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我的妈妈

2020-05-25 09:07张永新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母亲妈妈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母亲的去世是我心底的痛,思念与悲痛常常象井喷一样涌上心头,难以平静。妈妈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她一直活在我们心目中,我铭心刻骨,昼夜思念,与妈妈从未有片刻分离,妈妈紧紧结合在我的生命中……

每每闲暇的时候,刚一闭上眼睛,中年的妈妈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中等偏高的个子,穿着带大襟的蓝色衣衫(类似旗袍),黑色的裤子,文静、端庄、漂亮。妈妈常常精力充沛,不管做什么活都有使不完的力气,每天起早贪黑都有做不完的活儿,一会儿也闲不下来,从未显示出疲劳的样子。

三十多年来,妈妈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和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践行所为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也总想写写妈妈,把妈妈一生的辛勤耕作、吃苦耐劳精神和尊老爱幼、大方厚道、助人为乐、热情好客的高贵品质写出来,激励后人以妈妈为榜样,坚强执着,积极奋发向上。也权作一朵哀悼妈妈的小花,寄托哀思,告慰妈妈,让妈妈感知到后人的殷殷思念。这也许会给妈妈一点点儿心灵慰籍。可是,常常未敢动笔,也无法动笔,因为我总觉得自己苍白拙劣的文笔,不能表达出对妈妈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也不能表达出妈妈高贵品质于万一,还深怕亵渎了母亲那伟大的恩情和殷切期望。现在已是深夜三点钟了,思念妈妈的思绪仍然使我无法入眠,脑海里总要清晰地浮现出苦命妈妈忙碌劳累的身影和蹒跚前行的步子,心里也涌现出没来得及报答妈妈恩情的丝丝愧疚,极度的悲痛和感伤也涌满胸腔,压抑得我不能自已,写妈妈的意念越来越炽烈,我索性折起身,在手机上写下妈妈平生的点点滴滴。

(一)童养媳

妈妈的一生是艰难困苦的一生。一九二七年,妈妈出生在一个边远的小山村,这里是一个乱石嵯峨、土地脊薄的穷山沟,山穷水穷地更穷,一星半点儿的土地里产出的粮食难以糊口生存。妈妈五岁时,我的外公不幸染病身亡,妈妈依靠外婆做佣人生存,生活极度艰难困苦。十二岁那年,三寸金莲的外婆实在无法抚养闺女,只好把妈妈交给我的奶奶。从此,妈妈便成了童养媳,开始了操劳家务,孝敬公婆,做饭做衣,饲养禽畜的生涯。早先时候,我的父亲被国民党抓壮丁到云南当兵,在军队里时常遭受长官打骂,无法生存,同村庄一起被抓当兵的三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中国人互相打仗?父亲的本家大哥提议逃回老家,他们三人用自己的军服换得当地穷人破烂不堪的衣服逃出军营,赤脚跑了三个多月才回到家里。一路上,他们不敢走大路,绕着偏辟小路走,没吃没喝,饥饿难忍,只好吃菜叶树叶之类维持生命,白天找路走,夜晚露宿在野,回到家里后,一行三人都成了残疾人。妈妈来到婆家后发现父亲是一个百病缠身的残疾人,可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切都已板上钉钉,悔之晩矣。在随后的岁月里,父亲还是常被抓壮丁的事闹得鸡犬不宁。妈妈十七岁那年,奶奶为逃避国民党抓壮丁,生怕自己的孩子再被抓去当炮灰,就早早操办了妈妈和父亲的婚事。此后,妈妈就成了女主人,开始承担起春种秋收、操劳家务、孝敬公婆,生儿育女的重任。奶奶一直把妈妈当成亲生闺女,妈妈从奶奶那里学得了制作衣服、做饭做菜、料理家务、田间耕作等生活技能和为人处事之道,也一直把我的奶奶当成亲生妈妈。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我的妈妈在家做饭做衣、洗洗涮涮、喂猪养鸡、缝缝补补,在外承担起田里的一切农活的重担,父亲由于当兵时落下多种疾病,农活也只能算得上母亲的帮手。

