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年我十九,胸戴红花参军应征,
欢送的路上红旗招展,锣鼓齐鸣。
一副“当兵光荣”的红纸剪字格外耀眼,
人们都说:母亲有一双灵巧的手。
02
那场战争打的残酷,一腔热血顽强英勇,
不长眼睛的枪炮夺去了多少年轻的生命。
惊诧不安的老娘多少次从梦中哭醒,
探亲归队时,她紧紧抓我的手迟迟不松。
03
复员以后,我随着人流进城务工,
青春的火花燃烧着军人的赤诚。
母亲望儿成才,为村里争光添彩,
每次送行,那双摇摆的手嘱咐无声。
04
母亲体弱多病,在老年公寓度过余生,
每次探望,我都辛勤尽孝,陪伴多留。
然而,老人的眼神里总是依依不舍,
喊着“再来!”,一只不拄拐的手招回不停。
05
几十年后,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
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将迎九十大寿。
那一次远行,我说完“再见”转身就走,
偶然回头:只见老娘的手还在空中颤抖!
06
从那以后,我不在与娘说“再见”,
总是等她把手放下,渐渐平静再走。
因为,那一幕足使我一辈子老泪横流,
让娘知道,儿子就在身边,再不远行。
战场血,吊塔情
题记:一位四十年前参军,在某战场浴血奋战,多次立功受奖的战士,今天,仍然夜以继日第在某建筑工地行走云端,在吊塔上坚守,连续十年被评为“劳模”。像这样的复员军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退伍不褪色的高尚品质,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示了一心为国的英雄情怀。——褚化冰
01
建筑工地,机械隆鸣,热气沸腾,
周围群山,苍松碧翠,溪水潺流。
一个长途电话,犹如千层浪花,
激动——让一位吊塔司机泣不成声。
三十多年前的战友即将重逢,
怎不使你惊诧如梦,对空长鸣!
回到吊塔,你登高望远,看黄河激流,
品味一生,你无私无畏,继炎黄传承。
02
广阔的农村锻造了你的机智勇敢,
却挡不住你全家贫困饥寒,逃荒度生。
正直青春年华的毕业季,却遇天下大乱,
大学学府竟然因“交白卷”而停学门封。
自幼立志成才报国得你于心不甘 ,
决心建设农村新天地,曾更名“援农”。
“严峻”不容血气方刚的青年励志奋斗,
一年后你雄心报国,走向了参军的洪流。
03
那一年发生了一场自衛还击战争,
热血青年的你踊跃报名赴前线冲锋。
打仗前,七天政治教育“敢打必胜”,
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两眼通红。
战场上,你和战友们冲破硝烟弥漫,
纵深六十里,破解封锁,穿插快动。
炸碉堡、拿哨卡、救伤员,多次负伤爬行,
战后评奖,你硬把立功指标让给了战友。
04
那一年你从前线光荣复员回乡,
满怀希望敲响国营企业大门的门铃。
在那凭“战功”就能端“铁饭碗”的年代,
你一个高尚风格竟然让出了一生的前程。
那些年月,你无怨无悔,为工作四处奔波,
无奈之下,你回老家干起建筑搬运工。
好问爱学的你偶然当上了吊塔司机,
举目眺望,一个远大抱负在心中形成。
05
未经艰难险阻,怎知拥有来之不易?
没有战场生死,何有今日的平静。
今天的你更加珍惜当前的一切,
刻苦钻研、勤奋创新,一年就当上技术能手。
孩子升学时,你只顾比赛,没有问津,
老娘离世时,你正赶工期,没去送行。
你为自己的不忠不孝深感不安,痛苦不已,
但作为炎黄子孙,忠于国家正是最大的人情。
在音乐里找到自己
01
在那只有收音机的年代,
抄写一本歌词成为娱乐的宝具;
听着收音机里的萦绕于心的旋律,
争先恐后唱着不着调的歌曲;
我却更喜欢那些记不住歌词的音乐,
因为,那时的天和云才仿佛属于自己。
02
孤单时,选一首喜欢的歌曲欣赏,
音乐的风,让自己在时空中飘逸。
望着清清的泉水,一个人若有所思——
慢慢释放压抑,找回愉悦的情趣。
一个飘荡的灵魂,在兴奋地跳动,
冷却的心渐渐感到温暖的晨曦。
03
图书馆里一次擦肩相遇,
在一把雨伞下窃窃私语。
林荫小道上牵手相依,
夜露街头的拥抱如此胶妮。
听着一首一直似懂非懂的老歌,
突然好似遇到了情犊初开的自己。
04
许多的场景早已埋在心底,
瞬间的回忆竟然不知所谜。
翻开一本自己也看不懂的日记,
不知道自作聪明的人误了多少美丽。
因为不懂,落下了天荒地老的守候,
因为真爱,成为了穿越时空的知己。
(创作时间:20170605青岛嘉定山)
作者简介:
褚化冰,笔名:阳光柔剑, 现为“中华散文网创作委员会” 副主席,“中国散文网”编审,《诗中国》诗刊主编。出版诗集《那潮湿的眼神》,散文集《春天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