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锐
一 个地方难免会有突发事故,事故发生后,如何“抢”得先机,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主要领导如何在应急救援中当好“主心骨”和“急先锋”?化学爆炸和泥石流救灾,要注意哪些?廉政瞭望记者以一个(区)县为例,设计了两套情景问卷,邀请了两名专家和8名来自各地、参加过应急救援的党政干部共赴应急大考。
情景一:城市出现大型化工厂爆炸突发紧急事件,化工厂地点位于老城区城郊人口密集处。你作为分管联系该化工厂的副区(县)长处置该突发事件。
一、首要做的事情,或几件事是什么?处理过类似事件者有怎样的体会?
划重点:衔接到位,科学疏散
陈光(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教授、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进行两件事。第一,立马紧急隔离现场、疏散人员。爆炸后的几秒钟、几分钟、一个小时内,都可能造成大量的有害有毒气体,液体和其他物质泄漏,可能严重伤害周边。疏散的原则是,离事故现场越近越要疏散,按上风(逆风)的方向疏散。第二,根据安全生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此外,市、区都应设立领导小组。因为该厂有权属问题,小组应由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该厂原所属机构、区有关部门、化工厂领导等组成,下设事故处理、宣传信息、物资供给、技术专家、对外联络等小组,开展专业化应急救援。
李涛(曾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目前对爆炸事故,我们都有比较科学周密的应急预案。启动预案、按要求执行即可。但预案还需干部群众多次磨合演练。有的地方真遇上了爆炸,容易衔接不畅、指挥不灵。我们县曾发生一起事故,那时县委书记在党校学习,县长在外招商,按预案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同一人)牵头,分管副县长现场指挥,多亏之前一把手带着搞过演练,各部门配合,善后处理较为顺利。
二、此时,自媒体中有一些传言,有的说化工厂汽油泄漏造成严重污染,民众一时难辨真假,部分陷入恐慌。怎么办?
划重点:正面回应,慎抓“谣言”
侯红(曾任某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查清是否泄漏造成污染本不复杂,但事关重大,可求助上级指挥部一同处置。确认事实期间,如需撤离疏散群众,要安排副县长或以上专盯此事,发挥社区干部在治理中的作用。确认属实,则继续疏散群众,搞好污染监测和治理。无论是否属实,都应在融媒体平台广而告之,要组织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发布数据,请专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直播等普及专业知识。污染解除后,还可请上级专家来检查确认。
刘益飞(成都市委党校教授):立即发动官方媒体,反复播放政府和指挥部公告,以及此时调查清楚的所有信息,安定人心。同时,关于严重污染的传言,可尽快安排环境监测等部门,或请省、市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会同本地有关部门查清,对污染情况正面告知,并采取措施。
陈光:灾后应立即启动信息发布,可按三原则:第一,越快越好。应由区(县)委书记或区(县)长在事故发生后一小时,不晚于两小时进行首次信息发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可在现场指挥部或附近举行。此后,再分专题发布。第二,讲所掌握的全部情况,不回避问题。汽油泄漏造成污染的传言,就可在发布会上正面回应,应由应急(安监)部门、厂方、现场调查组、公安、环境监测等部门分别发布,聚焦是否污染,是否影响生活等,相关部门应对事发地空气、土壤和水质做详细介绍,并介绍如何预防。
李涛:稳定群众情绪很重要。要让他们看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即使有人惊慌传谣,也不要过于敏感。但对恶意造谣者,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此化工厂刚从央企管理转为地方管理半年多,在高效指挥上存在困难,特别是厂里很多中层干部因害怕而逃出厂了,如何办?
划重点:属地原则,摸透心理
刘益飞:地方政府应按属地管理原则,成立指挥部统一指挥。应要求厂里干部参与救灾。同时发布告职工书,劝在外干部尽快返回救灾,表明将奖罚分明。
陈光:这时,刚才提到的联合工作小组就很重要了。在化工厂原主管部门、安监、应急、政府对厂区的协调下,驻在厂里的前线指挥部要对化工厂中层以上的情绪稳定、履职、现场处置等工作做部署。如果出现干部恐慌,逃离、辞职,要及时跟进监察和督察。
侯志平(副县长、曾任工业园区党委书记):如果这是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化工厂负责人可能已被控制,相关人员也有责任,自然害怕。应以抢险为先,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高层开会,强调由地方统一部署,并明确临时负责人。要严格工作纪律,并表明目前地方與厂里是“共同体”,设定干部回归期限。此外,还要打好亲情牌,可请亲友、同事等劝说他们回到安置点或厂指挥部,并通过电话、微信等了解逃跑人员情况,提醒其不信谣不传谣。
四、这时个别居民情绪激动,要求一把手出来对话,如何处理??
划重点:领导带头,讲究方法
张志超(曾任县委书记):我赞同一把手出来与群众代表对话。多年前,我曾跟随一名省领导到现场处理一起群体性事件,在场群众情绪激动,要他出来对话,当地干部觉得太危险,不建议这个方案。但这位领导说,我是党的干部,就是要亮明身份。后来,他和群众进行了坦诚充分的交流,群众也没有“为难”他,事件很快平息。
刘新(曾任副县长):一把手与居民对话是很好的方式,但我认为,可以邀请群众代表进入应急指挥部,与区委书记、区长等直接沟通,既保证了救灾的连续性,又能真正解决问题,同时让群众看到指挥部怎样工作,增强信心。
情景二:因全县突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造成各乡镇多处受损,其中有五个乡镇交通、通讯、电力等完全中断,伤亡情况不明。县上成立了抢险救灾指挥部,你作为县领导担任总指挥,或作为应急指挥部成员负责某项工作。
一、 接报后,你首要做的事或几件事是什么?