(二)划成分

刚解放划成份时,我家被错划成了富农成份。我不知道妈妈因划错成份后遭受到怎样的歧视、冷遇和打击,但我亲眼目睹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地(地主)、富(富农)、反(反革命分子)、坏(坏分子)、右(右派)低人一等的待遇,看到过文革时"地、富、反、坏、右"遭到无端的、一而再,再而三地沉重打击和各种形式的斗争、批判场面。当时妈妈二十来岁,遭受歧视、冷遇和迫害在所难免。妈妈看到解放前稍有些许土地的人也都是贫农或下中农成份,就连稍有些许土地的大哥、二哥家也都不是地主富农成份,可我家却成了富农成份,这是为什么?妈妈不明白个中原因,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于是,她就冒着遭受训斥的后果,找上一级领导说说这个理儿。找到当时的农会主席,农会主席说,成份划定了,谁也改不动。没办法,妈妈就再往上一级找,一直找到县一级。听说她找到县委副书记李元亮说事时,正巧在场的有一位对我们一家很了解的人,那人随口说:你们家咋着也当不上地主富农,这事我可最清楚。那人是谁?妈妈也不认识,一直到老还常常以感激的心情念起那个人呢。李元亮听后立即派人调查,最后把我家成份改过来。但是,接连好多年,妈妈仍要遭遇不清不白的白眼、冷漠和歧视。不管怎样说,妈妈总算在官方那里得到了解放。此后,妈妈还当过一阵子妇女队长呢。妈妈每每回忆起那段错划成份日子,常常含泪叹息。

(三)顶梁柱

由于父亲身体不好,长年患病,不能在田地里干重活,生性争钢傲强的妈妈为弥补自己家缺乏男劳动力出工的亏欠,主动要做同男劳动力一样的繁重农活,扛扛担担,锄草,挑粪,割麦,打场,上山喂蚕,拾柴,大食堂做饭等,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各种各样的农活一样儿也不肯落下。我很小的时候就亲眼看到带病的妈妈晕倒在割麦的田地里,几个好心的公社社员见妈妈倒在地上,立即大声呼喊妈妈的名字,待妈妈苏醒过来后,她(他)们搀扶着妈妈回到家里。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已经能清晰的记事了,那时我们家有七口人,父亲身患疾病,我们兄弟姐妹五个,除大哥稍大以外,其他人都很小,最小的弟弟仅有三岁,一家人维持生存的吃喝是头等大亊,妈妈要撑起这个家的天,承担七口人的吃喝穿戴的全部责任。那时我在读小学一、二年级,虽然我不知道田地里农活情况,但在家里经常看到妈妈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做各种各样的家务活儿,不是挑水就是在院子里劈柴。或在屋子里煤油灯下纺花织布、缝补衣服。待天亮后就又开始做七口人的早饭。天天如此,周而复始。那时,一个家庭的家务要比现在复杂繁琐得多,就吃的食材而言,须把粮食淘净晒干后拿到石磨或石碾那里磨面脱壳,可是,我们家没有毛驴拉磨拉碾,须妈妈同哥和姐姐一起推磨推碾,而后才做成食材。这个过程就必须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当时,我们所在的生产队只有一盘石磨,一盘石碾,常常轮不过来。所以,妈妈常常在夜里把哥哥姐姐喊醒起床去推磨推碾,办造食材。那时,农村仍然是自然经济占据主流地位,人们穿衣戴帽,自产自销。生产队种植棉花,把收获的棉花分配给各家各户,各自纺花织布解决各自的穿衣问题。我们一家七口人的穿衣问题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妈妈经常在夜晚纺花织布,缝制衣服,忙的不可开交,实在忙不过来时,妈妈就把外婆请过来帮忙。就穿鞋而言,若平均每人每年穿二双鞋,全家一年就得做十四双鞋。同时,妈妈还必须做军鞋上交给国家,以供军隊士兵穿用。做这些鞋子全靠妈妈一人完成,纳鞋底,做鞋帮,千针万线,万线千针,个中艰辛,可想而知。更何况我们每人还要夏穿单衣冬穿棉呢。难怪我们穿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或者老大穿不成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穿不成的衣服老三穿,老三穿不成的衣服老四穿……这样小的穿大的衣服,年年如此。也无怪乎妈妈每天就需劳作十七八个小时。

(四)无米之炊

一个大家庭的温饱问题始终是妈妈的重担。姐姐出嫁后,虽然少了一个人的负担,但父亲的病越来越重了,妈妈认真照顾外,还要四处求医、打听医治良方、借钱买药。后来又让我(十四岁)拉着人力车把父亲送到南阳市小叔那里治疗,一九六八年父亲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为给父亲治病和料理后事,家里不仅欠下了一大笔债务,还拖欠着料理哥哥婚事的债务。那时我正读小学,我们小弟兄三个都不懂事。外债是怎么还的,我们全然不知,只知道家里卖鸡蛋的钱也要积攒下来,还知道妈妈给人家纺花织布挣得一些小钱,妈妈就要把这小钱积攒下来。有时织完布后,人家撕下一小块给妈妈作劳动报酬,妈妈就用这块布给我们做衣服,把省下来的买布钱也积攒下来。还记得家里买了一头小毛驴拉磨拉碾。当时人家磨麦以后,把麸子留下归磨坊主人,拉碾后人家也把米糠留下。这留下的麸子和米糠大部分是用来作养驴、养猪和养鸡鸭的饲料。每年春季青黄不接时,妈妈还要把麸子和米糠再磨一遍,以补贴全家无米之炊。这样妈妈把卖猪的钱和平时节余的零钱积攒起来,还清了外债。每天养这个毛驴又是给妈妈增添了很大劳作负担,妈妈除了忙农活和家务外,还得给毛驴割草。记得我每天下午放学回到家里后也得帮助铡草喂驴。

