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竞方
摘 要 宜兴紫砂自北宋萌芽到明代兴盛,延续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宜兴紫砂之所以成为茶具的首选,关键在于其得先天之厚爱,宜兴特有的地理人文优势及传统茶、陶文化背景,使宜兴紫砂陶器与茶的结缘更有优势。同时紫砂艺人总能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追求融入作品中,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参与,使紫砂成为实用意义上的茶之“器”的同时,也逐步具有文人传统的审美意象,紫砂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具有了“道”的境界。“诸事如意套壶”也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以独特的紫砂艺术语言赋予作品浓厚的人文寓意。
关键词 诸事如意壶;紫砂;器象;吉祥;道韵
宜兴紫砂自宋代开始萌芽,明代遇到合适的机遇得以勃兴,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宜兴紫砂之所以成为茶具的典型代表,关键在于其得先天之厚爱,宜兴特有的地理人文优势及传统茶、陶文化背景,使宜兴紫砂陶器与茶的结缘更有优势。宜兴紫砂泥料则赋予紫砂独特的成型工艺性能及宜茶性能,紫砂因茶而生、因时而兴、因矿而优。同时紫砂艺人总能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追求融入作品中,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参与,使紫砂成为实用意义上的茶之“器”的同时,也逐步具有文人传统的审美意象,使紫砂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具有了“道”的境界。
吉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文化的影响从古及今,无处不在。吉祥是蕴含至善、至美相济的生命境界。“诸事如意套壶”(见图1)通过引入“如意”这样一个寓意丰富的吉祥元素,以独特的紫砂艺术语言赋予作品浓厚的吉祥文化内涵,表达了“诸事迪吉,生活如意”的美好愿望。
1 “诸事如意套壶”的砂语器象
紫砂作品“诸事如意套壶”采用套壶的形式,由一壶、一公道杯、二小杯及二小蝶组成,整体风格为光货加局部贴塑浮雕点缀的器象特点。壶为作品的主体,器脉源自传统经典壶型,但又融入了现代器象元素,壶身挺括饱满、丰润敦厚,壶体微扁,壶肩沿弧线上收,与壶盖自然衔接;平盖嵌入壶口,配合紧密,嵌盖与壶身浑然一体;一粒珠钮轻落壶盖中央,在平滑的曲线系统中形成一个突变,从而成为视觉的焦点,也提升了整壶的高度;直流壶嘴,短小精悍,从上腹部提势而起,气势十足;壶另一侧的圈把曲线流畅凝练、拿捏舒适,与直流对称呼应;壶底为圈足,也与珠钮相呼应;在壶嘴与壶把附近二侧的壶体上,以贴塑的紫砂艺术语言,呈现“如意”的微浮雕形象,并委婉向壶嘴与壶把表面延伸,这是作品的点睛之笔,这一器象元素也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道韵。公道杯器型呈柱状,相对高耸,支撑起了整套作品的空间。杯嘴曲线流畅优美,杯把附近也用“如意”图案装饰,二小杯与二小蝶在器象及装饰风格上都与主体进行了很好的呼应,使整套作品形成為一个整体。
紫砂“诸事如意套壶”运用了光素器与贴塑相结合的紫砂艺术语言,形成独特的器象风格,整套作品精选紫砂紫泥手工精制而成,色泽清净儒雅,质感抱朴隐逸,作品器象优美、妙趣无限。
2 “诸事如意壶”的文心道韵
器象为形而下“器”之具形,道韵为形而上“道”之境界。紫砂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可以通过把自然物象融入壶的器象设计去表达精神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紫砂之“器”成为了“道”之载体。
“诸事如意套壶”通过以“如意”这一物象元素的融入,塑造了独特的器象,蕴含了吉祥的愿望,营造了作品“诸事迪吉,生活如意”的文心道韵。
如意长度一般为三尺左右,柄端若指,用以搔痒,可如人意,故谓之“如意”。据唐代《酉阳杂俎》记载,如意历史由来已久,其出现与东汉时期佛教有关,在中国传统佛像中常见有手持如意的造型,其首段多呈弯曲回头状,暗合佛教“回头即如意”的禅意。“如意”于印度梵语中称“阿娜律”,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到了明清时期,如意已鲜见于实用。如意尖端做成祥云或灵芝状,寓意诸事如意、美满,故如意成为我国最为传统的吉祥物。它在社会生活中有了吉祥的代表意义,有人在外出远行前,亲友会送上如意表达一份祝愿,更多的将如意陈放在正堂以求吉祥。如意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美好的人文思想。
如意作为一种吉祥物,其人文内涵十分丰富,高度契合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如意的意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佩戴如意,表达了做事情如愿以偿的心愿;夫妻共同佩戴如意,寓意婚姻甜蜜、爱情忠贞、生活美满;如意融入灵芝、祥云等吉祥元素,自然附上了吉祥驱邪的寓意,用于保佑主人身体健康。
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自然情感和心理追求,“诸事如意套壶”则通过“如意”这个吉祥元素,表达出诸事如意的吉祥愿望,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智慧。
3 结 语
宜兴紫砂在近千年的长期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宜茶性,成为茶器的首选。紫砂在成为“器”的同时,也逐步具有文人传统的审美意象,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具有了“道”的境界。“诸事如意套壶”以紫砂特有的艺术语言塑形成器,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把“如意”这一物象元素融入作品器象,表达了吉祥的愿望,营造了作品“诸事迪吉,生活如意”的文心道韵。
参 考 文 献
[1]王银芳.谈紫砂“夏语壶”的造型特点与审美意境[J].江苏陶瓷,2019(04):62.
[2]路学红.谈“禅言壶”的艺术风格与人文情怀[J].江苏陶瓷,201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