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晨 王娜
摘要: 博物馆展陈的专业性得益于几代建筑师、照明设计师以及工程师长久的推敲制定的行业标准,是作为博物馆必须要遵守的标准。而国内众多大师工作室不会去注重展陈照明,使得大量精美的作品无法以最好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如果私人工作室、展厅,意识到展陈照明的重要性,那么玉雕展品的呈现,将会是另一个高度。就一个重点来说,每一位大师的展览,都拥有一系列“主题”。主题的呈现,不仅仅通过作品本身,文字说明,大师的自身价值就可以完美体现。完美呈现玉雕作品的形式美感、做工、甚至是思想,我认为所考虑的不仅仅是玉雕作品的本身,虽说玉雕作品与艺术家是核心,但如果将“光”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基础照明,那么就能通过光,把玉雕作者的一部分情绪,注入到玉雕作品中,产生氛围和代入感,能使观赏者侧面的体会到展览的“主题”甚至是琢玉者的创作心理,使展览不再千篇一律,从而成为富有个人艺术风格的玉雕展。
关键词:岫岩玉;光环境;提升观赏性
1.分析光环境的合理使用,分析北派玉雕(岫岩玉为例)与人造光环境之间的平衡
岫岩玉,宏观可分为蛇纹石质玉和透闪石质玉。岫岩碧玉,通体以绿色蛇纹石为主,或多或少掺杂有白色透闪石或黑色碳化物。大多具有一定透明度,透光性强。岫岩老玉、花玉,透闪石含量较多,透明度低,通体以黄白为主,俏色多样。在北派众多大师中,对俏色的运用多样而复杂,体量多样,但小件偏少。北派玉器,摆件为住。摆件,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观赏“看”,不可把玩,“视觉”作为该类玉雕作品的主要传达形式,就必须要提到视觉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媒介——光。
物体通过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光,使得物体产生了自身的固有色。不同波长的光波由人眼传入人脑,大脑分别处理黑白轮廓与颜色细节,才能产生为人所见的物象。然而光对物质颜色的反映,并不是要求光越亮越好。完整的色彩呈现,需要照射物体的光源可散发出具有完整光谱的光,即高顯色性(R),全光谱,与适中的照度(lx)相配合,方能展现被照物体的完整颜色与细节。以岫岩玉为例,不同的原料,不同的质地,不同的体量与不同的雕刻技法,所需要的光照参数不同。而且作品的层次与重点,都需要通过光来突出、引导。关于主题形式的展览,则更加需要灯光所营造的导向感,代入感,使观赏者进入主题。
以上为照明基础理论。再从美学理论上来分析,每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无论体量、风格,都会有重点、焦点,即主次之分。所以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也需要优质的灯光来产生层次,光影。借鉴荷兰画派的光影表现手法,即适当突出重点,弱化次重点。调整光源角度,产生合适合理的阴影,能使玉雕作品重点的细节更加突出且富有层次,使作品更加风格化,提升整体观赏型。
结合照明理论基础与岫岩玉特性的分析以及与美学理论,玉雕作品的艺术语言,是北派玉雕与人造光环境平衡的关键。
2.分析北派玉雕大师展厅光环境运用与博物馆灯光的合理性
北派玉雕,多为大件、豪放的摆件。以山子雕、人物雕为例,可以作为北派玉器的代表类风格。当今南北风格融合以及众多琢玉人的风格创新,交集越来越多,或多或少的都有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至于琢玉人们长时间把心血放在玉料、造型、细节上面,以至于有时候忘记了辛苦雕琢玉雕作品的最终形态,即——完美的呈现,用专业语言表达,就是“展陈”。而在展陈类中,灯光为重点。从字面上以及观念上,琢玉者跟灯光似乎不沾边,不是玉雕一个玉雕大师的业务。然而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二十年,艺术与手工艺都在不断创新,当今的玉雕界也在不断追求新颖、创新,玉雕大师以及各路琢玉人都在研究以玉石为主的“核心”,却忘记了“核心”之外的层次。
谈及展陈,首先联想到的便是博物馆中的一件件藏品,每一个展厅中的每一件展品,都能给人以肃穆、庄严的感觉,营造出这些主观情绪,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灯光实现的。以宝玉石手工艺类展品为例,这种肃穆感更加强烈且普遍,但在北派大部分大师玉雕工作室中,不一定会产生这种内心活动。对比国内大型博物馆与玉雕大师工作室的展陈方面,博物馆有非常成熟的展陈理论应用,以及国标对灯光以及其他方面的硬性规定。这些理论,使得博物馆中的藏品观赏价值能够提升。国内博物馆展陈与众多玉雕大师展厅对比,发现以下几点,并予以个人解读。第一,博物馆灯光对比度极大,室内展厅,以玉雕宝玉石类展厅为例,展品表面的照度值≤300lx,显色度(R0)≥80,序厅地面照度≥100lx,统一眩光值(UGR)≤22,光照角度根据展品体积的不同能动调整。只有展品有着重点照明,其目的也是突出展品,将观赏者的焦点放到展品上,地面照度达到最低标准照度,不会被其他的因素分散注意力,得以全神贯注的欣赏展品。
