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汉语发展史上,汉语欧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过程。欧化的范围之广、现象之多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我们在利用印欧语的语言理论分析汉语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汉语本身的特点,考虑欧化的利与弊,避免全盘西化,思考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提高汉民族关于汉语的自信,从而促进现代汉语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汉语;欧化思维;语法;变化
汉语的产生出现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汉语的发展及使用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其基本的特点没有改变,这也是汉语能够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不过在二十世纪初期,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废除文言文的运动,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语的发展与欧化带来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出现了欧化中文。
一 欧化汉语的历史
欧化是指汉语中原本没有的在印欧语影响下产生的语法特点,特别是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的语法现象。
汉文化的源头来自于古代的秦汉文化典籍,这部分作品是文言文创作的,所以历朝历代的文人为继承传统,都自觉坚持了一种仿古创作,人为地加剧了口语和书面语不一致的局面,这也是汉文明绵延数千年不断绝的重要原因,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但是到了晚清,面对内忧外患,文人首先对于文化产生了动摇,认为中国的落后原因是传统阻力太大,所以要全面破坏文化,搞西学。
五四时期,这股思想运动更加热烈。五四以后的文人提倡创造新文化,认为旧白话语体单一,不足以抒情和说理,因此他们都主张废除文言文对于书面语的统治,将白话确立为书面表达的新的语言形式。为了更好地全面学习外语,一些学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了“直译”的方式,以此来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句的特点,使得汉语在五四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 欧化汉语的表现
汉语本身是一种十分简练而灵活的语言,但是经过欧化之后,出现了许多新的语法现象,包括句子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多、语句倒装,结构助词和各类从句的大量使用等。根据汉语欧化出现的不同表现,这些现象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类。
1.词法
词法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变化上,受欧化的影响,汉语的词法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
a.名词的特指思维
汉语中不存在特指和泛指的概念,也就是没有英语中的“the/an/a/one ”等特指词汇,反映在汉语中就是很少使用“一个”、“一条”等以“一”作为数词的数量短语,通常只保留量词。比如:
I have a sister. 我有一个妹妹。
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述:我有个妹妹。
为了可以对应英语,我们把a翻译成一个,但是汉语中很少有“一个”这样的说法。我们可以说三个、四个、两个……类似的还有:
He is a good boy.他是一个好男孩。
符合漢语习惯的表述:他是个好男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例子“one of the most famous.”最重要的……之一,在汉语中,“最”只有唯一一个。
这些句子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加上“一”以后就会变得很生硬。汉语最主要的特点是简便性,因此在数量短语中,当数词是“一”时,是可以被省略的,强行加上“一”,反而不像汉语的习惯用法了。
b.无意义的介词
在汉语中,由于没有形态变化,因此只能依靠语序和助词来表示时态、语气等等。汉语中有大量的介词,介词对于汉语的表情达意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受英语思维的影响,汉语中出现了许多无意义的介词。比如:关于、用于
I am very grateful to you.我对你非常感激。
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述:我非常感激你。
汉语中,介词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必不可少但是使用不当也容易造成汉语的累赘重复。
c.结构助词“de”的使用
形容词加“的”
按照汉语的习惯,名词前面的就是形容词,没有必要加“的”,比如:
副词加“地”
动词前面的就是副词,没有必要加“地”。
d.系动词的使用
系动词在英语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不符合汉语的系动词的使用方式,长此以往,系统词就留在了汉语中。比如:
His voice is nice.他的声音是好听的。
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述:他的声音好听。