那年月,“吃”是我们家最大的难题。每年分配的粮食远远不够一年的吃喝。生产队里总共有一百一十亩土地,一百三十口人,属于人多地少的生产队,当时一亩地最多也只能产八十来市斤小麦,旱地也只能种植红薯、玉米、豆子之类的杂粮。粮食收获后,生产队要留足上交国家的公粮和种子,然后才能把剩余粮食按人口和劳动工分分配给各家各户。我们家人多劳动力少,挣的工分少,分的粮食也就很少,夏季每人能分得五十市斤小麦就算是好年景了。每年红薯是我们家的主食,秋季红薯收获后一家大小才能吃几顿饱饭。春节时,我们家常常吃不上肉食,妈妈蒸上一锅白馍(小麦面馍),然后再蒸几锅花卷或窝窝头(红薯面馍),大年初一中午我们吃上一顿白馍,第二天就要改茶饭了。常常是妈妈舍不得吃白馍,只吃一点粗粮窝窝头。每年进入农历三月是我们家进入青黄不接最困难时期,这时家里没有一粒细粮,只剩一点点儿粗粮红薯干了,妈妈只好用红薯干作食材,红薯面糊糊煮红薯干是我们的主食,为了改善伙食,妈妈常常上山打一点野菜回来调节生活。仅有的一点点粗粮吃完后,家里就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妈妈只好借钱去买红薯干之類的粗粮,或去山上打野菜充饥,妈妈让哥哥去舅舅家要点红薯干和玉米回来下锅也是常有的事。这样的日子每年要有三十天以上,我也常常上山打野菜。在南阳市居住的小叔知道我家的苦日子后,写信嘱咐我妈:你可不能让娃子们出去讨荒要饭啊。小叔也时常买一点儿红薯干捎回来帮助我家度过难关。这样的荒春难关日子打我记事时起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时期,期间妈妈作了多少难,想了多少办法,我也难以说得清楚。我至今还记得妈妈常说的话:"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是穷。"记得在我十四岁那年,妈妈让我带着扁担箩筐随从东院的五叔一起去邻县镇平的街市上买红薯干的事儿。

现在想来,我们姊妹们是仰赖母恩幸成人。

(五)善良好客

母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热情好客。

母亲的善良,善良在拥有一颗火热的友爱之心。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家有了困难妈妈都会竭尽全力帮助,有时实在拿不出钱,帮工出力也是母亲主动所为的常事。谁家要娶媳妇了,谁家要添小孩了,谁家有病人了,母亲心里都有数。通常是房前屋后,左邻右舍一旦有红白喜事,第一时间就来我家找母亲去他家帮忙料理。人家处理大事的来往秩序,人客的送往迎来、吃喝拉撒等全是母亲操劳料理的事,也是妈妈视为义务的常事。

母亲待人诚恳、和善、热心。不管邻居大人还是小孩到我们家里来玩,都真诚相待,总要把家里自制的花米果等好吃的拿出来分享给大家,然后围在一起说话、逗小孩高兴快乐。大家都觉得乐滋滋的。妈妈还时常对我们说:“长短是个棍,大小是个人,咱们对人都要一样看待,不能嫌贫爱富、看人下菜碟。”

我们家右邻有一个和我年龄一样大的孩子,他父亲多次给大家说过,他的孩子是我妈一手养大的。说是他孩子生下来后就一直没奶吃,是我母亲喂我吃奶后再去他家喂小孩吃奶,一直喂到和我一样能吃饭时候止。

不仅如此,就是对素不相识的人,母亲也是有难就帮。一次,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路人浑身发冷,头晕疼痛,咳嗽、呕吐不止,经过我们家门口时实在走不动了,就直接走进我们家,向妈妈说明了情况。妈妈听后立即让那路人躺下休息,说:"娃子呀,你是着凉冻着了,我给你做碗面汤吃,出出汗就好了"。妈妈先是抓把盐放在锅里,然后弄几个葱白儿、生姜、辣椒和盐一起焯炒,接着擀面条。做得面条饭让这个路人赶快吃下蒙头睡觉。他出一阵大汗后不冷抖了,头不晕不痛了,也不咳嗽呕吐了;他说他病全好了,脚底下像生了风一样轻松,第二天那路人高高兴兴回家了;后来他父亲还专门来我家向妈妈道谢呢。

