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微生物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2020-05-26 12:04祝伟
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

祝伟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中因微生物产生食品源疾病已成为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生产环境和菌种种类等不同因素都会对食品质量带来较大影响。引发食品腐败的原因较多,主要因素是微生物增长。为提升食品质量,文章利用国家检测方法详细分析菌落总数和霉菌计数。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生物;国家标准检测

国内食品生产和加工等的快速发展,致使个别商家投机取巧,使毒豆芽和棉花肉松等事件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微生物中的细菌导致疾病持续增加,有些细菌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文章利用国家检测方法分析检测微生物指标,确保人们食用食物的质量,为人们生命健康提供保障[1]。

1 检验食品微生物基本环节

检验食品微生物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需要校正处理检验仪器,确保仪器烘干工作和灭菌操作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清洗仪器之后,检测人员应该佩戴完整的鞋帽和工作服装开展灭菌工作,积极实施整合管理。在处理食品样品的过程中,根据管理要求、食品种类,将样品分成大样和小样,同时准确判别采样方案。目前,在食品采样中,“FAO采样管理”和“FDA采样方案”比较常见。在采样的过程中应该确保食品保持原有状态,根据采样要求详细处理样品细节。比如采样管理冷冻食品时,需要详细分析冷冻食品受到污染的问题,应保证获取表层样品,避免样品受到破坏或污染变质。在落实管理工作时,应详细填写标签项目与相关内容,保证送检的实效性、及时性。送检时间控制在3 h之内,这样可以确保送检样品不会变质,降低散漏或者变质的概率。在明确检验方法之后,应该落实国家标准,保证工作流程完整性。检验人员需要按照要求分析记录各环节的检验数据,结束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复检具体参数,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2]。

2 国家检验食品微生物的方法

2.1 检测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指遵从国家标准,在固定温度下,使用培养基,对样品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总量。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应该树立无菌意识,在实验过程使用的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无菌处理。实验环境必须具有无菌性,工作人员的帽子和实验服都需要经过专业的杀菌处理[3]。开展微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根据GB 4789.2-2016操作流程开展具体操作。制备稀释样品时,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反复吹吸和摇匀试管,实验中利用移液器或移液管分散样品菌体。当样品的酸度较高时,需要根据GB/T 4789.22-2003要求,利用碳酸钠稀释液将样品pH值调整至中性之后才可以检验菌落总数。若食品酸度较高,便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pH值大小会影响菌落总数测定结果,只有将pH数值调整到中性,才可以准确检测菌落总数。通过反复实验得知,当pH数值在3.9~7.0时对菌落总数的影响较小,pH数值越小,菌落总数越小。检验菌落总数时,时间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在实验中得知,从稀释样品至倾注平板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 min之内。稀释样品之后,应该实行倒平板,倒平板中的培养基全部经过灭菌处理,并且冷却温度控制在46 ℃。培养基温度较低,琼脂易凝固,导致培养基不能和稀释液进行有效混合,菌落不能正常生长,对菌落计数产生影响。放置培养基后,按照一个方向摇晃稀释样品,确保和培养基充分摇匀,倒置平板放在培养箱中,其中,培养箱的温度应为36 ℃,倒置时间为48 h。

2.2 检测霉菌计数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通称。霉菌处在自然界中,霉菌可形成孢子,孢子在不同传播途径下污染食品。我国颁布了GB 2761-2017真菌霉素标准和 GB 4789.15-2016检验霉菌与酵母计数,食品检测部门正式开展霉菌检验工作。2017年霉菌检测国家标准发生改变,GB 4789.15-16和GB 4789.15-2010中改变了培养方式。2010版是当琼脂凝固之后,将其倒置在平板中,在28 ℃下培养5 d。2016版是当琼脂凝固之后,平行放置平板,在28 ℃下培养5 d。在多次试验中发现,倒置平板相较正置平板测量的结果准确性更高。正置平板中,培养箱温度持续上升,致使培养基底部水分蒸发,与培养皿上部水分汇集,汇集至一定大小后,滴落在培养基中,对霉菌数产生影响。因此,培养霉菌的主要方法是倒置培养,可使结果与自身结果相接近。

3?结语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立微生物检测制度,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减少发生食物中毒的次数,不断优化完善食品流程,加大管理食品生产流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开展食品检测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一般情况下,微生物检测中存在的误差,除培养检测环境与培养基外,还会受到检验过程与准备环境的影响。只有保证微生物检测做到精确性,加大严格控制的力度,才可以保证食品安全,为人们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拓妮妮.基于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6):109.

[2]曹静.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8(33):120.

[3]唐秋霞.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现代食品, 2018(4):119-120.

猜你喜欢
微生物食品安全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
红树林微生物来源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微生物对垃圾渗滤液中胡敏酸降解和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