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状况调查研究

2020-05-26 16:42董彪白颖张朕博雷喆仁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

董彪 白颖 张朕博 雷喆仁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相比之下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关系到进城务工人员自身发展,更会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以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的秦皇岛市海港区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呈现“孤岛状态”;精神压力大,思想观念落后;社交存在封闭性。针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做出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让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原有的农业生产,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成为进城务工人员。时至今日,进城务工人员已经基本完成新老交替。新时代的进城务工人员较上一代有着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很大一部分接受高中或者中专教育。他们不仅有就业、医疗等社会物质方面的需求,精神领域也表现出强烈的渴望,渴望接触到精神领域的文化活动。

一、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总面积701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改革开放以来,海港区快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造就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根据对海港区200名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并由192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存在的问题。

1.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

他们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无所事事。通过一项调查问卷表明,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的业余时间的主要休闲活动有:睡觉休息(40.1%)、看电视、看视频(25.6%)和与家人视频聊天(18.8%),其他(15.5%)與以往不同的是,新时代的进城务工人员网络使用率明显提高,有超过五成的的人表示,他们会使用手机上网。

2.身心压力较大

据有效调查问卷显示,这些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中,92.4%的人表示身体劳累,其中31.8%的人经常感到疲惫;89.5%的人表示有精神压力,这其中29.9%的人经常感到有精神压力。过大的精神压力和不良的身体状况,极有可能让他们中的一些人产生极端行为。新时代的进城务工人员年轻人占比越来越大,当他们遇到困难,精神压力较大时,不能很好的处理,他们极有可能自甘堕落,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社交文化上的闭锁性

被访的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交往圈[1]基本上限定于同乡(48.6%)、同事(37.6)、朋友(30.4%)、亲戚(20.1%)和同学(10.3%)。这种社会交往的闭锁性,导致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心理上的闭锁性,信息交流的不对称性,必然会导致其行为上的盲目性,不利于城市化推进和发展。

二、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问题的成因

1. 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缺少公共生活空间

虽然现代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持续增加,公共场所不断建成,娱乐场所也随处可见,但新时代的进城务工人员仍是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服务和企业的文娱设施。然而,这些由当地政府、企业提供的精神文化消费品存在不足,或者覆盖面不全的现象。此外,进城务工人员大都脱离家庭进城打工,无法得到家庭带来的精神满足。由此可见,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基本上处于单位、社区和家庭“三不管”的“孤岛”状态。

2.对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视不够,引导不当

政府和企业对这些新时代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方法,仍然沿用以前简单粗犷的方式。企业雇主只考虑利用他们的劳动力去创造利益,而对其他方面一概不问,只有在违法犯罪问题上加以干涉。对他们的物质生活则很少关心,更谈不上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中管理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的部门,主动服务观念较为淡薄。在这样的管理之下,新时代的进城务工人员很少受到主动的正向的精神文化引导,导致他们处于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一种亚文化状态,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城市种不良文化的影响。

3.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新时代的进城务工人员较上一代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已有提高,但据调查表明,他们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25.1%,短时间内其文明行为意识难以及快速提升。其次,新时代的进城务工人员,目前仍处于社会底层,从事工作时间长,报酬低,业余时间少,而收入又决定了他们消费水平低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这些共同导致他们难以享受到城市的精彩生活。并且,他们一般居住时间短,流动性强,社会公德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和辐射不持续,效果不明显。

三、加强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思考

1.健全网络机制,让精神文化生活有组织保障

逐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研究了解本辖区内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状态,逐步解决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明确工商、公安、劳动等部门在对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教育管理上的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把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组织的管理和教育中去。要彻底转变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努力把“城市包袱”转变成“城市财富”,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是想到的水平和文化素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2.明确企业责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因企制宜,在一些大型单位设立教育服务站和民工学校,利用单位会议室、食堂、活动室等场所,配置必要的设施,合理的计划精神文化活动。逐步建立起篮球场、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文化设施,有步骤的丰富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定期组织思想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素质。

3.完善公共文化资源管理体制[2],共享城市文化资源

在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较为聚集的地方逐步推进,建立健全精神文化服务网络,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向他们开放。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广场电影夜,“市民节”等活动,颇受欢迎,丰富新时代的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与常住民的平等,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邱婷. 进城务工人员自组织的兴起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黄鹏. 进城务工青年的团组织状况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

[3]蒯鹏州,王明华,康凯恒.基于三方联动的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19):74-80.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调查研究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调查研究
中职学生学习比例调查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