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华
“同伴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相同身份的人之间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育意义。那么具有相同身份的人具有什么特征呢?主要是他们之间的年龄、地位、社会阶层相同,彼此之间不存在偏见,愿意相互倾听,能够设身处地提供建议和意见。尤其是对独立意识越来越明显的高中学生而言,教师“好为人师”的口吻并不能对班级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同伴教育的应用,恰恰能改善高中学生不服管的情况。当然,要实现同伴教育,还需要教师从中引导,建立学生之间可实现教育的联系。如对班级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学生进行培训,举办一些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难事,集聚大家的力量帮助解决。
一、对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学生进行培训
一个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是“危险”的,因为在他身上存在着操控一切的风暴。在每个班级都存在这样的学生,其自身的素质、价值观、道德品质极容易带动其他学生的行为。所以一个班集体能否具有积极向上的青春朝气,一部分影响因素掌握在这些学生手中。因此,教师要对具有号召力及影响力的学生进行培训,将其培养成对班级管理有用的一把“利刃”,使其意识到自己在班级的角色是“同伴教育志愿者”。由于高中学生很看重荣誉心、责任心,所以更能在班级管理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培训中,教师可围绕责任、方法、对自身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管理指导。当然还要进行案例分析,让这部分学生有进行班级管理的心理准备。
例如,班主任发现班级有些学生出现早恋的情况,为了避免对这部分学生造成自尊心的伤害,鼓励其将重心放在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教师可以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首先对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学生进行培训,使其成为教师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的中坚力量。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将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聚在一起,开展关于早恋现象的座谈会。首先教师要阐述将大家聚在一起开会的目的:将具有早恋倾向学生的目光扭转到学习上。当他们了解了目的,才能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责任和任务,然后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在这里,教师可让他们站在具有早恋倾向学生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举出扭转这种局面的方法。由于生生间的相互了解程度要远胜于师生间的了解程度,所以教育目的更容易达成。如有学生说学生甲性格腼腆,虽然出现早恋倾向,但也是出于彼此欣赏,双方一直都是互相鼓励互相进步,更像是朋友。如果过于打压,会更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只需要让他们保持相处的度就好了。在了解培训的目的之后,这些具备影响力的学生会借用课后的时间跟有早恋或有这方面倾向的同学交心解惑。
二、通过举办一些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有效的活动更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同龄人之间会因为相似的知识背景,相近的兴趣爱好建立友好的联系,而这正是同伴教育实现的一个条件。他们会因为互相熟悉更加信任对方,更愿意听取彼此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同伴教育的目的。当然,这种教育是无形的,也是同伴教育者在无意识的情况进行的,相比较于对具有感召力的学生进行培训,使其对其他学生进行“教育”,更加平等、自然,更容易打动对方。
1.举办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实现同伴间的行为教育
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表现,会唤起其他人的情感呼应。所以,教师可利用一些具有实践性特点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合作,达到观念的互相补充,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行“班级美化”活动,在活动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很多优点,如乐于助人、勇于分担、善于合作、不怕脏累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合作中的其他学生会感受到,受其熏陶并反观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同伴教育生成。由于学生没有教育他人的意识,所以德行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其教育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2.集聚班集体的力量,实现学生间的互帮互助
班级是学生的小集体,它的凝聚力来自每一个学生的相互靠拢。因此,一个班级是否有凝聚力,直接透露出学生集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品格。因此,為了加强凝聚力,并以这种凝聚力作为核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应用“同伴教育”这一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实现互帮互助。如教师可组织学习小组,对学习能力不足学生进行帮扶,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建立深厚的感情。而且这种同伴间的教育,更加友好、亲和,没有压迫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班级管理面临很多问题,由于教育的主导是教师,学生很容易进行伪装,将这些问题隐藏起来,这更为教育提供了难度。同伴教育则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同伴间的教育是无阶级的,所以问题很透明,解决起来就会相对容易。
(责任编辑:文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