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郁
生活化课堂就是将现实生活的内容融于课堂教学内容中,把课堂理论内容现实化,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互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不断地体验生活,获得知识。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的“生活化”
我们认为,进行生活化课堂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生活教育”这一理念引领课堂的过程,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全校教师对这一理念能充分理解、认同,有能力又能自觉践行。在这方面,学校着力做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引领教师提高对生活化课堂意义的认识,二是引领教师提高实施生活化课堂的能力,三是引领教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生活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从孩子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
二是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生活化”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生活化”而生涩地、牵强地设定,而是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前提下设定的。
三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契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偏离学生经验的“生活化”目标是不科学的。
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一)有效的“生活化”导入
教育学家曾经提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在有充足情节的背景下开展学习,可以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而“生活化”的导入则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情节开展学习。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有这样一课“密铺”,在《教学参考书》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经历探索平面图形密铺的活动,复习学过的图形知识,初步了解一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的道理;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积累相关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密铺活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我们发现,其实类似这样的课都是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素材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需要教师将他们的生活经验唤醒。所以我们在《教学参考书》所给的目标的基础上,加上了这样的目标: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针对这个目标,我们是这样进行导入设计的:
【设计一】
师:(多媒体出示商场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厨房的墙面,客厅的地板)同学们,这些都是密铺,你能说说什么是密铺吗?
这样的设计从生活入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密铺,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后来我们感觉到这样的生活化情境虽然直观,但太单调,不生动,学生不感兴趣,数学内涵也不够,于是对其又进行了加工和改造。
【设计二】
师:暑假,我和儿子到了古城西安,归来后,我问儿子,西安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东西你能举出三个吗?儿子的回答很有诗意,“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飘着悠久历史味道的古城墙,还有那深邃的青砖小路,美!”
作为“资深数学人”的我肯定不能示弱,我说,我看到了你没有看到的东西,我看到了兵马俑铠甲上正方形的密鋪、古城墙上那些长方形的密铺、深邃小路上那些正六边形的密铺(多媒体顺势展示这些物体),更美!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什么是密铺吗?(学生纷纷举手)
虽然都是生活情境导入,但是效果明显不同,因此,有效的生活情景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科的价值,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学科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相似或相近的事例进行形象化处理,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生活化的例子直观、形象,能够直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能让知识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真实的“生活化”内容
除了国家课程中我们可以抓住相关内容进行“生活化”课堂的设计和实施外,我们也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构建“生活化”课堂内容。
比如,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举国欢庆。我们构建了一节名为“国庆阅兵中的数学”综合实践课。学生通过探究十五个徒步方队的队形排列,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美,通过计算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理解植树问题与火车过桥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经历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阅兵仪式的盛大和祖国的强大。这既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也是一节思政课,更是一节“生活化”课程。这样真实的生活内容其实需要教师通过敏锐的数学视角牢牢抓住。教师要带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那就首先要随时学会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和设计真实的生活内容。
(三)恰当的“生活化”整合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所培养的能力和情感都将用于其生活实践过程。所以,很多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学科的整合,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出“生活化”的整合课堂。
我们将国家课程中各学科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我们适时地结合数学中的“百分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百分数再次了解地球——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通过科学课向学生具体介绍地球形成的缘由;通过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接下来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现代博物馆等场所,到学农基地进行实践,感受地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四)有趣的“生活化”作业
前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考虑生活特点,仅仅将书中的练习布置给学生或是布置枯燥的抄写课文、生字,做计算,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恐慌情绪,完成质量低下。后期,我们将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语文作业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个动物,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或者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做一些相对应的活动,然后记录下来;数学课,我们让学生观察蒜苗的生长,每天记录,学会写数学观察日记,学会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等。科学课和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这些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体验社会、走进生活奠定了基础,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