孝敬长辈,是母亲的一大美德。母亲一直遵守着奶奶传下的一个规矩:逢年过节一定要先祭敬祖先及已故的老前辈。清明节、十月一儿(农历十月初一)等去上坟祭祀是必须的,特别是每年春节,各种规矩要更多一些。腊月二十三晚饭时,母亲蒸好白馍,做好几道上等菜,然后放在盘子里,摆在堂屋的台几上。台几的上方除了悬挂着祖先牌位外,右边还悬挂着老灶爷(灶王爷,负责众人吃喝的神)老灶奶的画像,母亲点上香和蜡烛,代表全家跪在台几前,面向祖先和老灶爷老灶奶叩首磕头,求告祖先回到家来过节,并求告老灶爷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逮着一个大公鸡扔到房顶上,让老灶爷奶骑大公鸡上天。口里还求告老灶爷奶:“二十三日回,大年初一归”。据老人讲,这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也是老灶爷陪着老灶奶回娘家哩。每年大年初一早上,母亲煮好饺子后,先盛两碗饺子让哥哥一手端一碗,到院子中间倒出饺子汤敬天地,接着再到大门口倒点汤,祈请老祖先回来过春节,最后又到其它各门口倒汤祭敬各位已故前辈,这一些礼数行完后我们开始吃饭。饭后母亲安排我们兄弟们拿着祭品去给老爷老奶等已故先贤前辈上坟扫墓。

爷爷去世早,我从小就没见过。奶奶很早就跟着小叔在距老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南阳市生活。母亲时常去那里看望照顾,每次去看望奶奶,妈妈总要带一些奶奶喜欢吃的土特产,如大米、山蕨菜之类的。一九六七年春,八十多岁的奶奶回老家一趟,我们一家人非常高兴,房前屋后的大伯大婶们也都围住奶奶问这问那,大家都喜笑颜开,格外高兴。奶奶在我们家的一段日子里,妈妈一天到晩都围着奶奶转。每天早上妈妈先给奶奶做碗荷包蛋面疙瘩,那时,早上能吃到荷包蛋面疙瘩就是吃到最好的饭了,然后才做一大家子的饭。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母亲不要这样做饭,母亲说:"你就是我亲妈,难得你回来一次,我也难得好好伺候你"。后来小叔连来三封信,催着把奶奶送过去,奶奶依依不舍地离开老家回市里了。本村庄还住着一个排行老七,我们称七奶的本家老人,那是在本村庄居住的唯一一个母亲的叔婆,母亲对叔婆像对待亲婆婆一样孝敬,我们家每次改善生活,母亲总要第一碗饭让哥哥先给七奶端过去吃。在七奶奶生前患病期间,母亲一直通宵达旦守候着,熬药端茶,端饭喂食,七奶奶感动得连声夸奖。

母亲的热情好客在地方上是出了名的。不管是远道而来的亲戚,或者是天天来串门的邻居,抑或是从家门口经过的路人,只要来到我家,母亲总是热情接待,连忙请坐倒茶,既便是三岁小孩也一视同仁。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总会热情挽留客人在家吃饭,并倾其所有,为客人准备可口的饭菜,唯恐招待不周,怠慢了人家。

那时,村庄里没有饭店,离有饭店的街市三、四十里远,一旦来了客人,只能在家招待了,就连大队来的上级领导也都安排在村民家吃飯。公社、县里经常有干部来村里检查生产和庄稼的管理情况,他们是大队的客人,大队支部书记都要事先安排好客人的吃喝事宜。凡是安排到我们生产队吃饭的干部,队长都要安排到我家吃饭,妈妈也因大队添的客来我家吃饭感到荣幸而热情款待。来的干部大多数是三两人,遇到县宣传队或戏剧团来演出,客人会多达二十几个人。妈妈为招待客人总是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让客人感到格外清爽愉快。然后妈妈倾其所有,淘米洗菜,蒸米烙馍,忙不过来时把我从学校(当时学校就在本村庄)喊回来帮灶烧火。有时,家里没有招待客人的细米白面了,妈妈就背着客人出外借。通常干部来老百姓家吃饭,饭后总要给二毛钱和四两粮票,可是妈妈说啥也不肯接收客人的钱和粮票。时间久了,来我们村的干部对我们家也都熟悉了,很多干部们来到我们大队后首先交待支部书记:我还去东头(我们家住在村庄的最东头)吃饭。也有不少干部先来我家报上饭后才去找大队干部商量工作的事。到后来,每次大队来了干部,大队支书干脆都直接找人给妈妈捎信,交待我妈安排几个客人吃饭。

