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媛 杨青萌
摘要:公共建筑设计是人们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和场所,随着目前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建筑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曾经著名建筑学家曾说过:不管是什么样的建筑,都必须要具备的三个因素是坚固、美观与适用。现在环保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任何建筑设计中都会把节能环保问题看做一个大的方向。现在,这些建筑设计的风格除了要在视觉感受和审美中打动人们以外,大家不约而同更加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在整体建筑中的综合应用,而景观是整体城市发展必不可缺少的部分,实现景观与公共建筑两者相互融合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公共建筑;设计;表达
一、现代公共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一)以坚固为主体,以美观环保为核心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重中之重一定是坚固,这是人们文化交流的載体和场所,要保证稳固且兼顾美观与实用的原则。同时要进一步体现人性化设计和空间共享的实用性要求,要考虑人在场所内的心理需求,所以在设计中,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在研究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都是保持高度工作的状态和单调的工作内容,在心理上会对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造型变化的建筑更加倾向,所以本次设计会倾向将自然融入到整体的设计中。
(二)以地域文化为特征,以简约为手法
地域性建筑在环境和整体区域中的体现是不同的,影响建筑的外部因素有很多,在本项目中,结合盘锦辽东湾当地的自然景观与文化背景、地域特色来融入到整体建筑手法中。最大化追求当地文化的完整性。因此项目距离海滩咫尺之遥,紧邻海滩,将大海和自然景观尽收眼底。整体建筑设计上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我们创造了“贯通”于建筑内的全新空间体验。
二、公共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大众审美
代表性的建筑形会不仅仅体现出建筑设计技术的水准,同时也是公众审美和地域文化的代表。可以让城市引以为傲的收,是该地区公共文化形象的坐标.
(一)公共建筑中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地域等特殊性,毎个地区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对于建筑的表达及宙美追求均不一样。而建筑作为地域文化表达的载体,如何表达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建筑的灵魂,是目前每位设计师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人们的视野中显得千篇一律,没有结合本地的文化内涵以及本地人民的内心情感,给人们的体现感略显生硬,失去了当地的地方特色,而现在的设计中越发的显现出人情味儿,会把人们内心渴望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予以表达,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与人文气息和一定的内涵主旨,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地域性公共建筑设计以后的长期发展趋势。
上善若水,人类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河流流域息息相关,滨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整体城市的生态平衡密不可分。同时滨海公共开放空间更加具备了观赏休闲、娱乐集会、文化交流等功能。同时大海也是整个城市文化内涵的载体,通过整体滨海公共建筑的功能以及我国城市滨水公共休闲场所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性建议,对未来在滨海区域建设公共性建筑具有参考意义。方案构思在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的基础上,契合盘锦当地的地域文化之意。本项目选址在盘锦辽东湾新区,整个区域沿海沿湖,周边设有金帛滩、以及若干网红打卡地点。完全符合沿海城市区域整体功能设备完善的要求,同时我们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格,探索公共建筑与沿海景观的融合。本文的主旨也是对公共建筑与滨海景观设计相互相辅相成,整体城市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作一阐述。
(二)公共建筑中的大众审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着建筑的发展,无论是从外观、材质、整体风格、实用功能等诸多方面,人们对建筑的标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而不断丰富。文化在公共建筑中不仅仅是技术性作品,而更应该是艺术性创造性作品。从建筑发展至今,经历了原始建筑、传统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现在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追求逐渐增强,慢慢的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建筑的发展中积累。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形象易于激发民众审美的认同,比如“龙凤呈祥、珠联登合"等吉祥含义,中国尊、宝塔、帆船、灯笼等美好形象,容易引起民众美好、积极的联系,容易形成广泛的认同感。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自然,自然的魅力使人们可以放松身心的交流与相处。在儒家思想中,讲究天然合一。其中,天然既是自然,而合一则是统一。例如古代的园林建筑就是很好的典型,《红楼梦》大观园设计的设计犹如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庭院与山石草木交相辉映,人居住的地方与自然相映成趣,和谐如一,这虽是文学作品中的建筑,但是也是这种建筑设计思想的体现。从古代到现代,从大上海到老北京,老北京的建筑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的设计,布局严谨统一。而这些建筑手法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现在,人们在兼顾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环保意识,绿色低碳的思想也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思想。为了可持续发展,不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中,都更注重遵循保护自然的设计战略,提高土地利用率,尽量减少开发引起的污染和浪费,在本项目的选址中,利用辽东湾靠海的空余区域来实现公共建筑与滨海景观相互融合,在滨海建筑中,视觉是人类感知自然景观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总之,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更替,在每个时代中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它富含着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具有双面性。既要追求坚固性能的同时又要其审美体验。一座优秀的公共建筑设计中,它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一定远超出它自身的价值。而我们,在设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的符号和地域的象征。
作者简介:
姚红媛,女,汉族,辽宁省沈阳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职务:现任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杨青萌,女,汉族,辽宁盘锦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2016级环境设计专业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