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花
摘 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土地面积广阔,但是人均面积却很少,所以我国面临着粮食问题,通过改进农作物栽培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才能很好的保障粮食的供给。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途径;栽培技术
在我国有限的种植土地资源中,要想生产出大量粮食以满足国人的粮食需求,就一定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作物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种植质量,从而获得农作物高产。
1农作物栽培技术概述
外界的多项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农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使其保持茁壮成长,从而获得作物高产。但如果作物生长环境恶劣,生长状态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农作物的产量自然难以保持。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含肥料、水分、土壤、光照、温度等,当土壤水分与空气温度适当、肥料与光照充足,再加之使用优良的作物品种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中种植,搭配优良的栽培技术,必定能够获得高产。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选择优良种子,所要栽培的农作物种子必须不带有病虫害;第二,整地,在播种之前需要进行整地,确保土地平整、土壤当中不含有石粒,保证种子能够在优良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发芽,出芽率高、出苗整齐;第三,确立播种期,根据气候的变化规律,结合作物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作物播种日期;第四,合理施肥,在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以及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必须要深入了解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肥料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质量;第五,中耕,其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以调整土壤当中肥料、水分、空气等的均匀度[1]。
2农作物获得高产的途径
2.1合理使用各项栽培措施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用的栽培技术有中耕、地膜覆盖等,合理利用这些栽培技术,科学管理土壤成分,使得农作物长期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确保作物的产量。具体的管理措施为: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合理镇压与疏松土壤,调控好土壤温湿度,选择气候条件较好的时候进行中耕,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土壤表层的温度及空气含量,从而促进种子发育以及幼苗的成长;在冬季气温寒冷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秸秆覆盖以及地膜覆盖,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与温度,调整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善昼夜温差,降低盐渍化等;另外,要科学地选择灌溉方式,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土壤的温度。
2.2科学选择作物生长调节剂
通过了解生物知识不难发现,合理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其在作物的生长期间起着调节生长周期的作用,能够有效推迟作物的成熟日期,有利于提高作物养分的积累量。比如玉米作物,它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一般情况下玉米的成熟周期为30d左右,据调查表明,如果在玉米的生长周期中合理地使用一定剂量的调节剂,可以使其成熟期有效延长15~20d,从而提高了玉米作物中营养物质的积累量,提高作物产量。
2.3培育新品种
培育高质、高产、抗虫能力强的种子,也是农作物栽培的重要环节。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种子培育技术获得了显著成就,转基因技术、杂交技术等为种子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培育新品種期间,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育种方法综合使用的重视,通过合理组合各项育种方法,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栽培效果,这样有利于栽培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另外,还应调整作物株型,改善其光照条件,从而提高其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2]。
2.4提高栽培技术
可以从防治病虫害、施肥以及土壤等多个角度来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有效改善土壤表层结构,适当调整孔隙尺度及温湿度,并且还要定期清理土壤当中的杂草、碎石,通过中耕、施肥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但是对于营养元素的选择,种植者也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作物品种等,合理选择肥料品种进行施肥,科学选择施肥剂量,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从而营造高产土壤,为作物获得高产提供保障。
2.5改善生长环境、增强光合作用
环境也是影响农作物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想获得农作物高产,就必须改善作物的光照条件,提高其光合作用。有效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是增强复种指数,提高作物的种植面积,延长其生长周期,从而获得高产;第二是人为提高作物光照面积,可以通过适当增大种植密度的方式,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但是要注重作物通风,确保养分供应,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3小结
总之,实现农作物高产,以满足人们的粮食供应,是目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期间,应该不断总结种植经验、改进栽培技术、完善管理方式,实现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种植模式,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福丽.浅谈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栽培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15-16.
[2] 蒋玉铭,罗玉坤,朱德峰,等.解决未来食物问题的新思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