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5)
急性湿疹是指多部位皮疹且伴随渗出的征状,患者可感到剧烈瘙痒且具有反复发作的一种皮肤性疾病[1]。该病主要累及表皮与真皮浅层,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周围环境、体质、遗传以及神经等因素有关,同时过敏也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此外,情绪起伏大、抑郁、失眠等因素也可诱发该病或加重病情[3]。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西药治疗的方式,虽然在用药一段时间之后可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停药之后容易复发[4]。为了寻找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不同治疗方案在急性湿疹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123例医院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将入选12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6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为(41.5±4.5)岁;病程为1~12 d,平均为(4.2±2.3)d。对照组6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为(42.3±5.1)岁;病程为1~11 d,平均为(4.0±2.1)d。本次研究入选标准:符合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同意本次随访调查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皮肤感染、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以及本次研究2周前服用过激素类或抗组胺类药物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先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处,然后使用曲咪新乳膏擦拭病灶,每天使用2次;同时口服4 mg扑尔敏和450糖钙片,均为1天3次。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药黄芩治疗,将30 g黄芩碾磨成粉并加入食醋调成糊状,均匀涂抹在患处,每天用药2次。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5 d。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5]制定: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均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没有完全消失;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d,±s)
表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d,±s)
现代医学主要认为急性湿疹主要是由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性疾病,主要以皮损、渗液、瘙痒、病情迁延且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6]。目前临床医学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①过敏:过敏是指在过敏原刺激下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也是引起急性湿疹的主要原因,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过敏原,包括食物、药物、化学制剂以及吸入性物质等,且过敏体质的患者可能对多种物质过敏,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来确定具体的过敏原[7-8]。②内分泌与代谢障碍:若机体出现过度疲劳或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可导致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系列的改变,并且通过神经反射和内分泌的影响,使得皮肤对于各种刺激因素的敏感性升高,从而诱发了该病[9-10]。③外界因素: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于该病的出现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照射、气温过高或过低、空气过度干燥或潮湿都可诱发该病或加重患者的病情,而部分物理刺激包括衣物摩擦、刺激也可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11-12]。④感染:急性湿疹的出现与致病微生物感染有一定的相关,例如细菌、霉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或是昆虫叮咬引起的感染,也可以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13-14]。部分患者可能在感染之后出现该病,例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以及肠道寄生虫等,当原发疾病得到控制之后湿疹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15]。
急性湿疹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皮疹,且由于瘙痒导致患者抓挠,水疱破裂后出现点状渗出或局部糜烂,中心区域的症状往往较重,并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周存在丘疹,若患者合并感染时,炎性反应更加显著,甚至出现脓疱,脓液为黄绿色或污褐色[16]。湿疹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且多为对称分布,常见于手足、四肢、阴囊、肛门等部位。饮酒、抓挠、肥皂洗或是热水浸泡都可导致患者的瘙痒症状加重,严重者甚至无法入睡,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外用抑菌药物联合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总体疗效不够理想。近些年来随着连队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现黄芪在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根据急性湿疹的临床症状将其归纳至“浸淫疮”的范畴,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脾失健运、后天失养,加上患者多食用辛辣刺激、油腻肥厚之物,导致内生湿邪,蕴久而化热,辛辣升阳,而湿热内蕴,又感风湿、热邪侵入肌肤,导致经络受阻,气血失调引起了该病。该病发生初期,瘙痒不止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蔓延,患者抓挠之后水疱破裂,加重了病情。因此,在该病治疗中需要采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除湿袪风的治疗原则,才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既要重视湿热之症,有需要缓解脾失健运的情况。黄芩是一种中医治疗中的常见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袪风、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研究发现黄芩中的小檗碱、木兰花碱等多种药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微生物、抗氧化的效果。黄芪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抗变态反应:黄芩中的黄芩苷、汉黄芩素等成分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②抗脂质过氧化:黄芩苷能够将降低线粒体消耗能量从而抑制脂质氧化,保护线粒体膜的完整性;③抗炎:黄芩素能够有效抑制蛋白激酶C,从而在急慢性炎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④解热、解痉:黄芩能够有效缓解高热,抑制D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这说明黄芩在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加速症状的缓解,并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黄芩在急性湿疹中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