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教育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创作兴趣,给孩子足够多的创作空间和成长时间,多元化培养孩子!
关键词:少儿美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化培养
毕加索曾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一幅儿童画能够打动我们,一定不是因为它有着多么娴熟的绘画技巧,可能是因为它稚拙的线条、或者生动多变的色彩、亦或是充满趣味的故事!因为孩子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也许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训练,他们也能创造出纯粹直接、充满炙烈情感的画面,这是属于孩子的原生创造力!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很多家长要对此持怀疑态度了,我看到过很多父母看见自己孩子作品时,会不停地发问“你画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像”,“你真的一点没有天分!”......如果今天我们还停留在“画得像不像,画得是否美”这个层面, 那么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修养还需要提高。孩子学习画画,它的意义远远超越了绘画本身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幅画面的视觉效果,它体现的还有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以及文化常识甚至生活所见,这点和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而这些创造力和所谓学习艺术的“天赋”其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和观察得来的!孩子后天的学习所得也体现了老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那么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一.尊重和保护孩子的独特创想,给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成长时间
《师说》里说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理解的老师的作用也理应“只是这样”,传授知识,解决困惑!而在传统绘画教学中,很多老师按捺不住,尤其在孩子刚接触绘画时,老师最擅长的教学方法便是让孩子“依葫芦画瓢”,以致孩子画出来的作品总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的思维一直是被老师牵着走的,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尖锐地说明了模仿绘画的弊端,在少儿绘画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孩子大胆运用夸张、装饰等不同艺术形式来创造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老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合理的指引,而并非完全让孩子做老师的搬运工。比如我们在给孩子上自由创作课题《采蘑菇的小姑娘》时,这是一首人人会唱的经典儿歌,我们会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也跟着节奏唱出来,去体会每句歌词,每句歌词都可能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给他们更多空间去创意画面内容,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想象,给予有效引导即可,孩子完全可以画出他们自己心中的想法,甚至会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这里的“重要角色”意指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要学会引导孩子,不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思考过程,同时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这些都同等重要。很多时候也正因为家长给予的压力,老师为了应付家长,让孩子交出满意的画卷,就会出现老师代工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给予孩子更多创作和成长空间。
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创作中占主导地位
(一)把“游戏精神”带进学习创作中,用“游戏精神”来弘扬创造力的培养。著名哲学家席勒和斯宾塞都曾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理论,他们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来具有的游戏本能,它是一种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儿童有着游戏的天性,很小的幼儿他们在敲打物品时,会因为物品发出的声音节奏而欢喜,他们也会随手拿起画笔在墙上自由涂鸦,这都是游戏的本能。
那么如何具体在少儿绘画教学中运用这种“游戏精神”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孩子为主体,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创造精神,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不包办、不灌输,真正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宰。弘扬孩子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在思考创作时跳出思维定式,跳出自己和前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思维的维度上也跳出平面的点、线、面的平面限制,进行立体思维,在逻辑上也要敢于反向思维,即“倒过来想一想”或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等等。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静物写生课,教会孩子如何观察事物,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美。而绘本故事课,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做编剧,来设置主人公,来写故事和创作场景,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自然可以吸引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我们曾上过一堂《美食写生》课程,用秀色可餐的、让孩子们垂涎欲滴的蛋糕作为绘画对象,在视觉上激发了他们的味蕾,自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他们可以观察到造型各异的面包,并根据静物摆放的构成关系,学会如何处理画面的构图,在表现手法上可以用黑白装饰法,也可以是水彩画、或者彩铅,表现形式只是一种符号语言,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创作,这样完成的画面少了程式的约束,却多了份生动趣味!
(三)开办学生作品展,并让学生参与设计展览海报,以玩为乐趣,让学生做自己的设计师。在平时课堂中我们可以做好收集学生作品的习惯,每个学期期末我们可以选出优秀作品来做展示,展示的不仅是画作,还可以是手工制作品,立体情景模式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可以邀请同学亲人一起来观展,分享学习绘画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不受传统平面艺术限制,提倡综合材料创作
传统的少儿美术教育让家长受到平面艺术的限制,误以为绘画就是美术的全部。这种认
识上的误区也制约了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设计与选取,教學中,通过立体手工、陶艺、纸雕、泥塑、综合材料探索、旧物改造等新颖课程内容,全面调动孩子的感知,给孩子的想象力创造一个广阔而自由的施展空间。
四.多元化培养孩子,注重其他学科知识能力的综合培养,丰富生活经验,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著名画家王肇民先生提倡的教育观“学如山然,以博为基,以专为峰”,教导我们在学习中应首先做到博学多识,再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专攻,专益求专!孩子的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后天的学习观察所得,各种学科的学习都将会成为孩子成长的财富。一幅好的画作,不仅仅体现在绘画技法上,还有作品创作的背后故事,跟我们的生活感悟、文化学识息息相关。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是孩子们创意的源泉,比如在画自命题创作时,女孩子可能会更多选择画花鸟、美食蛋糕、漂亮礼服公主裙等主题,而男孩子会选择赛车、运动等主题,这些都源自每个孩子对生活的喜好和感悟不同。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鼓励每个孩子画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是少儿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老师在其中的教学工作是长期而复杂的,但只要教师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不畏艰难,勇于做少儿美术界的普罗米修斯,用智慧的火把点燃孩子创作的激情,少儿美术教育必将呈现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5
[2]黄超成:艺术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发表于2005年07期《美术观察》
作者简介:
张燕(安安)(1988.01---),女,安徽合肥人,广西安安文化艺术空间讲师,研究方向为少儿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