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碎片化时代应运而生,碎片化学习不断得到重视。微课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对微课进行系列化设计既符合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又能克服学习内容碎片化带来的未能形成系统知识的弊端。文章结合实例,从标题系列规划、情景系列编排、问题系列布局、图示系列制作几个方面对历史系列微课的设计策略作了翔实的阐述,从而使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碎片化时代;微课;系列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2-0061-04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简介:铁铮(1973— ),女,回族,河南巩义人,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合。
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
对碎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后现代文化的美国学者詹姆逊——“碎片化是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基本形态”[1]。碎片化本义是指完整的东西被分割成许多零碎的部分,后逐渐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中得到应用。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碎片化时代应运而生,碎片化学习在教育领域中不断得到重视。
碎片化学习包括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和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比较零散、无序,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知识点之间也缺乏关联性。而繁忙的学习生活又导致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
微课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微课能够在5—10分钟内完成单个知识点的学习,克服了学习时间碎片化的弊端;微课可将许多单个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某一个系统知识,使学生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起关联性,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现代教育的研究证明,对于碎片化的知识必须进行理性梳理,并建构起系统化的秩序,方能显示出知识的力量。每个人都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在大脑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操作系统,才能成为自己大脑的主人,才能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有创造力的学习者。如此,设计系列化的微课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微课系列化设计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从微课的标题、情境、问题、图示等方面进行系列化设计,使微课“微而不小、碎而不散、细而不乱”,从而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
(一)整体创意,标题系列规划
微课中的教学内容必须遵守学科规律,否则再美观、再有趣的微课也是没有价值的。微课是散碎的,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但是系列微课可以串联一系列相关联的知识点,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具有时序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历史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历史知识之间也存在种种联系:时空联系、主题相关等等,都可以成为串联的线索。
我们在进行历史学习时,都会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串联,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相关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系列微课的创设也是如此。我们在设计微课时,第一步是梳理教材知识体系,寻找可串联的线索,着眼整体结构,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进行加工,形成系列微课。
例如:近代以来列强侵华打破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迷梦,有志之士踏上了探索、追梦之路。从洋务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自强梦”,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共和梦”“实业梦”,到无产阶级学习尝试的“苏俄梦”,每一个“梦”都体现了不同阶层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以“追梦”为题可以对中国近代史有机整合,形成系列微课。我们首先按照惊梦—寻梦—追梦的线索,搭建起中国近代历史的知识框架,然后把相关重大事件放入相应环节之中,设计“中国近代‘追梦历程”系列微课,拟定每一节微课的标题如下:
《惊破帝国梦》揭示鸦片战争的背景,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知道列强的坚船利炮惊破了大清帝国的天朝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空想天国梦》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分析其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理解天国梦成为泡影。
《徒劳洋务梦》展示洋务运动的内容,认识这种“中体西用”的荒唐嫁接,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变法维新梦》讲述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探索,知道戊戌志士对社会思想的启蒙作用。
《实业救国梦》呈现张謇的实业救国梦,理解近代实业家“以一人敌一国”的勇气和无奈。
《民主共和梦》梳理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创办兴中会发动武装起义,到创建中华民国、维护共和做出的一系列努力。
《尝试苏俄梦》从模仿苏俄道路到开辟井冈山道路,无产阶级在继承中创新,找到了适合本国的革命道路。
《抗日救国梦》展现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主要史实,让抗战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民主建国梦》结合解放战争进程的介绍,揭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
每个系列微课包括几节内容上有关联的微课,通过标题的整体创意,既体现系列的整体特征,又让每节微课呈现各自的面貌,让学习者在看到这一系列标题時,能够找到线索,形成整体认识,同时又对每一节微课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了然于心。
(二) 关注体验,情景系列编排
历史是遥远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更多的是神秘的,甚至是枯燥和乏味的。其实,历史是人们过去一切生活的总和,因此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是历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制作历史微课时,注重情景性、体验性,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神入”历史,体验历史智慧。
对于一个主题的内容,如果能够将其创设类似的情景,进行系列编排,也许会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吸引学生的持续关注。单节微课可以自成一派,串联成系列则可能展现更加丰富的历史情境。例如: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不少,这些内容本身琐碎、散乱,且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息息相关,对于了解某一时期的历史确有帮助,但又似乎无章可循,无法掌控。如果用时下流行的“穿越”情景,巧妙编排,设计为“穿越”系列微课,则可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把这些散碎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在“穿越”中,到达每个历史时空,去领略历史的奥秘。“穿越”系列微课具体包括:《穿越商朝读甲骨》《丝绸之路怎么走》《郑和宝船上有什么》《与马可.波罗同行》《清初汉口行》《民国上海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