e.插入语的使用
汉语是流水句,很少使用插入语。经过欧化以后,插入语的使用日渐频繁。英语中很多的短语翻译过来只能作为插入语使用。比如:
as a matter of fact事实上
in other words换句话说
2.句法
汉语的表述方式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欧化的影响下,句法出现了相对明显的变化。翻译过程中,顺着原文翻译比先理解在翻译要容易得多。而且在对待英语的过程中,汉语可以做到直译,也就是说汉语对于英语的思维没有任何的排斥。因此在汉语难免丢失了简练的优点。
a.定语从句过长
按照现在流行的类型学的理论,凡是以主谓宾结构为主要语序的语言,关系小句一律位于被修饰的中心词之后。汉语是已知的唯一一种从句放在被修饰语之前的语言,汉语句子可以无节制的延长,出现了多层定语,因此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把后置的定语从句提前,出现了定语从句过长的现象,但是容易给人一种“脑袋大身子小”的感觉。比如:
I see a beautiful girl who wears red glasses and has a long hair in rags.我看见了一个穿着破烂衣服戴着一副红眼镜有一头长发的漂亮女孩。
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述:我看见了个漂亮女孩,戴着红眼镜,头发很长,穿得很破。
b.长句的出现
汉语中没有印欧语中的长句,而是属于主题流水句,句子很短,音乐性很强。长句的出现主要因为“直译”的翻译方式。这些句子看起来没有语法错误,也没有逻辑漏洞,但是读出来就是让人感到不符合日常表达习惯。其实,汉语中习惯将前后可拆分的长句依靠其因果、并列、转折等关系变成单句,比如:
The reason why I dont like cake is that sweet butter on the cake makes me uncomfortable. 我不喜欢吃蛋糕的原因是蛋糕上甜甜的奶油会使我不舒服。
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述应该是:我不喜欢吃蛋糕,蛋糕上的甜奶油让我不舒服。
c.省略主语的句式
汉语的语音系统简单,在交流的过程中,汉语充分依赖语境。在一个句子中,汉语甚至可以省略主语而不改变原义,同时不会妨碍人们的理解。但是英文不行,英语要求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比如:
He asks his son to bring new books and if his son doesnt bring,he will be beaten by him.他要求他的兒子拿新课本,如果他的儿子不拿,他就会被他打。
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述:他让儿子拿新课本,不拿的话,就等着挨收拾。
与主语完整的句子相比,第二个表述明显更加简练舒服,整个句子更加流畅,具有节奏上的美感。
d.被动句的高频使用
在汉语中,被动句通常用来表示消极意义或不好的结局。比如汉语:杯子被我打破了。但是,英语中的被动句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且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I was praised by the teacher.我被老师表扬了。
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述:老师表扬了我。
三、欧化汉语反映的英汉思维差异
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思维,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也反映了英汉思维差异。王力曾说:“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汉之间的思维差异。
1.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英语反映的是焦点思维。英文使用的是一种结构十分鲜明的句式,简单的主谓宾的结构,在句子的主体上添加修饰语或限定语,形成严谨的树状结构。
汉语反映的是散点思维。汉语的零句呈现出一种流散形的句式,按照时间顺序,通过流水句层层推及,把修饰成分放在前面,形成链状结构。
2.自我中心和群体观念
英语反映的是自我中心的文化,英语重视主体的作用,以主体为中心。英语重视个体的独立作用反映在语言中表现为英文必须有主语,强调人称代词的使用。
汉语反映的是群体观念的文化,汉语体现的是主客体融合,重视主客体一致的原则,反映在语言中表现为汉语中可以省去主语,且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很低。
小结
由此可见,过度欧化其实不适于汉语的长期发展,尤其是到了现代社会,甚至出现了质疑汉语的声音,认为汉语存在结构不严谨,表意含糊等问题,这与汉语欧化也有很大的关系。国内目前使用的语言理论都是印欧语系的语法理论,针对拉丁语系的建构的语言研究系统,核心在于其形态变化。对于没有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汉语的很多现象都不能用印欧语言的语法套路去解释。因此,当前立足于汉语本身的特点,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余光中 怎样改进英式中文——论中文的常态和变态[N] 明报月刊 1987
[2]贺阳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3]思果 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作者简介:
刘森(1996年12月—),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研究生二年级,汉语言文字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