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拜读了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石维正教授编写的《声乐教学法》一书,书中论述了声乐教学中诸多科学性、艺术性的问题,在声乐理论上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是一本非常好的声乐教科书。声乐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研究遵循其自身规律指导教学,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经验性尤为重要。《声乐教学法》一书的问世,对规范、指导声乐教学无疑能起到很好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教学法》;声乐理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125-02
【本文著录格式】毕洪旋.声乐教学中的规范性探索[J].北方音乐,2020,03(06):125-126.
一、关于正确使用《喉形》的问题
石先生提出发声训练中应正确使用“喉形”的观点,是抓住了声乐训练中最重要的环节和要解决的问题。在歌唱发声时如果喉头高于平常不说话时的位置,他的气息肯定是浅的或者是僵硬不通畅的,他的下巴和舌根周围的肌肉群也是紧张而不是放松的。相反,歌唱发声时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建立在深呼吸和下巴及舌根周围肌肉群放松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歌唱或发声时如果头脑里没有树立良好的“喉形”概念,就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喉头”位置,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声状态,没有良好的发声状态,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声质量。所以说喉形观念的提出,抓住了发声训练中的规律问题,解决了一些声乐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你的喉头打开不够,再打开点,这个如何打开以及用什么方法打开,这一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应讲明白,而没讲明白或者说讲得不够明白这一问题。书中还根据喉头位置的高、中、低对声乐发声中气与声的结合,及对下颌舌骨肌肉放松直接影响的道理,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幅即简单又形象的发声立体坐标图。可以使声乐教师和学生从六个面八个角的不同坐标找出自己的发声状态中的坐标位置,从而清楚了解了自己是最佳的发声状态,还是良好的发声状态以及较差的发声状态。为教师头脑中和学生头年中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发声状态增加清楚感和形象感。
二、正确的“喉形”与咬字的关系问题
正确的喉形状态与咬字的关系问题是该书提出的另一个独创的观点。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字正与腔圆”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字正不一定腔圆,腔圆也不一定字正这个带有哲理的见解。行腔咬字是声乐中必抓的训练规律。它也是区别其他音乐门类而独有的规律(别的音乐门类没有字,而歌曲都带词)。我国也出版了不少专著,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理论性探索和研究。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歌曲风格不一、语言特点不同,因而歌曲演唱时行腔咬字就变得复杂化了。老师对学生要求也带有经验性和随意性。但作为行腔咬字的规律也被广大音乐界认可。也作为评价声乐演员演唱歌曲好坏的尺子和教授学生的要求。这一关键问题上书中否定了“字正腔圆”的提法。明确、充实、具体地论述了“字正与腔圆”两个不同的概念。如何在字与声的辩证关系上正确而恰当地配合,讲述了正确的喉形和字的关系,强调了良好的喉形状态是行腔咬字的前提条件,这一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指出了字头、字腹、字尾各音素、元音、辅音以及复合元音的发声都应一丝不苟的保持良好的喉形状态并根据歌曲的风格、内容、情调的不同,喉形高低也可以随之进行调整(不能随意乱调整,应该在良好的发声状态下调整)。如果有的歌曲为了雄壮为了共鸣的整体性和气势就牺牲一些字的细腻和亲切,有的为了抒情、柔美、亲切,就要牺牲有共鸣的整体感以及力度和气势,让语言更靠近生活。喉位也可以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进行正确的调整。也为在理论上为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提供了咬字行腔方法的探索。这个问题解决了字正腔圆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歌唱中的喉音,抖音
歌唱中因为喉形不正确而产生喉音、抖音、喉节上提的毛病,使广大学生和业余爱好者都很苦恼,都急于想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通过多年的学习与探索和向有关专家请教我悟出了一定的经验,找到了使喉头稳定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喉头先关闭,咽腔向下迎接,档气等到从肺部呼出的气息达到声门时即开始歌唱,绝不是用气息硬冲声带,也不是喉头打开,咽腔放松让气息直接冲击声门,我们知道歌唱时吸气之后会有停息、屏息的瞬间。这一瞬间声带处于闭合状态,把气挡在喉头下面,实际上并不是声带挡气而是喉头先关闭向下挡气。假声带在真声带之上也帮助挡气。这样正好说明真声带并不承受下面的气息压力,发声时喉头才打开,声带在喉头的开关大小下发声。由喉控制的呼吸流量是一种有控制的呼吸压力,通过它产生清晰、明亮的声音和清楚的咬字,用这样的气息歌唱是很省力的。有的专家用打哈欠的方法来启迪学生,重要的不是打哈欠本身,而是产生哈欠的那一器官开始动作。喉头向下挡气的方法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见列,经查清乾隆9年(1749)徐大椿著有《乐能传声》中提出“正吐音,审口法”为歌曲的基本原则,并认为体会曲情和顿挫宜是感人传神的关键,所以,采用喉头向下挡气的方法是解决喉头不稳最有效的方法。
四、喉头稳定状态的重要性
如果说气息是声带的基础,声带是歌唱的保障,那么喉头在歌唱方法训练中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在强调气息、位置、共鸣的正确掌握方法时更强调的是喉头位置的稳定性,要求学生练习时喉头不能上提、不能乱动,并打开舒展其喉头状态。著名意大利声乐专家基诺·贝基提出美声唱法的三个基本条件:(1)喉头保持在最下面,尽量充分打开喉咙使其声带完全自由的工作;(2)充分利用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头腔共鸣;(3)横膈膜的支持。实践证明喉咙打开有两个优点:一是使声音能出来;二是喉结保持在下面声音出来就稳定。中外声乐专家都一再强调喉头的稳定性和打开状态,这说明歌曲演唱中喉部的正确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用假声唱时喉部就会呈现出良好的稳定状态,喉部舒展的打开状态,而且还容易保持下去,对于演唱中喉头状态的稳定练习,学生们一定要认真体会,反复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五、共鸣腔体的正取使用
