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镇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05-26 12:53问贝宁黄诗雯朱青杨冬雪
小城镇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定量分析

问贝宁 黄诗雯 朱青 杨冬雪

摘要:外来务工者在流入地拥有长期居留意愿是其愿意就地市民化的基础。本文基于2019年暑期对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外来人口进行的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织里镇外来务工者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织里镇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近一半的外来务工者有在织里镇长期居留的意愿,其中企业管理人员的长期居留意愿最强,普通工人的长期居留意愿最弱;(2)已婚、在织里镇自购住房、子女能够在当地接受教育、伴侣随迁、能够获得当地人尊重的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更强;(3)外来务工者在织里镇居住时间的长短、流动范围、城市生态环境、公共设施未对其长期居留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定量分析;织里镇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3.004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編号:1009-1483(2020)03-0019-08 文献标识码:A

A Study on the Long-term Residence Inten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Zhili Tow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N Beining, HUANG Shiwen, ZHU Qing, YANG Dongxue

[Abstract] The long-term residence inten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inflow place is the basis of their willingness to be urbanized on the spot. Based on the field visit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in Zhili in the summer of 20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idence willingnes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Zhili by mean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policy formulation of Zhili.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Nearly half of migrant workers are willing to stay in Zhili for a long time. The long-term residence intention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is the strongest, and the workers long-term residence intention is the weakest; (2) Migrant workers who are married, own private houses in Zhili, whose children can receive local education and partners move with them, and who are respected by the local people, are more willing to stay for a long time; (3) The length of residence time in Zhili, place of origin,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ublic facilities of migrant workers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long-term residence intention.

[Keywords] migrant worker; long-term residence intention; Zhili Town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1-3],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进入全面市民化阶段。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而有序推进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的流动人口实现市民化是大部分城市提升城镇化率的重要方式[4]。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拥有长期居留意愿是其愿意就地市民化的基础,因此研究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长期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可为政府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及服务,合理提供城市公共服务,建立健全针对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提供建议[5],另一方面对全面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笔者将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因素总结为六个维度:个人特征、住房特征、家庭特征、流动特征、城市特征、社会融合。具体可解释为:(1)个人特征:年轻、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未婚、经济收入高、自雇者的居留意愿高[6-8];(2)住房特征:住房状况良好或自购住房可以促进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9-13];(3)家庭特征:家庭化迁移程度高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高[9, 14-16],子女在迁入地就学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高[17];(4)流动特征:省内迁移者选择长期居留的可能性高于跨省迁移者[17-19],在流入地居留时间越长,积累的社会资本愈多,对城市的适应情况越好,越容易留下[5, 8, 20-22];(5)城市特征:包括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制度保障、城市生活环境,一般来说,城市就业市场较为乐观、制度环境有所保障,城市生活环境良好能够促进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6, 17, 23];(6)社会融合:在流入地生活越幸福、社会融合程度高、对流入地比较有认同感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越强[7, 8, 24-29]。在各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本文增加了工作相关变量,并着重分析城市特征层面和居住特征层面对外来务工者居留意愿的影响。此外,现有研究尺度多聚焦于县域及以上层面,较少会涉及到镇域层面。

织里镇作为湖州市中心的一个小城镇,以生产加工童装为主,户籍人口10万余人,常住外来人口则有20余万人,并以务工者为主。目前织里镇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如何?影响外来务工者居留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这是本文拟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这些外来务工者是否能在织里镇沉淀,对织里镇城镇建设、城镇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以湖州市织里镇为研究区域,不仅可为类似小城镇提供借鉴,还可以加强小城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研究。

2数据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区域概况

织里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部,童装产业是其第一大产业,全镇共有约3.6万家工商经济体,其中2万多家是童装及电商,与童装行业密切相关的服装面料、辅料、印花等配套产业也十分发达。织里镇已经连续4年入围全国百强镇,是第一批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2.2数据收集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暑期生产实习所开展的织里镇外来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与访谈。部分统计数据取自当地政府公开信息。以在织里镇居住1个月以上,年龄介于15周岁至70周岁的外来人口为调查对象,按其年龄、职业等特征进行定额判断抽样。共获得样本数量266份,以空白率≤15%为有效特征进行筛选,最终有效样本为240份,有效率90%,其中务工者的样本数量为150份。