(六)供儿求学

母亲没有读过书,但她有着没读过书的苦衷,更期盼我们兄弟姊妹五个成为读书人,长大了能做更多的事情。因此,母亲大力支持我们兄弟姊妹五个认真读书。母亲常说,艺多不压身,你们只要好好读书,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哪怕我纺花织布卖线也要供你们上学。不管是男娃女娃,只要你能读书,我都喜欢。那时候,尽管母亲务农,负担重,生活艰难,但母亲从不拖欠我们的学费,生怕拖欠了学费影响我们学习,挫伤学习积极性。但那个年代,供孩子上学确实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特别是我家居住深山区,忽儿没老师,忽儿没学校,抑或父母被派往很远的地方做水库工程,这又给上学难上加难。哥哥和姐姐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待我到了入学年龄时,国家从外地派来了老师,也有了正规的学校,我才得以正常上学读书。学校老师也经常给母亲说我学习不错,母亲非常高兴,鼓励我好好学,无论如何也要供我上学。母亲在几个儿女中最在乎孩子们上学读书,也最疼我,最爱我,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关怀和爱护。母亲在我上学问题上毫不含糊,排除一切干扰,从来不耽误我上学时间。小时候,妈妈说话、办事,我虽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我认为都是正确的。记得我最早上学时,妈妈拉着我的手交给老师说:“娃呀,听老师话,好好学,长大了既能帮人家写信,也会做会计的事情”。现在想来,那时我们住的村庄里就没有识字人,写信什么事就得到外地找人帮忙,当时我们生产小队(现在的村民小组)的会计就是从外地请来的人干的。我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后,妈妈总要问我,今天老师教你哩啥呀?你说给我听听。接着母亲还要说,你拿个小棍在地上写写,让我看看。待我学到小学六年级时,真的有人要我帮忙写信了。那天,一个姓冯的叔叔让我给他帮忙写信,可是,怎样写信,我是一窍不通,母亲先领着我去请教老师,然后对我说,你冯叔咋说你就咋写。这是我第一次运用学得的知识给人家帮忙写信。文化大革命时,生产队长从大队开会回来,拿着报纸让我读给大家听,此后很长一个时期,生产队里开会,都是由我先给社员们读报学习,然后生产队长安排生产任务。妈妈因有人要我帮忙写信和读报给大家听而非常高兴。

一九六九年的冬天,我五岁的小弟弟同相邻的一个同龄的小伙伴互殴闹气。本是小孩子们闹气,实属小事一桩,各自家人劝哄了事,可是那邻家小孩的哥哥(当年他十六岁,比我年长两岁),当晩就约邻居家小伙伴到大队革委会主任那里告状,说我是反革命。第二天大队革委会就宣布开除我学籍。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奇葩年代,政治上的空穴来风时而有之,但万万没有想到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竟然降临在刚刚十四岁的我的头上,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惊涛骇浪打得头晕目眩,妈妈连连唉声叹气,说不出话来。好大一阵子妈妈问我有没有这样的事情,我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呀,你去问问老师去。那时,农村学校都由贫管会管理,贫管会派一个贫农代表任贫管会主任,常驻学校。记得那贫管会主任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单身贫农成份的老农民,他白天到各班教室转悠,监督老师讲课。大队一宣布开除我学籍,贫管会主任就到我们的教室看我去上学没有,见到我来学校,就要把我撵出教室。开除学籍对我来说是一件大祸临头的大事,我也觉得丢人极了,没脸见人。妈妈看我整天木呆呆地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生怕我出现意外,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你也别生气了,该吃饭就吃饭,凡事都要有忍耐心,要先稳住自己。明天你去街上找找你老师,实话实说,让老师帮忙想想办法,我也找革委会问问原因,说说情况。"我去公社找到时任教办公室主任、教过我的李玉甫老师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老师听后也很生气,说:“我找公社管教育的吴主任说说,能上学还得上学。”这样,在老师帮助和妈妈诉求下,大队革委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知道其中有误、有冤,很快就恢复了我的学籍,允许我再去上学读书了。初中毕业时,面临升高中,大队老支书想让我去一个名为纸坊的生产小队当会计,母亲给我说,你现在正是学知识长本领时期,上学比干什么都重要,不能因当会计耽误了上学。母亲找着大队支书,说说她要我继续读书的想法,老支书同意了母亲的意见,并推荐我上了高中。(恢复高考前,上高中不考试,凭生产大队推荐就可上高中)。我上高中后,母亲非常高兴。我知道妈妈常常为我的伙食费发愁。可是母亲在我面前从没说起没钱的事。每个星期天午饭后,母亲总把我的粮食袋子装得足足的,然后再给我块儿八角钱,高高兴兴地打发我上学走。有时妈妈实在拿不出钱,就让我担上一小担柴火,去街上卖,换得一块多钱交伙食费。那时,我还知道母亲为了能让我安心读书,总是起早贪黑,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清早一起床,母亲就像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做饭、洗衣、侍弄猪食、喂养鸡鸭、……吃过早饭就去田里出工干活,中午农田收工后又要抓紧时间给毛驴割草,然后又要抓紧时间回到家中做午饭,晚上回来就铡草、喂驴、操劳家务。晚饭后又把纺花车搬到院里借着月光纺花制线,挣得我的伙食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是这样为我上学、为全家的苦日子辛勤地劳作着。恢复高考后,母亲听说我考上学了,她像小孩子一样高兴,连声说:“好哇好哇,我娃子也成国家人了,以后也能吃皇粮了”。妈妈乐得不知所措,连忙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和两个菜,以示庆贺。吃饭时,没有读过一天书的母亲,虽然没多说什么喜庆的祝贺言辞,但我分明看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和满足洋溢在她的脸上,也许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十几年地关心、教育和培养,今天终于有了可喜的结果。她的儿子考上学了,儿子可以转为"非农业"吃“皇粮”了,儿子将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她将成为一个有文化人的妈妈,母亲又怎能不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满足呢。

