特色果木等农作物培育,结合杨梅节、李子节等活动开展果园采摘、果木观光等银色旅游活动;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产业。

开发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策划以采摘、垂钓等参与型农业旅游体验活动,积极开发步行健身、休闲体育、房车旅游、帐篷营地、乡村客栈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老年旅游的新奇感。

3. 培养高素质银色旅游人才

有计划地在高校和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老年旅游等相关专业与课程,借力贵州省内高等院校资源,例如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以及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依托相关专业,培养老年护理养生方面专业人才,提升银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同时,制定银色旅游相关标准,推进银色旅游标准化建设,提高银色旅游族舒适感,减少银色旅游实施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纷。

4.完善银色旅游配套服务与设施

一是完善景区内银色旅游配套设施。随着老年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老年旅游者占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次比重将不断提高,各旅游景区亟待完善适应老年旅游者需求特点的配套服务设施。例如,在景区厕所内设置马桶,并配上一次性坐垫;贵州天无三日晴,雨量充沛,景区内易滑路段应铺设防滑路面材料,防止老年人出现安全事故;景区内很多介绍及指示牌,旁边应配有老花镜及放大镜,便于老年人更好地了解景点并识路;在没有观光车的景点,应尽量为老年人开设专门的观光车。

二是出台银色旅游保险优惠政策。银色旅游者是一群特殊的旅游者,由于都是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保险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保障,也是老年人安心旅游的前提,相关部门应联合保险公司为这群特殊的旅游者制定优惠的保险政策,收取较低的保险费,获得更多的保障,使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完成旅游体验。

三是提供医疗保障。按照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要求,老年旅游团应配备随团医生、连续乘车不超过2小时、客车要保持15%空座率等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于银色旅游团,应结合市场实际,对银色旅游市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促进《规范》落到实处。包括监督旅游企业,只要旅行团中存在银色旅游者,都应配备随团医生等。

5. 提升银色旅游市场监管力度

银色旅游市场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和领域,需要各部门间相互配合,共同管理。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围绕自己的工作职能,顾全大局,服从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

首先应强化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各相关部门要定位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充分发挥管理作用。职责内要积极介入,主动参与,大胆作为,树立自身形象和权威,努力做好职责任务;职责外要充分做好协调工作,多呼吁、多献策,做好其他部门的纽带和助手,助推银色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景区管理者是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自己所担任角色的作用:一是应构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机制,形成有序的管理模式,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等,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二是工商管理部门要明确自身在银色旅游市场的职能定位,制定好具体的监管方案,避免出现繁杂乱位、与其他部门重叠交叉的现象。

其次,应提供便于银色旅游者投诉的通道。由于银色旅游者维权意识不强,对投诉建议方式了解较少,不会通过投诉方式解决旅行的不愉快经历,但会传播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将会对目的地景区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失去很多潜在客源。因此,通畅的投诉平台既能保证银色旅游的愉快进行,又能及时反馈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打造更好的品牌提供通道。

建议在明显的地方设置提示牌,留下较大字体的投诉电话;或安装投诉系统,在景区多处设置一键投诉方式,即银色旅游者只需按键,留下联系方式就能投诉,并设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及时与投诉者联系,解决旅行途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沟通顺畅。

行程结束后,相关部门应做回访服务,以电话的方式认真听取银色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反馈给旅行社及涉及到的部门,及时整改,提高银色旅游产品质量。

6.加大银色旅游宣传力度

一是制作银色旅游宣传片。贵州拥有独特的风景、适宜的气候,很多地方都适宜打造银色旅游线路。应选取几处经典打造成银色精品旅游,并制作成宣传片,积极取得全国知名商业网站的支持,省主要新闻媒体、网站主动作为,政务新媒体、商业机构网络平台及自媒体充分配合,共同宣传贵州省银色旅游,扩大贵州银色旅游的影响力。

二是構建银色旅游大宣传格局。旅游相关部门应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格局,联合发力,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紧密结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宣传思想工作强大合力,推进银色旅游的发展,共同打造银色旅游产品,将银色旅游做大做强,做出经典,让国内外的银色旅游者提到旅游,就想到贵州的银色旅游产品,促进贵州银色旅游发展。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中国老龄化不断加速,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升迫在眉睫,银色旅游开发顺应时代需求,可以提升银发群体生活幸福感。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且气候适宜,具备发展银色旅游的独特优势,银色旅游开发可以为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KAZEMINIA A, CHIAPPA G D, JAFARI J. Seniors Travel Constraints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5, 54(1): 80-93.

[2] HORNEMAN L, CARTER R W, WEI S, et al. Profiling the Senior Traveler: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2, 41(1): 23-37.

[3] HSU CHC, CAI L A, WONG K F. A Model of Senior Tourism Motivations: Anecdotes from Beijing and Shanghai [J]. Tourism Management,2007, 28(5): 1 262-1 273.

[4] ALEN E, NICOLAU J L, LOSADA N, et al. Determinant Factors of Senior Tourists Length of Sta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49: 19-32.

[5] CAPELLA L M, GRECO A J. Information Source of Elderly for Vacation Decision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7, 14(1): 148-151.

[6] BOKSBERGER P E, LAESSER C. Segmentation of the Senior Travel Market by the Means of Travel Motivations [J]. Journal ofVacation Marketing, 2009, 15(4): 311-322.

[7] 张润莲.我国老年旅游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3,13(1):53-56.

[8] 包亚芳.基于“推—拉”理论的杭州老年人出游动机研究[J]. 旅游学刊,2009,24(11):47-51.

[9] 孔旭红,张秀君.旅游、老年抑郁与精神养生[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7):84-85.

(责任编辑:钟昭会)

猜你喜欢
访谈文献研究旅游经济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医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访谈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研究
南乐《目连戏》文献研究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