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汇编类节目的生存之道

2020-05-26 01:58刘青青
商情 2020年15期
关键词:突破个性创新

刘青青

【摘要】汇编新闻节目成本低、便于操作,局限性虽然十分明显,但只要在节目实践中加强策划,广开思路,不断创新, 紧紧围绕观众的收视口味做文章,“冷饭”也会被炒得有滋有味。

【关键词】汇编 突破 个性 创新

大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节目——图像的某一角被打上马赛克、不知从哪里找来的各种奇闻逸事、再加上或英俊或俏丽的一个主持人——这就是常见的新闻汇编节目。

宿迁市广电总台打造的《石头聊两句》,就是一档搜集天下奇闻逸事、好看好玩等观众最感兴趣的视频汇编类节目。这类节目完全依靠其他媒体的新闻资源,而不需要自己的采访队伍,根据自身的节目定位和风格,从其他台或者网络选取合适的新闻,重新排列组合后,融入或新颖独特、或犀利出彩的评论和观点,每天奉献给观众几个或新鲜时尚、或有所警示启迪,或开心愉快的小故事。而通过《石头聊两句》看汇编类节目,优劣势及其特点可见一斑。

一、汇编节目的特点与优势

(一)制作简便、成本降低

《石头聊两句》从包装形式看,是一档电视栏目,有演播室、主持人、片头片尾等电视栏目的完整形式。但是从运作方式看,它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它几乎不用摄像机拍摄画面,记者、编导岗位弱化,编辑、制作岗位强化,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办节目成本大为降低。

(二)信息丰富,娱乐性强

《石头聊两句》栏目时长25分钟,里面有四个板块——《聊事如神》、《一目聊然》、《眼花聊乱》、《一笑聊之》。《石头聊两句》的素材来源是海量的网络信息,具有不竭的信息源支持。为了办好节目,《石头聊两句》确定了一个定位,那就是聊有趣事 说新鲜事 网罗天下关心事,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基本上能打捞到最新的民生热点和社会趣闻。

(三)观众收视群扩大

这种汇编类节目老少咸宜,多样化的主题能够适当的调节观众持续收视的心理疲惫;可以将小片段化、最精华、最核心的视频内容奉献给观众,还能最大可能的让观众随时随地投入进来,扩大观众收视群,迎合当下这种“快餐收视”的观众心态。

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眼下,地市级、县级电视台都开办了新闻频道,但是新闻资源有限,而且获取新闻的渠道相对闭塞。所以,如何用有限的新闻资源支撑一个频道的播出内容,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于是新闻汇编节目应运而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新闻汇编类节目的局限性不断暴露出来,往往会出现收视率下滑、观众兴趣减退,最终使节目流于平庸的情况。

(一)缺乏独家性和时效性

新闻是要“抢”的,每一个电视新闻栏目都把独家新闻和第一时间报道,作为自己的生命源泉。可是对于一档汇编类新闻节目来说,所有的新闻都不是自采的,当然谈不上独家。所有的新闻都来自收录下载,然后再加以编辑,时效性也会大打折扣。这对于经常上网或是经常看电视的朋友来说,缺乏新鲜感。

(二)贴近性差 缺乏节目的必看性

新闻汇编节目的可选择性很大,如果从可看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出发,从海内外的各类新闻中挑出最好看的,肯定要比一个城市、一个栏目组自行采制的新闻要精彩得多。但是实践证明,新闻汇编节目的收视率还没有能超过当地自办的民生新闻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贴近性的原因。人们会抱怨现在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除了车祸就是着火,要么是两口子吵架。但是这些就是现实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身边的事情,熟悉的口音、熟悉的场景、甚至似曾相识的新闻主人公,當然更容易激发观众的收看欲望。汇编的新闻就不一样,成都着了大火,宿迁人不会关心;济南的水管爆裂,半城停水,这在当地是天大的事情,可是对于宿迁人来说肯定无关紧要。纽约的车祸、巴黎的趣闻观众最多瞧瞧热闹,可看可不看。这种必看性的缺失,成为新闻汇编类节目最大的死穴。

三、突破与创新是汇编类节目生存之道

新闻汇编节目虽然有着成本低、可看性强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贴近性、必看性、独家性、时效性差的劣势。但,若能精心策划和突破,新闻汇编节目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重新焕发活力的。

(一)依受众口味“淘”新闻

做新闻节目首先是准确了解自己栏目的目标受众群,他们最喜欢、最期待的内容是什么?在汇编时就根据他们的喜好来选择新闻素材。那么,什么人在看汇编新闻节目呢? 山东电视台曾对这类节目进行收视调查,发现,34~64岁观众占大多数。而且,中老年人居多,所以,在选取新闻时,要将新闻定位于好看、搞笑、离奇,这些节目热闹、风趣,能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二)汇编类节目主持人须有个性

既然贴近性和时效性都没有优势,那么在包装上引人注目,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 主持人应该是最聪明的解决方法。因为这类节目肯定不是一个频道的首要节目,在主持人选择、形式创新方面,决策者往往可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一般的模式化的主持人难以给人留下生动鲜活的印象。没有个性的节目是枯燥乏味的,是难以获得公众认同的。所以,主持人要因稿而异,理性地分析稿件的内容,而不能只做呆板的传声筒,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进一步的加工,把它真正变成“我的新闻”。

(三)把汇编类节目“本土化”

既然汇编类节目因为贴近性差而丧失了观众源,那么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作用融入本土化因素,改变这种状况。这种改造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方言的引入。

首先,可以选择一个说方言的主持人,主持人串联、点评都是浓浓的乡音,即便里面的新闻来自五湖四海,也让观众感觉亲切。其次,对新闻素材的声音进行改造,在解说配音上采用方言,并且通篇进行本土化改造。因为新闻汇编节目选取的新闻往往是轻松搞笑的社会新闻,观众的兴趣点在于新闻事实,而新闻要素中的时间地点甚至可以忽略,这样,把新闻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是完全可行的。

总之,汇编新闻节目成本低、便于操作,局限性虽然十分明显,但只要在节目实践中加强策划,广开思路,不断创新, 紧紧围绕观众的收视口味做文章,“冷饭”也会被炒得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突破个性创新
语言表达重“个性”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