博物馆展陈的专业性得益于几代建筑师、照明设计师以及工程师长久的推敲制定的行业标准,是作为博物馆必须要遵守的标准。而国内众多大师工作室不会去注重展陈照明,使得大量精美的作品无法以最好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如果私人工作室、展厅,意识到展陈照明的重要性,那么玉雕展品的呈现,将会是另一个高度。就一个重点来说,每一位大师的展览,都拥有一系列“主题”。主题的呈现,不仅仅通过作品本身,文字说明,大师的自身价值就可以完美体现。完美呈现玉雕作品的形式美感、做工、甚至是思想,我认为所考虑的不仅仅是玉雕作品的本身,虽说玉雕作品与艺术家是核心,但如果将“光”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基础照明,那么就能通过光,把玉雕作者的一部分情绪,注入到玉雕作品中,产生氛围和代入感,能使观赏者侧面的体会到展览的“主题”甚至是琢玉者的创作心理,使展览不再千篇一律,从而成为富有个人艺术风格的玉雕展。
以上理论的前提需要展厅达到国家标准。在实地考察辽宁省境内多家大师私人工作室甚至省级宝玉石展览会中发现,对照明以及光环境的重视程度很低,以亮为主,把玉石照亮,就是好的。这种观念很是致命,作品的优点不但展现不出来,显色也会产生偏差。其实是灯具位置安装不当以及灯具光源的配光不合格,会产生严重眩光,影响观赏。尤其是透闪石为主的玉石类型,抛光后玉石表面的反射度极高,严重的间接眩光会使人眼无法对细节进行观察,而且会使人主观感到刺眼,产生心理排斥感。
3.通过演绎级别特种照明与玉雕结合的猜想,产生新的形式
以上阐明了展陈照明这种作为辅助作用的照明方式的重要性,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谈论玉雕,结合国内外众多当代艺术家作品,再此提出一种将特种照明运用到玉雕作品中的假设。
作为学习学院派玉雕的当代大学生,对于当今玉雕创作的趋势也有些许了解,形式的创新,是近年业界内部一直在探索的突破口,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但作为当代大学生,经历过学院派美术的教育以及艺术史论的学习,综合发现复合形式的玉雕作品非常冷门。部分人已经开始尝试复合材料、现代题材、当代雕塑风格与玉雕的结合。对于以上创新形式的思考,我产生了以演绎级别激光灯具组与玉雕摆件的结合这类概念。
演绎级别激光,属于二级激光,按不同的功率出光强度不同,可以产生较多色彩,产生线性、生硬的强射线,可投射简单的轮廓图案。玉雕,从宏观上讲可以将其归类为雕塑类。所谓雕塑最大的特性,即雕塑是静止的,记录瞬间的艺术。即使是通过充满生命力的造型以及大动态的曲线表现雕塑,它也是静止的。对于玉雕与激光的结合,如果把玉雕比作为太阳,就可以将激光理解为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通过路径形状的编辑,激光射线运行的速度,进而产生“运动”。对于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雕塑与激光的动静结合,未尝不是一种新形式,一种创新。
4.总结
光与玉石的密切关系,才诞生了玉雕的价值,也产生了人们对美玉的追求,没有光,或是没有合适的光,人们就没有理由去追求玉石的质地、色彩,玉雕的形态、思想。对于玉雕行业的发展,在此仅强调光环境的重要性。对于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自然需要精美的事物来衬托,环境的衬托,才会显示出工艺品的精美。一束合适的光,足以达到这一点,这也是玉雕与光环境不得不讨论,不得不重视的共生关系。而特种灯光运用的猜想,是对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态,以及对固有思想的一种突破,对新形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4正式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1-29发布,2014-06-01实施。
[2]《中国工艺美术史》田字秉【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8月第2版
[3]《描繪圆锥的线条》 Anthony McCall (b.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