(七)痛失慈母

一九八三年妈妈重病去世是我们家的重大灾难。

这年春节,我们全家团圆在一起共享妈妈做的丰盛午餐,大家都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又说又笑,可是我们分明看到妈妈忽儿紧锁双眉,忽儿唉声叹气,显露出焦灼、愁虑的怪异表情,我们忙问妈妈有什么事情,妈妈摇摇头,轻描淡写的说:“没啥呀”,转而喜笑颜开,大家也都依然热闹快乐。

这年,我正在河南大学历史系读书。五月初,接到爱人来信,说是妈妈病情非常严重,我立即请假回家。当时妈妈住在岳母家里,吃饭难以下咽,呕吐不止,岳母和爱人对母亲照顾得非常好,她们给我叙述了母亲的病情,催促我尽快去医院给妈妈治病。第二天,我领着妈妈去南阳市大医院检查治疗,经过检查,医生告知,妈妈患的是食道癌,已经大面积扩散。得知妈妈病情,我头上"轰"的一声打了一个炸雷,双腿瘫软、发抖,不能迈步走路,瘫坐在台阶上。我心里很乱,我思前想后,潸然泪下。春节时妈妈唉声叹气,紧锁双眉,面带愁容,原来事出有因啊。妈妈陪伴过村庄上许多病人,她知道各种病情症状,当然知道自己所患的疾病的严重性,但怕影响儿女们春节团聚的快乐心情,怕给儿女们增加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把自己的病情一直埋藏在心底,不对儿女们讲。妈呀妈,你肯定早在春节前就觉察到自己严重的病情了,你怎不给我们早点说说,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哩?你怎么就只知道养育儿女,不知道顾惜自己哩?你怎么心里全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哩?你真糊涂啊,好歹我和爱人现在已拿上工资了(我是参加工作后第二次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带薪上学),为早点给你治病能拿出钱了,借钱治病是我们铁定的义务和责任呀,更何况你是我们家的主心骨,是我们家擎天大柱,我们大家永远离不开你呀,我们这个家不能没有你呀,你怎不早点给我们说说你的病情呢?妈呀妈,你就是我们的家呀,你在哪儿我们的家就在那儿,你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呀,没有你,我们哪还有家呀。好一阵子我才回到堂哥家里,见到了母亲,我强颜欢笑,对妈妈撒谎,求得妈妈一时快乐。第二天,我提议和妈妈一起去游览医圣祠,那是纪念医圣张中景的地方,妈妈很高兴。到医圣祠大门前时,妈妈首先跪下叩拜,口中念念有词,一旁的摄影照相人员动员我们留影拍照,我让妈妈坐在一个藤椅上,拍下了妈妈一生唯一的一张相片。

六月下旬,各大学陆续放暑假,上午考试一结束,我立马回宿舍收拾一下,坐车回家。一路上,心里像火烧着一样扑扑腾腾的,难以安静下来,想象着妈妈的身体状况。我多么盼望着老天睁开双眼降奇迹于母亲身上,让一个为社会,为家庭,为养育五个儿女,历尽千辛万苦的妈妈健健康康的,纺花织布,挑水劈柴,扛扛担担,除草割麦啊。