通过调查问卷题目“您未来愿意留在织里镇的时间”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有近一半(占比约47%)的外来务工者愿意居留 5年及以上,这也表明织里镇对外来务工者很好的吸引力。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为(见表1):(1)男性偏多,占62%;(2)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34岁,约67%已婚;(3)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及以上的人占84%;(4)在织里镇49%的务工者平均月收入在3000~5000元。而5000~10000元的务工者也占到36%;(5)产业工人占比最多为54%,已在当地购房的有8%。

2.3变量选择

2.3.1因变量

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并将愿意居留5年及以上即认为其有长期居留意愿,其他回答则视为无长期居留意愿。

2.3.2自变量

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研究,对影响外来务工者在就职地居留决策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为个人特征、住房特征、家庭特征、流动特征、城市特征、社会融合情况六个维度,以此构建指标体系。

2.4研究方法

2.4.1主成分分析法

研究为最大限度减少自变量个数,同时保留更多信息,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因子提取。结合调查数据和当地实际情况,借助SPSS 20.0对六个维度涉及的25个解释变量进行主因子分析,提取出对织里镇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影响较为显著的主要因素。

2.4.2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属于二分变量,结果分为“有”和“无”两种,因此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外来务工者居留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主要因素与因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各个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得出各变量的具体赋值与问卷数据的对应关系(见表2)。

3影响织里镇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的因素分析

3.1影响因子提取

首先对各维度的影响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若皮尔逊相关系数|r|<0.3,表示该变量与同维度其余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弱,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故在因子分析中排除此变量。经过筛选,共有16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程度较高,其KMO 统计检验值为0.65,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值( 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为 515.273( Sig = 0. 00),可用于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1的提取法则,将所有变量简化为6个主成分,包含并解释了71.1%以上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经过旋转收敛后,得出各变量与主成分之间的载荷重量(见表3)。

由表3可知,F1方差贡献率为16.675%,F2为14.319%,大于其他四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表明织里镇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主要与第一、第二主成分有关,同时亦受其他各成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流动特征这一维度涉及到的在织里镇居住时间长短和流动范围(省内/省外)两个因子均未通过主成分分析,因而在本研究中,外来务工者在织里镇居住时间长短及流动范围对其长期居留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3.2影响织里镇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

根据表3所示的主成分分析中载荷较大的16个变量按理论框架中的维度分类纳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第一步仅加人个人特征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1,第二步加入住房特征(模型2),第三步加入家庭特征(模型3),由于流动特征涉及的变量均已被排除,故第四步加入城市特征(模型4),最后加入社会融合(模型5),考察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各维度的变量对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效果,得出回归模型结果(见表4)。

从拟合度来看,各模型的R2值依次为24.5%、43.9%、62.1%、74.6%和85.9%,随着维度的增加,理论模型对于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的解释力度也不断加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个人特征是对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住房特征、家庭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居留决策,而城市特征、融合情况等外部条件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度相对较弱。具体各个维度的研究结果如下:

(1)已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长期居留意愿相对较高,而个人特征中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对其长期居留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五个模型中均能看出,外来务工者所从事职业的层次和声望越高,其长期居留意愿越强。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人员长期居留意愿最强,工人长期居留意愿最弱。相比于企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工人其他三种职业类型,企业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工作强度小,且多为公司老员工,在织里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因而长期居留意愿高。同时作为企业的技术人员,其长期居留意愿也相对较高,织里镇格外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机器化的智能时代,普通工人从事的工作很容易受到机器替代,但一些服装设计、精细剪裁等都需要技术工人的完成,这也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织里镇提出各种吸引人才战略吸引大量技术型人才,在访谈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类型的受访者也表示织里镇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工作机会多、工作环境较好、工资高、工作稳定,因而表示自己愿意在织里镇长期居留。但就企业普通工人来说,相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工人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密集且强度高,他们仅仅将织里镇作为一个谋生赚钱的场所,因而长期居留意愿弱。已婚者长期居留意愿高于未婚者,这与以往的研究不同[7],朱宇等学者认为未婚者较少需要顾及留守老家的家人,因而在流入地的定居意愿强。但本调研结果显示,外来务工者中的未婚者年龄较小,工作较不稳定,在织里镇居住时间较短,只是将织里镇作为一个打工备选地,流动性较强。而已婚者年龄较大,思想较未婚者更加成熟稳重,他们在工作地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工作较为稳定,因此长期居留意愿更强。个人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其实反映了受访对象人力资本的聚集,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两者均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2)自購住房者长期居留意愿更高,住房满意度对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正向影响。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住在当地服装产业“三合一”宿舍和租房的外来务工者,买房者长期居留意愿更高,住房是外来务工者在流入地生活的重要场所,拥有自购住房亦是其在当地经济条件及社会地位的保障,也意味着更好的居住状况和更高的居住满意度,从而促进他们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模型2、3显示,相对于居住满意度一般的务工者,住房极不满意的者居长期留意愿更低,这亦与已有诸多学者的研究及理论相符,外来务工者的居住满意度对其长期居留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正向影响,但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3)家庭特征中子女能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伴侣随迁对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特征的影响因素在多个回归模型中通过显著性检验,一方面,如若伴侣并未随迁,其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较弱。另一方面,子女是否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务工者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他们的居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取决于子女是否在织里镇读书,有子女在迁入地就读的外来人口选择长期居留的可能性比其他外来人口大。对于外来务工者来说,配偶和子女幸福是个人奋斗的最终目标,他们在的地方就是家。一旦配偶和子女能够待在自己身边,务工者在织里镇的居留意愿更强。

(4)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等对外来务工者的长期居留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织里镇外来务工者对周围各类设施及城市生活环境比较冷漠,大部分人每日均为工作地—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根本没有时间享受休闲生活、关注城市生活环境,他们更关注自己能够挣得多少工资,因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等并未对其居留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5)能够在当地获得尊重的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高。在模型5中可以看出,能够在当地获得尊重有望带来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发生率的大幅度提高。尽管在现实条件中这一作用效果往往没有理论上那样显著,但对于外来务工者而言,无法获得当地人的尊重很可能是其不愿在当地长期居留的原因。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通过对织里镇外来务工者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近一半的外来务工者有在织里镇长期居留的意愿,其中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的长期居留意愿相对较强,而普通工人的长期居留意愿较弱;(2)已婚、在织里镇自购住房、子女能够在当地接受教育、伴侣随迁、能够在当地获得尊重的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更高;(3)外来务工者在织里镇的居住时间的长短、流动范围、城市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等未对其长期居留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4.2建议

根据织里镇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以及调研访谈的记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服装产业类的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术型人才,保证市场需求。在模型结果和调研过程中发现,企业技术人员也是在织里镇沉淀下来的主力军,因此可以开办服装产业相关的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务工者的职业技能,为外来务工者增加就业机会和工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的定居意愿。

(2)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加强廉租房、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住房类型以企业宿舍和自住租房为主,除了一些正规企业的宿舍以外,这两种住房模式不仅不利于织里镇进行城镇规划,且住房环境较差,租房居住的流动人口有时还会面临房主乱收水电费的不法行为。因此,政府可以加强正规住房的建设力度,不仅有利于生活区和工作区分离,也有利于政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解决由于流动人口不正规住房所导致的城镇规划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3)加强织里镇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建设,形成安居乐业、长居久安的新织里。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在织里购买了住房的人群对其居住环境还不是很满意,主要反映在医疗、教育、绿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4)降低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入学门槛,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是吸引外来务工者在织里镇长期居留的一个显著因素,调查的受访者普遍表示“小孩在织里镇上普通的小学初中太难了”。因此小孩随迁就学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外来务工人员长期居留意愿,建议政府一方面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扩大公立学校的招生名额;另一方面鼓励和监督建立高质量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为全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就学机会,从而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长期居留意愿,实现就地市民化。

外来务工者居留意愿是多因素综合结果,心理因素可能也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今后深入研究之点。

参考文献:

[1] 陈晨.我国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体系的特征演变(1987—2010)[J].小城镇建设,2019,37(9):61-70,103.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9.011.