共鸣器官运用的越熟练歌声就越丰富多彩,强弱、高低变化就越得心应手,当然,这也必须有正确的气息运用和喉结的稳定与声带的密切配合。共鸣腔体分为鼻腔、口腔、胸腔和头腔共鸣。要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就要合理地充分地运用这些共鸣腔体,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地运用气息的支持,一般掌握吸入的吸气量应在70%为佳,同時把气放在横膈膜相近的胸膛底部,千万不能浮在上面,使胸部保持吸气状态,共鸣器官鼻腔、口腔、头腔都要处于自然恰到好处的状态以配合胸腔,形成一种丰满的混合共鸣,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会优美、舒展、动听。
六、歌唱中的咬字与吐字
关于咬字与吐字的关系问题一直也是声乐界研究与探讨的关键。一般情况而言“字头”组成字的声母部分,咬字就是指声母的发声过程。字头的发音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字音的准确性,因而也就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清晰度。“字腹”是组成字的韵母部分。歌唱中的吐字主要是韵母的发音。如何在咬好字头的基础上吧字头和字腹巧妙结合起来是歌唱艺术的关键环节。“字尾”是字的归韵部分,歌唱中也称尾音。既要做到字头咬得狠,字腹咬得圆,同时也要字腹收得巧。如果收韵不准就会直接影响字意的表达,削弱歌唱的艺术效果。可见,字头、字腹、字尾在歌唱的吐字咬字中至关重要。要注重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和规律,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在歌唱中浑然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歌唱中咬字与吐字问题。因此,歌唱中的咬字与吐字对每一位从事声乐演唱和教学的教师尤为重要。歌唱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而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人类语言表达最充分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本身具有概括性、抽象性与不明确性,但是音乐作品配上歌词之后,就有了清晰、明确的指向性和表达含义的限定性。因此,在歌唱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七、歌唱语言的特点
音乐中的语言都是思想的表述,都是经过音乐与语言的结合来充分展现。在咬字这个问题上中国字与外国字不同,外国字要求每一个字都要灌满,但中国字不一样有的地方满,有的地方则不满,有的地方要说,有的地方要唱,有的地方要连有的地方要断。首先,歌唱语言表达要受旋律、节奏、速度等规定因素的限制;其次,歌唱艺术属于表演艺术;再次,就声乐艺术而言,语言的发音同歌唱的旋律声音是同一过程。所以,在歌唱的训练中咬字要求清晰、准确、稳定、放松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字头要吐得准确而简短,字腹要稳定在支点上唱,字尾要清晰而明确。就是说在歌唱中,语言发音既要满足语言交流的要求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气生动等又要符合声乐艺术审美的要求,达到字正腔圆,声音通畅、圆韵,音色优美、统一即语言美与声音美兼而有之。
八、歌唱语言的要求
一个人如果说话咬字语言不准确、不清晰,那么就会直接影响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歌唱艺术对语言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教师尤其在咬字与吐字上严格要求学生,就是起到“正音”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发音习惯,增强歌唱者表演能力,就要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楚。这既是歌唱审美中声音圆韵统一的要求,也是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九、声乐习语的确切含义
(一)支点
大多数人谈到支点时认为指的是人体内气息对声音的支持。其实这种支持是整个横膈膜,各个肋间,腹部后腰都参与了不可能只有一个点,所以应理解为支持部位。
(二)焦点、集中,高位置
在歌唱者演唱到高声区时感到声音并不是从口中传出来,而是从面部正中大约鼻骨后像聚光灯射出一束声音。
(三)散和白
单调的缺乏泛音的声音,人们联想到浅色甚至是白色。
(四)鼻音和喉音
会厌不能充分打开喉咽不顺畅声音闷塞不通教师称之为喉音。鼻音往往是悬雍垂过于垂下,使口鼻之间通道过宽,通过鼻咽部向鼻中漏气的结果。
(五)穿透力
声音传远的能力。
(六)抖与揺
颤音高于每秒六至七次被称为“抖”音,低于六至七次称为“揺”都是失去美感。
(七)统一
指从低声区、中声区在到高声区声音的一致性。
(八)乐感
指一个人对音乐的感觉及其驾驭作品的能力。
十、建立规范性声乐习语是声乐训练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
按照声乐的训练规律去解决声乐教学中习惯用语,因为声乐教学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老师都凭借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启发性教学语言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由于各位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不一致,在要求学生上也有出入,这样使学生们在歌唱方法概念上容易产生误解。多年的声乐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规范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习惯用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规范习惯用语对声乐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书中提到了声乐教学中的两种语言;一是科学客观性的语言,这种语言在教学中规范严谨;二是形象性、启发性语言。这种语言不够严谨但能够达到启发的效果。
总之,理解、了解各个共鸣器官以及呼吸器官的作用,建立好正确的歌唱状态,把唇、齿、牙、喉等咬字与吐字器官合理的运用,把语言与声音完美结合,是声乐学习者不断努力的方向,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运用合理规范的教学语言,将会对声乐学习者在歌曲演唱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毕洪旋(1961—),男,硕士,声乐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