划重点:率先出发,上下沟通
刘益飞:指挥部要做三件事——立即组织抢险队伍奔赴灾害现场;将灾情向上级报告,寻求支援;组织专业队伍抢修电力等专业设施。
胡强(曾任县纪委书记):我会在接报后两小时内赶到能到达的灾害现场察看灾情,现场办公。接报后,首先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我要向上级汇报,派人专送灾情影像片,最大限度争取到省市和部门支持,如能争取到直升机、气垫船,对抢险救灾尤为有利;及时调整抢险救灾救援方案,它关系到重点方位、区域、目标等。此外,我将积极动员全县干部以及实地抢险急需的專业技术人员,组建若干抢险救灾“英雄小组”“先锋队”,分门别类工作。
二、 这次泥石流受灾范围特别广,灾情特别重,救援难度特别大。如坡陡、路滑、降雨十余日,如何安排人员到达五个乡镇的事发现场开展施救?
划重点:技术加持,分路挺进
梁方成(正县级干部,先后在乡镇、县、市级部门任职):应由联系这些乡镇的县领导带队,医疗、交通、电力及“突击队”等向这些乡镇进发。去的时候,就要发动当地党员干部救灾和群众自救,引入大数据、GPS定位等做好位置确定、灾情预估、信息收集等。我也参与过徒步挺进“孤岛”,道路不通、坡陡路滑,就找家在本地、熟悉路线的人员带路,途中有可能碰到逃出来的人,通过他们,走小路、山路、攀爬“天梯”总能进去。
赵蕾蕾(副镇长):途中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给予受灾乡镇干部群众信心。一旦联系上某村,就要要求村社干部和党员自发组织救人,全力救灾。进驻后,乡镇每天都有各种棘手问题,带队领导要常驻在此,先统筹好突击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等,发动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自救。
刘益飞:组织尽可能的交通工具,如直升机等挺进。可采取分路突击的战术。现在强调科学精准施救,救援要务实,不容有损。
三、 上级派来了救援队,民间也有救援力量星夜赶来。如何更好地统筹救援力量,使本地干部充分配合,救援队有效开展救援?
划重点:统一安排,充分保障
梁方成:我曾经手安排过蓝天救援队等民间救灾,也为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救灾服过务。救援队通常很积极,但也要统一指挥、调配和协调。根据队伍特长、是否带大型器械、对路是否熟悉等,划定救援重点和范围。无论是上级还是民间救援队,对每个队伍都要安排当地人员(最好是具备一定救援知识的镇、村干部)配合,做好保障。
赵蕾蕾:可以建立民间救援队和本地救援指挥部的会商机制,一天会商一次。要根据救灾需要,选择合适的救援方式,明确该队伍是做辅助还是独当一面。要保障好救援人员日常生活,他们远道而来且都愿意多承担,要多关心他们。我就处理过救援人员因不适应我们的高海拔而生病的事。
四、 救援中发现,当地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未对泥石流灾害做到有效预警,这也是媒体指出的缺陷,如何既使救援顺利进行,又有效回应?
划重点:坦然面对,救灾“救火”
刘益飞:应有坦诚务实的态度。具体讲,当地要提出,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确实存在工作不力,比如,发现后没有及时反应,疏散不及时,储备的物资不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县领导也有责任,组织将实事求是处理。在这期间,乡镇干部除了做好工作,要积极配合调查。不抵触、不回避、不紧张、不消极。
胡强:事故调查还需要时间,此时应救灾与“救火”两条线。在各项工作组集中精力救灾的同时,由县(或市)纪委监委对泥石流灾害预警不力的问题初核,若掌握相关证据,可按程序开展审查调查,绝不姑息。同时应召开发布会正面回应关切。
五、 应急救援和预防,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划重点:防重于抢,生命至上
胡强:我认为,要把救人作为第一考量。应建起透明的救灾款物收集、管理和发放机制,让爱心人士随时上网查看捐助款物去向,建立审计监督与监委跟踪监督制度。如何应对持续时间较长的突发事件,还要探索。
梁方成:我曾参加过泥石流、滑坡等救灾,在救灾现场和指挥部来回跑。那种“打仗”的气氛,发现群众的欣喜,终生难忘。最累时,两只鞋都坏了,连续48小时没合眼,肚子疼都忘了是饱了还是饿了,让我记忆犹新。
我亲历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具有时间短、来势猛、雨量大、坡度陡、施救难等特点。我认为,“防”重于抢。要完善应急避险预案和设施。我县除了各乡镇配备海事卫星电话,每个村都有应急避难点,灾难来前,能在1小时内紧急疏散全体村民。要发挥好基层组织、干部作用。之前我工作的县发大水,一名村主任凌晨五点多看到河床水位猛涨,马上报告,乡党委安排24名干部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并敲锣鸣笛等警告,千名群众转移。最后,与沿海水灾不同,我们群众遭灾一次,可能就失去了家园和耕地。要关怀他们,加强心理疏导,灾后重建应与救灾几乎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