[2] 本刊编辑.城镇化和流动人口发展综述[J].小城镇建设, 2001,19(11):24.

[3] 程遥,杨博,赵民.关于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特征及趋势的若干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1,29(11):43-51.doi:10.3969/ j.issn.1002-8439.2011.11.055.

[4] 林李月,朱宇,柯文前,等. 基本公共服务对不同规模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J]. 地理学报,2019,74(4):737-752.

[5] 杨雪,魏洪英. 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新特征及影响机制[J]. 人口研究,2017,41(5):63-73.

[6] 王春兰,丁金宏. 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7(1):22-29.

[7] 朱宇,林李月.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居留意愿及其决定因素——文献综述及其启示[J]. 人口与经济,2019(2):17-27.

[8] 刘于琪,刘晔,李志刚. 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J]. 地理科学,2014,34(7):780-787.

[9] ZHU Y, CHEN W. The Settlement Intention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e Cities: Recent Changes and Multifaceted Individual-Level Determinants[J].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2010,16(4):253-267.

[10] XIE S, CHEN J. Beyond homeownership: Housing conditions, housing support and rural migrant urban settlement intentions in China[J]. CITIES,2018(78):76-86.

[11] HUANG Y, GUO F, CHENG Z. Market mechanisms and migrant settlement intentions in urban China[J]. ASIAN POPULATION STUDIES,2018,14(1):22-42.

[12] Zai Liang. The age of migration in China[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01,27(3):499-524.

[13] LIU Z, WANG Y, CHEN S. Does formal housing encourage settlement intention of rural migrants in Chinese citie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J]. URBAN STUDIES, 2017,54(8):1834-1850.

[14] 尹勤,张海笑,赵妍. 我国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及地区差异分析[J]. 人口与社会,2019,35(3):17-30.

[15] 扈新强. 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差异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J]. 调研世界,2017(7):28-32.

[16] 艾小青,陈连磊,冯虹. 收入越高居留意愿越强吗 ——基于京津冀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的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9, 33(2):79-86.

[17] 黄晨熹. 城市外来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 西北人口,2011,32(6):23-30.

[18] 李树茁, 王维博, 悦中山. 自雇与受雇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差异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14(2):12-21.

[19] 李振刚. 社会融合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居留意愿研究[J].社会发展研究,2014(3):100-117.

[20] 杨凡,林鹏东. 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J]. 人口学刊,2018,40(6):40-51.

[21] 孟兆敏,吴瑞君. 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研究——基于上海、苏州等地的调查分析[J]. 人口与发展,2011,17(3):11-18.

[22] 王毅杰. 流动农民留城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05(5):26-32.

[23] 王桂新,陈冠春, 魏星.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考察——以上海市为例[J]. 人口与发展,2010,16(2):2-11.

[24] 肖昕如,丁金宏. 基于logit模型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居返意愿研究[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3):19-22.

[25] 古恒宇,肖凡,沈体雁,等.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J].经济地理,2018,38(11):22-29.

[26] 刘乃全, 宇畅, 赵海涛. 流动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获取与居留意愿——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33(6):112-121.

[27] 盛亦男.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梯度变动与影响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1):128-136.

[28] 邱紅,周文剑. 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9,41(5):91-100.

[29] 卢小君,王丽丽,赵东霞.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分析——以大连市为例[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32-37.

猜你喜欢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FTA在工业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词汇量与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
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现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基于实时荧光PCR的鹅鸭混合绒定量检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定量检测食品中香豆素
秦皇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