当时,妈妈住在我工作过的县一中分配给我的宿舍里,我爱人王萍在距县城三十多里的乡镇教学。我心神不宁地走到家门口时,第一眼就看到了妈妈,她站在宿舍门口,面向门前的路张望着。母亲看见我,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可我却愣住了:一个面容憔悴,瘦骨嶙峋,形容枯槁的妈妈就在眼前。一股难过的泪水立即涌满眼框,妈,仅仅个吧月,你怎么就被病魔折磨成这个样子了呢?这哪像我的满身力气,干不完手头活儿的妈妈呀。看着妈妈,我心酸,我心痛,我深感负疚,我强捺住泪水。我怕妈妈看出我心里悲痛,淡淡地询问妈妈近来情况。妈妈说:“我这阵子很好,王萍一到星期天就领着孙女(我的女儿)来了,给买药、做饭,临走时还给我留下钱。孙女也很好,会自己走路了。”我知道妈妈怕我心里难过,故意说她很好。第二天,我和母亲商量住医院治疗的事,可是妈妈坚决回绝住院,说:“上次在南阳医院检查,你没对我说实话,可是我知道我得的是噎食病(食道癌),这病是紧七慢八的病,咋着也治不好了,从我觉得吃饭噎到现在已有八九个月了,要不是我整天想着你们几个,早走了,现在说啥我也不住医院,瞎扔钱。”一而再,再而三要求妈妈住医院治疗,母亲都坚决回绝,急了她就发起脾气来,责怪我说,你就不想让我多活几天吗?这样耽误来耽误去,二十多天过去了,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了,抱病在床,老家也经常有人来我这里看望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往家捎信,让老家来人抬担架回去(那时我们家不通汽车)。家里来人后,我责怪母亲,为什么事先不给我说回去的事,她说她的病已是不行了,最后不能死在你们学校而不是死在老家。

回到老家后,房前屋后的邻亲们都来看望、陪伴母亲说话聊天。一天到晚来来去去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几个来人说:去年秋天,你妈就说吃东西时喉管里像是有树叶子贴着一样,不得劲。也传说了许多单方,我们也千方百计把单方药材找来让妈妈服用。妈妈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已是极度病危了,一口饭也咽不下,呕吐得更厉害,浑身瘦得只剩一把干骨头了,我们只好输葡萄糖液给母亲增加营养,看着可怜的母亲,我们兄弟姐妹们极度心痛,常常背着母亲落泪,甚至失声痛哭。那时,哥哥一天到晚都要出外寻找单方药材,姐姐每天都要做全家及客人膳食,我来往于诊所之间请医、取药,或打听、收集治病单方。我们处于大病乱求医状态。

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晚上,哥哥、姐姐、我爱人、我女儿和我围坐在妈妈床前,妈妈很高兴,倾尽全力挣扎着坐起来,依靠在哥哥胸前,逗着喊孙女:“丹丹,来,来,叫奶抱抱。”刚会走路又不懂事的孙女慢慢地往她妈身旁走,妈妈笑着说:“唉,咋了?你看奶不行了就不来了——?”这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陪母亲说话聊天,以求得母亲放宽心快乐一時,都把悲痛放到心底。约晚上九点钟时,妈妈头部猛地一沉,依靠到哥哥的怀里,哥哥连喊数声:“妈,妈,妈——”妈妈没有回声,大家连连喊妈,妈妈再也没应声……,顿时,屋子里全是嚎啕大哭……这样,可怜的妈妈走了,时年妈妈五十八岁。

一个为社会、为家庭历尽千辛万苦,心里只装着别人,从不顾惜自己的人;一个献出了全部爱而自己没有享受到爱的人;一个苦日子刚刚过完,好日子刚刚开始的人,却被病魔夺走了鲜活的生命,天理何在?!

(八)无尽思念

母亲的去世,使我们的天塌了。失去母亲,我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没有了根、没有了着落和依靠。我没有妈了,没有家了,没有归属了,没有妈的关注了。我感觉是那样的孤独无助、茫然失措。很小时候,妈就是家,家就是妈。说是要回家,其实是要找妈,妈是我成长的仰赖和依靠。长大后,仍然觉得妈就是家,家就是妈。闲时要回家,其实是想妈,进了家门见到妈,才算回到了家,妈是我心灵的仰赖和依靠。人,到了最难处,总是想回家,遇有纠结时,总是想起妈,到了震惊时,总要先喊妈,人生一辈子,只有妈妈在,才会有最温暖幸福的家!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去妈。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不论年龄几何,只要有妈在,家永远在,妈妈永远是儿女的仰赖和依靠!

