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香梅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与成本控制是影响工程成本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而当下部分工程项目对物资管理仍然存在着缺乏重视,成本控制工作力度还是不够,有待提高。本文针对企业物资管理和成本控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压力都在同步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与进度目标成为工程项目的控制要点,而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提升物资管理水平,合理管控成本,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针对物资管理和成本控制进行研究,为企业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成本造价管理中,不同类型项目物资成本的比重占到了工程造价的40%-60%以上,可见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提升物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物资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目的。让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目标,是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提升,特别是项目物资管理的提升,采购控制以及控制过程中的成本消耗,通过物资成本方面的把控,从而实现项目的盈利,才能为企业发展积累资本。项目物资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不是哪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范围,那是不可能完成,不可能做好的。只有通过整个企业各部门的互动,通过制度,通过有效的管理平台的管控和项目现场管理的共同努力同步促进,过程中优化措施提升现场过程管理,由全体项目管理人员通力配合,才能保障物资管理规范与成本控制措施的真正落实。
三、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物资供应商的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物资管理工作质量。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机制,对供应商的准入到日常的评价全过程管理,严格把控合格供应商的调研、考察环节,按照“谁考察引进,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合格供应商的引进机制,进一步的完善供应商的资源库,建立一个适合企业需要的供应商资源库,并与供应商确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应当保持和供应商的合作共赢关系,充分利用优质供应商的资源优势和价格优势,提升采购效果,降低采购成本。
(二)物资采购计划管理
加强在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从采购方案的制定到招标的筹划需要提前准备,首先,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计划管理是企业物资采购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计划管理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让采购人员和仓库管理员以及物资需求部门参与到计划管理环节中,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的科学、合理性。计划管理能够对物资采购过程起到协调、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作用。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发生重购、错购、漏购等问题,使企业物资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制定采购计划前要充分对供货市场进行分析,避开物资需求高峰和价格高峰,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对于按照市场行情波动实行浮动单价的物资,需要根据工程项目进度的安排及物资进场的需求,对价格涨跌周期有提前的预判工作,尽可能在价格较低的区间进行大批量采购,降低批次采购成本。对于通用性不强的固定单价物资,需要在采购前制定准确的采购计划,充分利用准确的量的优势,来换取供应商的低廉价格,从而避免后期因采购数量不准确导致再次产生采购,使二次采购成本增加。
(三)物资采购价格的控制
分析对比物资价格。在企业对物资采购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时,价格是控制物资成本的首要目标。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如果采购的数量不大,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来减少银行借贷的利息,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如果企业采购物资的数量較大,可以借助信息资源直接向诚信可靠的供货商订购并建立长期采购关系,减少供应链条,不仅可以给供货商带来经济保障,还可以确保采购企业有充足的货源供应。
(四)物资采购招标管理
保障招标环节的公正性。我们铁路项目严格按照中国中铁股份公司鲁班平台开展招标采购。鲁班平台与“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链接,实现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的同步发布。以中国中铁"一个采购平台,两级集中采购,三级法人采购管控,四级职能管理"的管理体制要求开展招标采购,确保最终选择的供应商优势突显,采购效果显著。
(五)加强物资供应和发放环节的控制力度
加强对物资供应环节的管控力度,是保障物资供应与需求之间平衡状态的有效方式。保障供需平衡终极目标是达到“工完料清”的状态,通过加强库存管理降低物资消耗成本。项目物资部门应采取积极主动方式,要求技术部门严格、完整、准确编制物资需求计划,以实施采购供应。供应过程中须参考物资库存计算采购量,避免超供超耗。
项目物资发放领用阶段,应加强对发放环节的管理与控制,避免增加工程成本。施工企业需建立完善的物料申领制度,对于物资领取权限,应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并有相关责任人的签字,物资管理人员对申领资料进行存档管理以便追溯。物资部门应结合技术部门提交的物资需求计划,在考虑损耗系数等因素的情况下,建立总量控制台账。应加强工号管理,对物料使用部位进行严格要求,分工号实施“限额发料”,避免物资浪费问题。发料时应严格核对领取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并须有实际领用人员的签字,加强库房盘点工作,做到“帐卡物”一致。通过细致要求、责任落实的方式来提升成本控制水平,提高物资管理质量。
(六)物流运输的管理
物资的物流运输管理也是成本管控的一项重点。往往在物资的物流运输过程中要经过多个环节,在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上应尽量选择成本低廉且运输安全的方式对物资进行运输,这也需要物资部门提前摸底调查做好很多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同时需要根据所运输物资特点特性和运输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运输路径。物资部门汇总运输单位提前谋划,制定出最佳的运输计划。此外,要有预见性的提前去预计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影响运输成本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恶劣天气、大假高峰限行等等不定因素的制约,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制定解决方案,降低运输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七)周转物资的控制
工程项目中的周转材料是施工阶段能多次循环使用的材料,是企业的重要生产物资。
企业对周转材料的管理应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模式,结合其他施工企业的实际,应设立专门的周转材料管理部门,对自有周转材料实施批量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由管理部门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集中调配,来满足项目不同周期的施工需求,提高周转率,使单个项目分摊的周转材料使用成本最低。分散管理针对没有办法集中调配或者集中调配使用不经济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管理,需在工程所在地就近租赁,应将需求信息申报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后实施。
对周转材料的现场使用与损耗控制,是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工作。周转材料在工程项目有大量应用,因施工过程的现场管理与工地环境问题,可能会产生周转材料的损坏、非正常损耗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经济利益。项目管理人员应建立周转材料的管理要求和标准,来加强现场管理和使用人员对周转材料的管理和保护意识,并制定现场周转材料的赔偿和处罚标准,对于人为损坏和非正常损耗追究赔偿责任。提高施工企业周转材料周转率,能极大降低周转材料使用成本。
(八)建立物资价格信息库
企业应建立物资价格信息库,为及时、准确对物资市场价格信息的掌握。结合本系统网络平台与实际的市场调查等方式,了解市场物资的波动价格,形成企业内部物资价格数据库,及时更新物资价格信息,定期发布市场(含生产厂家)的价格信息,保證物资采购人员能实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化。建立企业内部的物资价格信息平台,平台的定期价格发布能加强企业对工程项目物资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在对市场价格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提升企业造价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实现企业管控职能。
(九)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大了企业物资管理与成本控制手段的灵活性。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提升项目物资管理工作水平,加强物资成本控制效率。信息化管理系统应涵盖工程项目的供应商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与物资的出入库管理、结算管理等基础应用模块,并能生成相应的单据实施打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拓展了物资部门参与项目成本管理的渠道,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各种基础应用,编制各种费用报表,实现项目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十)管理人员的配备
合理配置人员的岗位分配。企业培养优秀的采购人才和管理人才,能够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采购成本。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选择最优的采购方案,同时在细节上对物资采购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物资采购的成本。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等分配合理,能够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执行能力,降低员工之间徇私舞弊的不良风气,使业务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化,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结语
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通过加强物资管理及成本控制优化措施能有效降低成本消耗,提升项目利润目标,为企业积累资本。企业管理人员应结合项目情况,在物资的采购环节、供应与发放环节加强管理,建立企业内部的物资价格信息平台,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周转材料周转率并降低损耗,加强物资过程管理,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促进工程项目的良性发展,推动企业稳步发展。(作者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