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链协同的食品安全管理策略

2020-05-26 12:04罗娜
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 2020年1期

罗娜

摘 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为此国家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要求,加大了对食品原料、添加剂、生产流程、保质期和外包装的监管力度,要求充分发挥双链协同管理作用,全面质检食品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与销售等过程。本文简单介绍双链协同理论的基本定义,浅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综合探讨如何优化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双链协同策略。

关键词:双链协同;食品供应链;食品安全监管链

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来讲,双链主要是指食品安全供应链和监管链,优化基于双链协同的食品安全管理策略,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促进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必须全面分析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科学构建双链管理模型,细化食品安全可追溯标准流程,做好食品安全质量评价工作[1]。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1 双链协同理论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双链协同理论主要是指供应链与监管链的有机协同,以此实现食品原料管理与生产加工管理、包装管理、销售管理一体化。

首先,在双链协同理论指导下,食品检测中心全面管理食品原料问题、添加剂配置问题、食品生产加工所接触的材料问题、包装问题和标签问题。从双链组合环节来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与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问题、安全监督问题和相关利益者密切相关。优化基于双链协同的食品安全管控策略,必须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其次,在双链协同理论指导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构建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组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管理平台,促进农畜产品原料采购、食品生产加工监督管理、厂商流通管理、质检机构和网络媒体的有机连接,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与此同时,要充分引入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技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平台,做好食品信息的自动化收集、及时发布、自动挖掘与分析以及智慧决策工作。

最后,应做好双链协同理论下的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包装存储、安全运输与市场销售等信息记录工作(例如为农产品种植、生产、用药时间与品种设置窗口,做好数据信息记录工作),设置关键窗口与追踪系统,分类组建数据库,为后期的食品安检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参考方案[2]。

2 分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所涉及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双链组合系统、产品编码、数据库和信息追踪技术以及各方面的标准不尽相同,无法有效衔接食品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相关系统也缺乏兼容性,不能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额外增加了食品安全管理成本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机制的实施难度。对此,应该从专业术语、概念定义、标准要求、专业设计、执行应用原则、系统设置、程序编辑、信息采集、信息记录以及信息输出等方面制定统一标准,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根据肉制食品、果品、蔬菜与水产等不同食品的特色制定专业追溯技术标准与统一的安全质量评价标准,运用磁卡、电子标签RFID等技术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自动识别。

3 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双链协同策略

3.1 构建双链管理模型

双链协同理论下的食品安全管理节点涉及生产原料管理、生产加工流程、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环境状况与检测评估等各个环节,构建双链管理模型,必须加强对各节点的有效管理,同时,要运用过程网络与质量损益函数分析法全面分析各节点与重要路径[3]。在构建双链管理模型过程中,必须兼顾食品安全质量的形成过程、食品消费过程与安全生产监管过程。此外,要充分发挥理化检测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价值作用,提高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服务职能,采购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态势,根据机构工作标准购置物美价廉的检测仪器设备,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采购成本。与此同时,政府应协同各地食品安全中心检测部门规范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工作流程与安检机制,为检测技术人员提供完备的参考方案。

3.2 细化食品安全可追溯标准流程

確保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必须着重细化食品安全可追溯标准流程,某企业曾经在双链协同理论的引导下将食品安全可追溯标准流程细分为原料采购追溯、生产环节追溯、产品发货追溯、产品验收追溯4大流程,并严格加强对每一步流程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卫生质量。

3.3 做好食品安全质量评价工作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打造绿色食品市场,做好食品安全质量评价工作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构建基于双链协同理论指导下的食品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将多方主体与各种影响因素纳入食品安全评价管理体系之中[4]。

4 结语

全面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着重优化双链协同策略,构建双链管理模型,细化食品安全可追溯标准流程,不断完善基于双链协同理论的食品安全评价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献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检测的发展方向[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5):23-26.

[2]吴林海,徐玲玲,朱淀,等.企业可追溯体系投资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郑州市144家食品生产企业的案例[J].管理评论,2014(1):99-108.

[3]曾习文,常晓途.浅谈县级食品检测中心如何服务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导刊,2019(6):35-37.

[4]韩忠伟,李玉基.从分段监管转向行政权衡监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J].求索,2010(6):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