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良
因“砸缸”闻名天下的司马光,《宋史》记载,他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一是阻止王安石变法。前者,成宋、元、明、清皇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教科书;后者,假社稷之名,行党争之“砸”。北宋之“锅”,终至玉碎!
要说司马光成心“砸”大宋之“锅”,实属冤枉。司马光自幼跟随父亲混迹官场,一举手一投足均颇具格调。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跻身官场。庆历元年(1041年),“庆历新政”由酝酿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司马光都只专注《才德论》《廉颇论》《机权论》纸上得失。
也就是说,对范仲淹等提出的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等10项新政,司马光都以旁观者的姿态漠然处之。远远地看着,笃信“一家哭”不让“一路哭”的范仲淹,伤害到改革拥护者与改革反对者,利益使双方迅速达成共识,共同诬陷范仲淹为“朋党”,导致庆历新政彻底失败。
吊诡的是,置身事外的司马光却得到重用。这期间,有两个细节不可忽视。一是嘉佑六年(1061年),擢修起居注的司马光,却坚辞不受,连上五折陈“实非所长”;二是嘉佑七年(1062年),司马光擢升知制诰,又连上九折《辞知制诰状》,说自己不适合文字工作。言外之意,自己更适合权重位置。
与司马光不同,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的王安石,授淮南节度判官。任满后,王安石调为鄞县知县。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调为度支判官,进京述职期间,根据地方工作实际,提出比范仲淹“庆历新政”更彻底的改革方案《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如何看待改革,宋神宗曾请教司马光。问“汉常守蕭何之法不变,可乎”?司马光答“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一句话,改革是死路一条!
按司马光的意思,改革必死。不改革,无路可走也是死。宋神宗不想束手待毙,选择求生突围。司马光对王安石改革,套路跟对待“庆历新政”一样。一是远离,专注于著述;二是坚决阻止。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病逝,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司马光任宰相第二天,就上《请更张新法札子》,开启“烙饼”式全面废除新法,恢复因反对变法被贬官吏要职,罢黜变法派职务模式。
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新党章惇被启用为相,采取比旧党司马光更疯狂的“烙饼”式报复。凡元佑所改,全都恢复。引用蔡卞等人,全部居重要职位、担任言官。旧党大小官僚,没有幸免,死去的人,殃及妻子、孩子。由是,肇始于司马光的宋代党争,如烙饼一样翻过来倒过去反复折腾。
正如余英时所说,“党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徽宗想用韩忠彦、曾布为相化解党争,到蔡京当政,升级为与宦官联手的党争,北宋之“锅”终于不堪党争之“砸”,瞬间崩裂!此时,距砸缸的司马光去世,刚好四十二年。
苦乐年华荐自《上海法治报》2020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