我的妈妈虽然是一个平凡质朴的农村妇女,但她在我的感情世界里却是独尊无上的女神。平凡的妈妈虽没有英雄般的大智大勇,但她面对错综复杂的事务,总能梳理出事情的大小主次、先后秩序、轻重缓急,无论什么事,按照什么秩序、步骤做,她总是胸有成竹,最终做得很成功。现在没有妈妈了,以后该怎么办……那时,我虽然已經是而立之年,但我仍然离不开妈,有妈在,我就有想问题、做事情找参考书的地方。过去想问题,做亊情,在我考虑不成熟、判断不确定时,总想听听妈妈的想法和意见,最后作出判断。可是,现在没有妈妈了,我没有仰赖和依靠了。

妈妈的善良和无私令我肃然起敬,妈妈的坚强和执着令我敬仰;妈妈的超前意识和远见眼光令我仰慕;妈妈的勤恳和节俭令我感动;妈妈的慈祥和尊老爱幼令我终身难忘;妈妈品格高尚,助人为乐,令我赞叹不已;妈妈生不逢时,极端贫困的环境严重制约聪明才智的发挥,没有把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令我惋惜;妈妈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令我悲凉叹息。妈妈的一生说不上伟大,但妈妈的奉献任凭儿女们肆意索取,从不要求任何回报,妈妈的爱是伟大的爱!小时候,妈妈常常天没亮就起床,夜已经很深了才睡下,手头总有做不完的活儿,不理解,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长大后才明白,催促妈妈起床的不是闹钟,也不是鸡叫,而是妈妈对儿女的爱,促使妈妈做不完手中活儿的仍然是对儿女的爱。妈妈的话常常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特别是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妈妈常常把困难和挫折说得很小很小,给我以智慧和信心,给我以勇气和力量。妈妈生育了我,培养了我,指引了我,感染了我,她是我心目中的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

改革开放伊始,否极泰来,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苦命的妈妈该是时来运转、吃上饱饭、过上好日子了,但是病魔却夺走了妈妈鲜活的生命,这,天理何在?!悖逆天道酬勤的老天可恨可诛!我没有来得及报答妈妈养育之恩,我亏欠妈妈的太多太多,我愧疚,我抱憾终生!我时常后悔,没有在妈妈健在的时候,为她做更多的事情,更好的孝敬她;没有在她还能吃得了各种食物时候,给她侍弄更多好吃的食品;没有在她健康、行动自如的时候,带她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没有陪她坐坐火车,坐坐飞机,坐坐轮船,看看外面的精彩大世界,看看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海;没有在她晩年孤独寂寞时,多抽时间陪伴她,多和她聊聊,听听她的唠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终身后悔和遗憾,也是我想起母亲时就痛彻肺腑的原因。“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我的最大的悲哀,是我一生无尽的愧疚,是我一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我恨不得砸烂死亡的铁门,找遍整个地下世界,拉着妈妈的手重返人间!

妈妈,你回来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已经发展得十分进步、十分发达、十分文明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洋犁子洋耙早已成为现实,播种机、收割机等一系列农用机械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还有很多您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现代化用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空调等,这样的现代文明成果您可尽情享用了。你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苦苦劳作耕田了;你再也不用做割麦割稻、扛扛担担的农业生产苦力活了;你再也不用锄草松土积肥了;你再也不用割草饲养牲畜了;你再也不用在寒冬腊月打开冰凌洗衣淘菜了。你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了,你可以找婶子大娘们任意拉家长聊天、打牌、看电视了;你可以到村里文化广场上挑选兴趣的体育器材任意活动、任意转悠了;你再也不用起早贪黑挑水劈柴、纺花织布、缝补衣服做鞋子了;你再也不用起五更打黄昏办造食材了,现在细米白面成品粮、灶具厨具餐具,应有尽有,简单的操作就可吃到清香可口的美食,您可以随时就餐各类美味佳肴。你可以到商店里任意挑选喜欢的衣服鞋子,你可以到商城任意挑选食品、瓜果蔬菜,现代社会清福您可尽情享受个够。

妈妈,您回来吧,尚未报答是我抱憾终生的心结,解开这心结的仍然非您莫属,妈妈,回来吧,我还想吃你亲手做的饭菜——我最亲爱的妈妈。

作者简介:

张永新(1955-)男,河南南阳人,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中共南召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曾发表社会科学论文十余篇,其中《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引起较大反响。

猜你喜欢
母亲妈妈
母亲的债
鸟妈妈
给母亲的信
我的妈妈是个宝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