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光
摘 要 新梅迎春自古以来被我们的文化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它代表了万物复苏,代表了春天到来,代表了生机勃勃,用紫砂的语言来塑造梅花,用迎春时节的美景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作品“生机盎然”就是以自然的本源作为创作的主题,塑形引韵地传递出一种传统自然、质朴和谐的生命之情,以独特的视角来诠释迎春的主题,展现了紫砂一贯以来传承创新的艺术表达。
关键词 紫砂;花货;造型;梅花;文化
自古以来,梅的形象以坚贞不屈、高洁品性为世人所熟知,梅作为紫砂花货的造型或是装饰亦有着自身的传承和经历。过去文人雅士推崇梅,一方面在于梅之形、其枝干、桩纹、花瓣等等都有着十分独特的形体韵味,另一方面则在于其生长的环境与其他植物有所不同。而文人偏偏特别青睐于这种迎着冰雪的翠红,所谓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正是如此,这种引申开来的文化韵味催生了无穷的艺术想象,所以历代以来有关于梅的艺术创作可谓屡见不鲜,关于此类紫砂作品的创作需要具有以下几点认识。
1 协而不同的形体塑造
在紫砂花货的造型塑造上,通常人都会以为是对自然事物的一种临摹,更深一层的思考会觉得是对自然形态的改造,但再往下挖掘就会发现,紫砂花货的根源既不是临摹,也不是改造,而是一种创新。以创作者的自我意识为核心,有别于自然中任何一种形态的凭空塑造,这种塑造依托于创作者的主观认识,但同时仍需要符合自然规律,特别是在作品“生机盎然”(见图1)的创作中对于梅的塑造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很多梅集合而成的整体,这就更需要塑造的结果符合自然生长的逻辑,这种逻辑并非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配合、相互印证、相互提升的形体元素,将之完全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整体的“生机勃勃”,同时这些不同的“梅”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它们并非是单纯的复制,要做到协而不同、各有特色。
2 具体而细腻的造型工艺
作品“生机盎然”是一整套紫砂茶具,由一把茶壶搭配四套茶杯组成,主要描绘塑造的是传统的梅树桩造型。这一造型需要从自然现实中精心取舍提炼,在创作者的内心思维创作时做出外观轮廓的取舍,结合传统紫砂的制作手法,务求贴近自然,与人共鸣。
这个筛选的过程,就是紫砂制作成型工艺自由组合的过程,仅以花货制作来说,可以重现梅树表面的肌理变化,可以重现花瓣的种种情态,但在现实的塑造中往往不需要如此繁复,根据过往的经验,茶壶的表面仍然以光润的处理为妙,辅以沟堑纵横表现出梅本身的特点,再在此基础上添加石瘤、嵌痕、木纹,这些痕迹的塑造应用了部分镂刻雕塑的手法,用竹尖刀从上到下地梳理过来,痕迹与痕迹之间不能重叠,切忌交叉,秉承着从上到下、由小到阔的自然生长规律,一点一点地扩展肌理变化,树瘤与树瘤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空间,不能过密,亦不能在同一个平面内间隔太开,要懂得利用壶流、壶把所处的位置,以及延伸而来的贴塑形成互补,将造型轮廓的重点从肌理本身吸引到这些瘤节贴塑的变化上来,这就如同国画中常用的留白、留空,只不过在作品“生机盎然”上留白的部分是光润细腻的壶身基础,用工艺本身来铺垫整体形态的基础,让人明白表达的核心依然是茶壶本身。
3 整体协调局部变化
形体要形成吸引力,让人获得相似的共鸣和感动首先就要协调,不规则的形体本身难以在人的脑海中形成有效的印象,同样也就无法回忆和构建,所以要想造型保持吸引并且持久有效,首先就要做到形体的协调。在作品“生机盎然”的形体塑造上,其茶壶和茶杯的造型就需要协调起来,但是茶壶和茶杯的造型结构毕竟是不同的,例如茶壶有流而茶杯没有,这个时候就需要整体协调、局部变化。
所谓整体协调,就在于其大的轮廓是相互一致的,茶杯与茶壶都是一个身筒、一个把柄,从局部上看,壶面和杯面完全可以做到协调一致,壶把和杯把也同样如此。需要注意的是,在紫砂壶上壶把的存在除了提供一个执握的功能外,还带有与壶流相互平衡的作用,茶杯没有流,自然也就谈不上前后平衡,这就需要在局部施展变化,让茶杯与茶壶看起来一致,却又各有特色。在作品“生机盎然”上则采用了布局相同,但细节不同的手法来做到这一点,即在同样的部位设置树瘤,但树瘤的形状却有所不同,比如壶把的曲线生长采用同样的生长方向,但贴塑的梅枝、梅花却各有不同,这种变化可以衍生出四把不同的茶杯,在造型整体上形成一致,在造型局部上各有不同。
4 共同围绕“生机盎然”的主题
作品“生机盎然”的创作主题是冬去春来时所盛开的梅花,无论是茶壶还是茶杯,都是塑造了梅在这一时刻的不同情态,并且都是鲜艳怒放之时生机勃勃之态。那么在装饰塑造上就应该重点强调梅的生命力,而强调梅生命力最好的方法无疑是塑造出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所以无论是壶面还是杯面上,梅花的点缀是周围所有造型围绕的中心,无论是瘤节还是肌理的处理都是为了梅花而服务的。贴塑的梅花要出于造型的正中,让人一眼就能够察觉,而倘若采用仿真的形式,梅花与枝干的比例就会形成观察的阻碍,因为我们现实中想要仔细地观赏到梅花,需要靠得很近才行,与枝干相比,一朵、两朵的梅花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合理地考量整体的布局设置,在过往的一些塑造中,有些创作者会将梅花的装饰单独放大,用夸张的形式来进行表现,但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整体的形体比例,尤其是在一整套紫砂作品中,单独的夸张就会造成作品整体的不协调,这显然是不美的。同样的,要在全手工制作中,既要维持局部的变化,又要使形体比例在每一个茶杯、茶壶上保持一致,这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单纯的夸张变化是不可取的。作品“生机盎然”采用了结构以及留白顺势而为的做法,即通过模拟近景、远景的差别,让梅花贴塑呈现出不同的大小,通过表面的高低起伏来模拟出前后左右,增加多样性的同时,不至于破坏整套作品的一致性,共同构筑了一个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梅”的世界。
5 結 语
整套作品“生机盎然”让人感受到了梅的多变、梅的坚韧,孕育在肌理之下的蓬勃生命力,艳丽的梅花在各自的生长中绽放生命的光辉,在简与繁的交替塑造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每一处不同之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绚丽,从整体的一致中获得对生命活力的认同,不惧严寒、不畏艰险,即代表了我们人的精神,永不放弃、拼命向前,内蕴与外形的结合是这件作品塑造的关键,既要有细节上的精妙展示,也需要整体的协调统一,如同人生五味不断调和又各自独立,紫砂花货的塑造就在于精彩的形体轮廓,以及形体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