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某郊区夏季高温热射病的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及针对影响因素的对策

2020-05-26 03:47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热射病病患者存活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急诊科,北京 101300)

热射病为重度中暑,人在高温情况下自身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体内热量大量积蓄,从而出现的一种神经器官受损疾病[1]。本病为夏季高发病,我国北方地区冬夏温差大,夏季气温高,更易发生热射病[2]。此病发生后患者主要症状为大汗淋漓、神志不清、昏迷等,与普通中暑相似,发生后危害性大,致死风险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每年均有热射病致死报道,本文即对2018年夏季热射病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意见,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北京市某郊区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5日发生热射病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5.34岁。

1.2 方法: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发病地点、有无昏迷、发病者职业、入院时体温(腋下)、发病至就诊时间、天气情况、最终死亡/存活情况等。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 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数据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92例热射病患者中28例死亡,占比30.43%,职业观察中68例患者为农民,占比73.91%,工人18例,退休工人3人,无职业者3例,非农民者占比合计26.09%。室外发病57例,室内发病35例,对应占比为61.96%、38.04%。室外发病例数明显高于室内发病者,而昏迷者共计75例,占比81.52%。从表1可知,病死者昏迷发生率高于存活者的昏迷发生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5148,P=0.0020,P<0.05)。病死者室外发病率较存活者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9585,P=0.0083,P<0.05)。从表2得知,患者转归情况与年龄和发病至就诊时间无明显关联(P>0.05)。患者的腋下体温与患者转归情况有明显关联(χ2=18.8003,P=0.0003,P<0.05)。腋下体温越高,患者转归情况越差,病死率越高。

2.2 天气分析结果: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5日气温普遍较高,维持在35.75 ℃左右,且为降雨前低气压,湿度大,风力1~2级,体感温度较高。

表1 病死者与存活者与昏迷、室外发病情况对比 [n(%)]

表2 病死者与存活者与腋下体温、发病至就诊时间、年龄情况对比(±s)

表2 病死者与存活者与腋下体温、发病至就诊时间、年龄情况对比(±s)

3 讨论

3.1 现状及影响因素:北京市某郊区夏季高温热射病发生情况依然不容乐观,5d时间内出现了92例患者,且其中多数发病者为农民,考虑到职业原因,高温天气下务工更易发生热射病,病死组的室外发生率(82.14%)明显高于存活组室外发生率(53.1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虽然热射病室内室外均可发病,但是室外发病是热射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关于昏迷症状的分析,病死组昏迷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表明有昏迷症状的患者病死风险更高,提示应高度重视昏迷患者的救治,争取更好的转归[3-4]。病死者与存活者对比中发现,病死者与存活者年龄无明显差(P>0.05),但以>45岁(80人占比86.96%)中老年群体为主,可基本确定中老年群体为热射病主要发病、病死群体。病死组和生存组的腋下体温两组间构成比不同,有统计学差异,表明腋下体温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高,提示在抢救热射病患者时,应将快速降低患者体温作为首先考虑的治疗目的。关于对发病至就诊时间的分析,与患者转归情况无明显关联(P>0.05),但深入分析此发病人群,<1 h人群过少,且现场均没有予以及时降温等措施,故结果可能会有偏差。该时段天气分析中发现,持续高热、低气压、低风速条件下人群体感温度过高,继而促使热射病的高发[5-6]。

3.2 对策

3.2.1 政府:鉴于热射病发生与天气直接相关,需要有关其气象部门在天气预报时做好温馨提示,帮助当地居民做好避暑准备。气象、宣传、执法部门联动做好舆论宣教科普,以及制止违法高温施工现象;落实热射病宣传工作,将热射病常见症状、应对方案等通过电视、微信、知识手册、宣传资料等途径进行宣传,提高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并划分重点教育人群,以农民为主要宣教对象[7-8]。

3.2.2 医院:医院当积极备好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向社区、农村、工地发放,并在夏季做好热射病急诊准备,如冰毯、冰帽、风扇、冰块、冰盐水、生理盐水、糖皮质激素、血浆等常用物品药品。做好院内应急响应预案,比如短时间大批量热射病患者发病就诊,医务人员及物资的调配,针对高龄者或体温过高者需优先抢救,遇到有昏迷症状者当警惕患者有病死风险,当强化相关治疗及管理,预防患者病死[9-10]。

3.2.3 个人:日常生活中当关注天气变化,尤其夏季时,若有外出工作需要当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酷热天气当减少室外劳作时间,避免大量体力劳动,避免热射病发生,若出现头晕、大汗淋漓等症状需立即停止劳动,在阴凉处静坐休息,若出现热射病,需及时送医,第一时间现场降温,高龄者需在高温天气避免外出,从而避免热射病的发生[11]。

综上所述,北京某郊区热射病发生及致死情况不容乐观,其直接影响因素为天气,患者处于昏迷、室外以及腋下体温越高,其死亡风险越高,需要从政府、医院、个人三方面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猜你喜欢
热射病病患者存活
热射病是什么?
热射病是种什么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ICU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热射病的护理效果评价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