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平
摘 要 紫砂艺术作为后起之秀,充分地借鉴和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技艺,制壶艺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对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陶瓷艺术器型之一执壶经过充分的学习和研究之后,决定用紫砂的材质来加以演绎,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整体上来看此壶,段泥的色彩让器具呈现出嫩黄色的光泽,胎质精细无比,器形敦穆稳重,工艺精湛细腻,历史韵味悠悠,一种闲适、雅致、宁静之感油然而生,执此壶品茗雅赏,真乃人生快事。
关键词 紫砂壶;三足明清执壶;艺术融合;文化特征
江南水乡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天目山余脉穿境而过。波光粼粼的太湖水云蒸霞蔚,为宜兴带来了灵秀之气,郁郁苍葱的竹林随风摇曳,给宜兴留下了丰富的特产。有竹的地方必定有好茶,人们也必然渴求有与之相匹配的茶器。宜兴恰恰就是这么一个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存在。作为享誉中外的中国陶都,至今已有7 000多年的悠久制陶史,青瓷、均陶、精陶、彩陶和紫砂,被誉为宜兴陶艺的“五朵金花”,在陶艺之林独树一帜、熠熠闪光。“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興”。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不仅仅是宜兴人民带给全国乃至世界的优秀茶具,更是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的艺术品,它融实用功能与潇洒淡泊风格于一身。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成为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
在宜兴紫砂的历史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最为明显的主线,那就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紫砂的融合之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缔造了包罗万象、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工艺美术精品更是不胜枚举,从诗歌、书法、绘画到彩陶、青铜器、陶瓷,都折射出我们国人的性格特征和文化内涵,而且这些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紫砂艺术作为后起之秀,虽然历史不及其他艺术形式,但是其充分地借鉴和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技艺,诗歌的诗情画意、书法的入木三分,还有青铜的饕餮纹理、瓷器的精彩绝伦,这些元素运用在紫砂壶上面,不仅在文化韵味上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而且在造型和材质上面让更多的器型变得更加实用,更加容易走进普通的生活之中,让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饮茶体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基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的互相融合作为有力支撑。
紫砂作品“三足明清执壶”(见图1)就是典型的艺术融合之作,制壶艺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对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陶瓷艺术器型之一执壶经过充分的学习和研究之后,决定用紫砂的材质来加以演绎,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此壶采用了传统的经典瓷器执壶为原型,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紫砂泥料的特点和泡茶的实用性,加以修改和完善,从而达到一种器型和材质的平衡。在造型上,壶身饱满圆润,在下部渐渐收紧成底,置三足,让壶身瞬间就显得挺拔有力,区别于一般的紫砂器;这件作品从壶身到壶口有一截长长的壶颈,在过渡的位置细心地设计了几圈纹理的造型,使得看起来更加隽永婉约;壶盖和壶口气密性好,上面点缀的宝葫芦形小壶钮更是小巧可爱,和壶底的三足遥相呼应;修长的壶嘴从壶底部胥出,使得出水更加容易控制;壶把从壶颈部开始收于壶身,挺括的环形显得飘逸自然,让整器更加的灵秀清逸,没有一丝丝的沉闷之感。从整体上来看此壶,段泥的色彩让器具呈现出嫩黄色的光泽,胎质精细无比,器形敦穆稳重,工艺精湛细腻,历史韵味悠悠,一种闲适、雅致、宁静之感油然而生,执此壶品茗雅赏,真乃人生快事。
翻阅执壶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段中国传统文化在工艺美术品上面的特征呈现。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演变而来,主要用来当做酒器使用,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也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到了明、清两代的时候,青花执壶采用了金银器执壶造型的优点,逐渐形成了安定、秀美而灵活的器型特点,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使得许多紫砂艺人也对于此器型情有独钟。这件“三足明清执壶”就是一款用紫砂的手法来表达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的理解和文化特征的感悟的作品,希望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之中,发现更多、更好的经典器型可以充分彰显紫砂的材质美和工艺美,让我们在古人的生活情境之中品味当代的紫砂艺术,感悟其中的无穷奥妙。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社会。在此基础之上,生产、生活的相互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和艺术的结晶,成为我们共同享有的文化宝库和艺术盛宴,紫砂技艺千百年间的传承之路,其实也是一条继承、借鉴、融合、创新之路。任何器物之美,都是我们心灵思想的折射和反映,作为一名紫砂艺人,在打好传统紫砂技艺基础的同时,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才能突破自我,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佳作。
参 考 文 献
[1]张烨.浅谈紫砂作品“仿清山水泥绘执壶”的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J].江苏陶瓷,2018(6):47,51.
[2]刘红仙.浅析“山水腰圆形执壶”的美学内涵 预览[J].江苏陶瓷,2011(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