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英
成年人是2型糖尿病高发人群,胰岛功能缺陷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水平下降,或是人体胰岛素利用有效率低,都会导致机体血糖水平上升,进而诱发血管、神经系统等病变,威胁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健康[1]。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老龄化与糖尿病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本研究重点探讨联合用药效果,合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并设置对照组验证其效果,详细如下。
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02例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治疗时间:2018年7月-2019年8月。观察组男性、女性各25例、26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50岁,平均(62.35±2.14)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7例、24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50岁,平均(63.27±1.35)岁;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询问后得知其近期未服用降糖药,患者肝肾功能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未超过8%,否认药物过敏史。所有患者资料无缺失,两组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对比。
对照组:单纯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吡格列酮(生产单位: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97;规格:15mg),采用口服用药方式,用药剂量:15mg/次,1次/日。
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吡格列酮用药规格同对照组,二甲双胍(生产单位: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634;规格:250mg)口服,用药剂量:0.5g/次,2次/日。
统计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水平下降提示治疗有效果。
SPSS21.0分析,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明显。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血糖相关指标比较(x±s)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血糖水平增高。正常人体内,在神经,内分泌和肝等调节下,血糖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若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机体血糖水平无法控制,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治疗本病的药物较多,本次重点研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疗效。
吡格列酮单独使用时,进入人体后迅速行骨骼肌、脂肪中侵入,将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激活,刺激机体大量合成各种蛋白质,身体组织中应答机制苏醒,基因转录加快,血糖转运过程速度增加,进而在短时间内降低血糖水平。脂肪组织对吡格列酮具有较高敏感性,骨骼肌的敏感性次之[2]。胰岛β细胞功能在吡格列酮作用下受到保护,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机体内血糖水平下降。但是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药剂量过大会导致身体水肿,甚至出现感染、胃肠道不适、神经系统紊乱等多种不良反应,对其它组织及脏器产生影响,有心力衰竭或肝病者不用,不宜用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
為降低吡格列酮对机体的伤害,本研究提出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此药物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药物,在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改变无效的情况下,可给予患者二甲双胍治疗。临床治疗上常将其与胰岛素联用,降低血糖的同时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与吡格列酮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对线粒体有影响,AMP活化蛋白酶在药物作用下活性被激发,为胰岛素生成提供能量。在二甲双胍的影响下,细胞能量电荷改变,各种磷酸酶活性受到抑制,各种机制联合纠正细胞异常状态[3]。二甲双胍经口服进入患者肠道,对胆汁酸进行调节,能快速降低葡萄糖水平。有研究者对二甲双胍的毒性进行研究,发现其对胃肠道、肝脏等毒性很小,经各种组织及器官后能改善其免疫作用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体重。本研究显示,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患者的血糖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单纯治疗组(P<0.05),可见两种药物联合具有协同功效,且能降低机体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与单纯用吡格列酮相比能快速降低机体血糖水平,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联合疗法。
[1]刘兆云,李冉,甘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77-78.
[2]姚昌盛.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3):15-16.
[3]郑陇军.糖维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4):3771-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