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继洋
一、公共艺术含义与环境空间的对应关系
(一)公共艺术含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必将对改善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中文化艺术的传播媒体,它不仅是高度物质文明的体现,而且还是人们寻觅的一个未来精神生活的空间。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但要求艺术家在改造时空的活动中发现新的造型和空间元素,而且要求观赏者所有的感官同时参与和感应。
公共艺术又是一种纯粹赋予物体以形式和结构的载体,或者说是形式的创造活动和美学活动。作为一种试图赋予物质观察和文化现实秩序的创新行为,它始终关联着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它给予社会的物质秩序和文化秩序创造富有美感的形式和结构,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以及审美的需求。
(二)环境空间概述
公共艺术所置身的场所空间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关系,是艺术家的创造与公众互动构成对话的领域。置身于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最具有大众性的艺术,因为它直接向公众展示。与公众构成一个共同的场所空间,因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于生活之中,显示其社会化的本质倾向。所以,一方面公共艺术作为场所的存在,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響,为人们审视生活的意义提供了一种角度,使观赏者感悟到其中的文脉与美感。另一方面,公共艺术设计有赖于场所因素,是一种整合性的艺术创作。
(三)公共艺术环境空间的关系
公共艺术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是第一性的。在强调公共艺术作品的空间感的同时,拓展其时间感和流动感。它是将生活世界的各种因素,反映在空间形态、界面、构件等感觉体上。人们在置身这个空间环境时,由于形式与内容的结构相似而使公共艺术形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便产生方向感,由方向感产生了认同感,使得公共艺术确立了与环境的关系,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关联,从而产生归属感。
二、公共艺术与空间与的关系
公共艺术中的空间与人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是日趋重要,是不可分离的。在我们的设计当中也应当持有这样的观念。随着我国发展脚步的增快,城市环境公共空间艺术气息的构造,加上公共艺术本身的文化内涵的追求与表现是在延续其意义的基础上继续保留我们公共环境特点,同时在保留城市市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艺术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将人、空间、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元文化纽带和具有文化气息的新型都市文化空间。有效的利用公共文化和都市文艺特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空间的塑造,来达到美好的共同发展共同生存的境界。
公共艺术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表达形式,是现代文化的姿态。简单的来说,公共艺术指的是由艺术家们为一些特定的公共空间所创作的设计作品。公共艺术直接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底蕴,是一种新兴文化的语言形式和智慧形态,换句话来说,公共艺术是艺术家和设计者为城市量身打造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进步和稳重的标志,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艺术文化状态,是一个城市的智慧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代表着市民对城市的强烈归属感和骄傲感,因此也成为了环境设计的一门必要的艺术。并且公共艺术也融合了空间与时间的主要因素。
公共艺术为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种可视的形态,而人们的活动又遍布生存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公共艺术随着人的活动而扩展成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环境形态。
总之,由于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把艺术设计展现于公共艺术空间,此外,它还要求艺术设计具有与社会大众进行对话的可能。一方面,公共艺术要能够产生与大众沟通的艺术语言及展示形态。另一方面,公共艺术不一定都要求具有观念上的前卫性,它同样可以表达人类恒常的理性与普通情怀。在多层次与多元化的文化时代,公共艺术具有较为独特和明显的文化价值,恰恰是它与所在的文化背景一道,被社会公众引申出更广泛的话题,并载入公共文化生活的视觉记忆的核心中,体现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公共参与性”,体现出公共艺术与社会所产生的双向互动性。
从另一角度来看,公共艺术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以艺术表达方式去传达公共社会领域的各种意向、价值观念及审美态度等。公共艺术所要强调的公共精神的基本态度,是力求在具有社会理性与道德理想的公众之间,恪守必不可少的“大众认同”。这种“大众认同”是公共艺术精神的内涵所决定的,也是公共艺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条件。因此公共艺术必须体现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
[1]韩巍.形态.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邹文.美术社会观——当代美术与文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陈连富.城市雕塑环境艺术.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7.
[4]田卫平.日本环境雕塑.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