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奏响脱贫攻坚协奏曲

2020-05-25 02:28贺洪彪
重庆与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梁平管护贫困村

贺洪彪

不误农时播种希望,不负春光干事创业!

人勤春早,万事相催,随着春季生产号角吹响,梁平区各级党员干部群众正身处脱贫攻坚一线,忙碌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

党的十九大以来,梁平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考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有效全面地推动脱贫攻坚,奏响了一曲曲雄浑的脱贫攻坚协奏曲!

| 精准措施:做出梁平的“脱贫情愫”|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人猝不及防,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追逐梦想的力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干部和村民拉家常、问冷暖,了解困难群众日常所需,帮助贫困户外出务工,提高村民就业技能,协调改善基础设施,持续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梁平区“用心用情”扶贫:他们脚下沾着泥土,心中装着群众,认真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确保未脱贫人口精准脱贫,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

每一次摸排情况,走访小组都统一由驻村干部带队,深入到农户家庭,结合基础台账认真核实信息、查漏补缺,针对走访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判,并建立问题台账。

每到一户,工作人员都详细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查看贫困户是否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教育、医疗是否有保障。

在梁平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故事犹如暖流静静流淌—

屏锦镇桂湾村小学仅有1位老师和3名学生,但为了方便村里孩子上学,当地一直坚持不撤校,“一校四师生”成为梁平一道最美丽的“教育风景线”;

政府为复平镇小山社区贫困户购买肉牛、山羊,发放高山生态李子树苗等,帮助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发展脱贫产业;

家庭医生把贫困户当作亲人,开展上门随访、提供治疗建议、解答医保政策。全区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电子健康卡覆盖率百分之百。

对建卡贫困户等“四类人员”的住房安全再次开展排查、逐户鉴定、签字确认,采用住房明白卡进行公示公开,全面实现“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

去年,梁平区285户748人脱贫任务高质量完成,今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扶贫对象精准到户到人,每项扶贫举措无不彰显梁平用心用力的“脱贫情愫”。

| 扶贫产业:做出梁平的“脱贫特色”|

眼下,漫山遍野百花盛放,春意触手可及。

在梁山街道天鼓村,盛开的李花装饰了山野,也让果农心欢喜。

近年来,天鼓村为贫困群众免费发放李子树苗,邀请专业人员培训种植技术,指导其有效利用闲置耕地和荒山进行种植,扩大了产业规模,也为贫困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在明媚的春光下打理着自家果树的村民黄大均,对今年的收成期待满满:“我管护的3亩李子树每年大概有1200公斤的产量,能为家里增加近万元收入。今年这花开的势头好,肯定是个丰收年!”

在这希望的田野上,梁平区各部门积极行动,为对口帮扶的贫困村送去农资和扶贫产业。

区科技局为文化镇长春村送去魔芋种、春见柑橘苗,并就魔芋种贮藏、土地准备、肥料处理、春见柑橘树春季管护等重要技术环节进行科学指导,帮助贫困户实现科学种植,达到增产增收。

区城管局为福禄镇紫龙村规划李子种植项目,去年年初为该村送去了一批李子树苗,眼下正是春管、施肥的时候,采购农资成了村民最急迫解决的难题,区城管局又紧急送来化肥10吨、尿素5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產业脱贫的道路上,全区上下一条心,健全完善“1+3+χ”扶贫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粮猪菜”三大保供产业、“柚竹渔”三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增收产业,10个市级贫困村和6个相对贫困村中,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有劳动能力的建卡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增收项目,发展农业的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基础设施:做出梁平的“脱贫底气”|

3月21日,在碧山镇川主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柑橘园里,几名工人正忙着铺设生产便道,进一步完善园内基础设施。

眼下修路是未雨绸缪,柑橘园预计3年后挂果,丰产期可年产500吨柑橘,年产值200万元。如此大的体量对运输要求也高,内联才能外通,关键时刻才能不“掉链子”。

基础设施之于扶贫产业,如同动脉血管一般,是保证供血畅通的关键。

3月19日,袁驿镇响滩村三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该项目将在响滩村建成2米宽、1.2公里长的生产便道,建成后,农业机械能够直达地块,大幅提高稻田的生产效率。

村民们都盼着公路早日通达,运送农资、收获稻谷更加便捷。以前的耕地都是分布不均的零碎地块,而标准统一的高标准农田,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仅机械化这一方面,每亩就能为村民节约耕种成本50至70元。

为推动扶贫产业发展,梁平区一直在解决入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上奔忙—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 就业帮扶:做出梁平的“脱贫路子”|

“60多岁不好找活干,多亏村里接到了生产订单,让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既照顾了家,又能挣钱补贴家用。”3月20日,星桥镇高都村五组村民唐忠文面对记者采访,难掩喜悦之情。

星桥镇高都村小学的外墙上挂着一块“重庆云都竹制品有限公司”的牌子。这所闲置多年的乡村小学如今成为村里的扶贫车间,十几名工人在车间赶制清洁用具。

星桥镇高都村是市级贫困村,有687户村民,其中87户285人为贫困户。就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需求。

如今,贫困户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得益于镇政府和梁平京环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的脱贫攻坚合作框架协议。京环环境卫生服务公司对口帮扶高都村,该公司在高都村扶贫车间定向采购清洁用具,此次订购3万余把扫帚,订单金额达30万元。

在梁平区,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虽然突发疫情给村民就业带来了影响,但梁平区专门为建卡贫困户开发疫情防控临时性公益特岗、村道管护、河道管护、饮水管道管护等公益性岗位322个;5个扶贫车间已全部实现开工复工。今年拟新改建扶贫车间3个,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加务工收入。

针对延迟外出务工贫困户,采取推送务工信息、组织包车外出、开发公益岗位、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截至4月6日,共为1920名有就业意愿的建卡贫困户全覆盖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帮助11446名建卡贫困户外出务工,为3075名有计划外出且暂未外出务工的建卡贫困户提供交通补助、“点对点”包车服务等。

如今,在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最后时刻,梁平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仍然以尽锐出战、决战决胜的精气神,保证脱贫不松劲,全区发展再上台阶!

猜你喜欢
梁平管护贫困村
所到之处,皆是故乡情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昆士兰大学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The Color Purple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