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中继电源装置低压配电设计创新

2020-05-25 11:43刘静
写真地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低压配电智能化

刘静

摘 要: 智能中继电源装置的技术含量较高,为了保障供电系统运行安全,应持续优化创新低压配电设计,满足长距离低压配电线路节能设计需要。对于长距离的低压配电系统而言,电压降问题根深蒂固,是低压配电设计的难点所在,依托于现代化智能技术,创新设计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在改善长距离低压配电压降的问题,线路损耗得到有效控制,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保障。文章重点探究智能中继电源装置的低压配电设计进行分析,把握设计要点,编制合理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低压配电;智能化;中继电源装置;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3-0122-01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节能环保成为社会主流,各个行业领域积极推行节能研发和创新。地铁作为能耗大户,电能消耗在运营总成本中占比较高,在设备节能、工艺节能、管理节能方面同步发展,通过地铁工程节能改造,有助于为地铁事业更高层次发展夯实基础。低压配电系统作为节能改造的主要环节,积极推动智能中继电源装置低压配电设计创新改造,保障低压配电系统稳定运行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电能损耗。

1 系统内部构成和能耗分析

1.1 系统构成

低压配电系统中,主要包括多个低压出线回路与变压器,除此之外,还有配电电缆、低压开关设备和低压用电设备等部分。

1.2 系统能耗分析

低压配电系统运行中,变压器作为系统主要装置之一,依据相应标准转化高压电为低压电,满足低压设备运行的供电需求[1]。部分电能做功转变为机械能或光能,部分电能则是通过线路发热损耗,资源损耗现象十分严重。故此,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节能则是低压配电设计创新的主要目标。

2 低压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2.1 系统常规内容

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改造,主要内容是提高功率因数,确定最佳的电压等级,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和电缆截面,并且高压深入负荷中心创建降压变电所,可以起到缩短低压配电距离的作用。对于多数的项目,节能改造可以通过提高功率因数,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和电缆截面等方式来减少能耗,但是受到工艺条件和场地条件限制,确定最佳的电压等级这一措施很难实行[2]。负荷中心是一种相对概念,常见的情况是长距离低压配电设计形式,但是此种方式会造成大量的线路损耗,节能改造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辟和挖掘。

2.2 线路损耗

线路在使用中,由于电流通过电阻时出现热损耗,计算公式如下:

Q=I2×R×t

控制配电回路电流大小,是减少回路热损耗的重点所在,电动机电流是回路电流。影响回路电流的关键因素,即电动机的端电压。负载端电压与输入电压是线路压浆控制的关键所在,伴随输入电压升高,负载端电压随之升高,而线路压降逐渐变小,负载端的电压随之升高[3]。

如果线路长度保持恒定,线路压降和回路电流保持正比,在具体工程建设中,工程规模是确定负荷的主要条件,驱动机械负载电动机功率如无特殊情况是不会变化的。

2.3 实例计算

电动机是低压配电系统末端电压,相对额定电压下降幅度较大,大概为5.88%左右,相对额定损耗而言,线路热损耗增长幅度为12%。控制配电距离为900m,相对额定电压末端的电压下降超过29.4%,线路损耗增加幅度大概为67.4%。

2.4 智能中继电源装置

结合智能中继电源装置低压配电设计要求,应结合智能时代发展趋势转变理念,积极推动低压配电设计创新,减少线路损耗。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回路与智能中继电源装置串联在一起,联合电动机电压信号反馈情况,通过输入端电压实施调控来控制在额定电压范围内,线路损耗不会增加,获得可观的节能效果[4]。

智能中继电源装置构成部分诸多,包括控制系统、隔离驱动电路、电压补偿接收装置、末端电源采样单元、AC/DC模块、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采样单元、末端电源采样单元、信号反馈光纤等部分,各个环节联系密切,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低压配电系统运行。通过比较输入端和输出端信号,在智能中心控制系统控制IGBT和功率模块进行电压调节,最后加载到输出端实现全过程的控制。在系统的末端设置相应检测终端,比较分析检测信号和输入信号,输出后控制远端电压保持额定,最大程度上减少线路电能损耗。

低壓远距离供电尽管在以往某些时期效果突出,但是对配电方案和整体工程方案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根据实际情况调查了解到,最佳的通风方案是选择多个小功率的风机,在区间隧道内均匀布设,这样在满足实际需要同时,也可以减少能耗。但是,应综合考虑低压供电的距离因素,地铁工程多是在车站两侧集中布设风机设备,这样通风距离长、风阻更大,要求单位选择大功率和输出能力更强的风机[5]。如果大功率风机仍然无法满足区域的通风需要,可以从整体角度优化设计,增加投资在中间区域设置区间风井。但是区间风井的选址难度较大,并且工程量远远超出车站两侧集中布设风机设备,并且需要在风景内部创建高压跟随所,借助变压器将高压电降压转换,进而给风机设备运行提供电能支持。另外,如果高压跟随所不具备建设条件,通常只能选择大幅增加低压配电电缆截面,通过此种方式来满足实际需要,但同样的会增加施工成本,需要综合权衡考量。

结论:综上所述,智能中继电源装置在低压配电设计创新方面,应注重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优势,提升低压配电系统智能化水平,在打破供电距离条件限制下,实现整体工程方案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总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国东,冯伟,郝占炯,高磊,张洁.基于二代中继系统的通用化SMA测控终端的设计[J].通信技术,2019,52(07):1780-1787.

[2] 李继云.RS-485隔离中继器在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中的应用[J].煤矿机电,2018,23(03):86-88.

[3] 汪国灿,卜汪洋.智能中继电源装置低压配电设计创新[J].铁路技术创新,2018,10(02):85-88.

[4] 张星.光纤通信中继站电源改造及维护技术[J].低碳世界,2017,23(10):35-36.

[5] 丁钰.海底中继系统电源转换与模拟光放大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低压配电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低压配电网接地方式及与剩余电流保护的配置探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
工厂供电系统低压配电保护电器的选择研究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中低压配电网能效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