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刚
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合格药物在正常处方和剂量应用状态下,机体除病情外产生的不同系统毒副作用和变态反应等。头孢菌素是临床上治疗的抗感染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等,在临床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出现增多,建议药物治疗风险预防机制对于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至关重要[1]。本文分析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对应的风险预防机制,现总结如下。
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8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2例,年龄在6~73岁,年龄在(51.8±0.4)岁。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可真实填写相关信息资料。
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包含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药物名称、给药方式、剂量、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等[2]。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风险风险机制对策,确保患者药物治疗安全。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详见表1.
表1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类型统计(n,%)
通过对本次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统计可见,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有过敏性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和其他器官等,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治疗不良反应较多,需临床给药治疗重视。过敏性反应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导致过敏的原因与患者体质有一定关系。若患者存在过敏病史,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明显高于无过敏史的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是仅次于过敏性反应出现的第二重要不良反应,症状表现为腹痛、呕吐和腹泻等[3]。临床研究发现,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药物在治疗期间可引发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头孢哌酮会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菌群,减少凝血酶原复合物水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大剂量使用相关,如头孢曲松可透过血脑屏障,引发患者出现脉络丛病变。头孢菌素类药物造成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血小板含量下降、血小板结合凝集功能障碍和白细胞功能障碍,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体内形成的免疫介导物或肠道内维生素K抑制作用有明显关系。
从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上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直接关系。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是正确、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
3.2.1全面掌握用药特征。
医师在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处方治疗时需仔细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全面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使用禁忌等。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过敏史,结合患者病情特点规范给药。在给药前需对患者进行皮试检测,发现患者有过敏反应时需立即停止用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出现的状态反应,一旦发现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对症处置。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代谢方式主要通过胆道,可干扰或破坏患者肠道菌群正常的生长和繁殖,导致患者出现维生素K和维生素B组缺乏,因此营养不良患者或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需避免使用[4]。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一些药物配伍禁忌,如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等抗凝血功能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需避免联合应用治疗。
3.2.2规范给药剂量
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处方用药中,需严格遵照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需求,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合的给药剂量。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给药方式尽量选择静脉输液给药,并在输液前进行皮试检验。若患者治疗必须联合用药时,需注意保持药物的间隔时间。控制一次性给药治疗的浓度或计量,避免一次性大量给药,特别是老年人群和婴幼儿治疗,需严格保证用药剂量的合理[5]。在治疗期间与患者和家属良好沟通,讲解药物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和生活方式等,提升患者的遵医嘱行为。在用药期间严格执行风险警告制度,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综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过敏性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需临床治疗给予重视。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中需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合理处方用药,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1]张军华.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8):144-146+177.
[2]卿伟娟.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83-84.
[3]纪泽洪.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29-130.
[4]徐智,董双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01):122-123+125.
[5]钟晓露.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