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岩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该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实施护理管理措施,观察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显效29例(72.50%),有效10例(25.00%),无效1例(2.50%),总有效率为97.50%。肺部感染1例(2.50%),气管食管瘘1例(2.50%),无窒息、皮下气肿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结论 将护理管理措施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traumatic incisio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racheotomy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The time wa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All patients implemented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Results Among the 4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racheotomy, 29 cases were effective(72.50%), 10 cases were effective(25.00%), 1 case was ineffective(2.50%),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50%. 1 patient had pulmonary infection(2.50%) and one had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2.50%). There were no symptoms of asphyxia and subcutaneous emphysema,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5.00%. Conclusion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can be use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racheotomy, which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ave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Severe head injury; Tracheotomy; Nursing management
颅脑外伤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神经外科疾病。颅脑外伤中,重型颅脑损伤占比为20%,该疾病病死率高,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并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在临床抢救及治疗中具有一定难度[1]。重症颅脑损伤应用气管切开术可改善机体缺氧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呼吸道梗阻,但实施该方式治疗后丧失湿润及温暖的气体,无法有效避免细菌入侵,导致大量痰液滞留,降低患者血氧饱和度及通气功能,加重痰液浓稠及脱水症状,甚至導致患者气道完全阻塞,出现窒息情况,所以,需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2]。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择该院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对其实施护理管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此次研究。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9.56±1.6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共包括抗感染、心理护理、气道湿化等护理措施及气囊、固定带、气管套管等管理。建立护理管理小组,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及目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对护理机制及护理流程进行完善,对护理内容进行规范及完善。具体如下:①对病房湿度及温度进行管理,控制其湿度在60%~70%,温度在20~24℃左右,保证病房空气清新,注意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干净,注意通风质量。②制定气管护理内容及措施。根据窦道情况决定一次性气管套的更换及使用情况。使用0.9%氯化钠棉球对气管进行清洗,并使用碘伏对周边皮肤进行消毒。在颈部使用固定带固定气管套管,避免出现痰液、渗血等污染,可使用止血带对颈部摩擦进行缓解,最好自行解开,稳固套袋,避免脱出。针对患者实际感受调整带子松紧程度。气管导管中气套囊为重要的防漏装置,可对呕吐症状进行预防,防止血液到达肺部,使导管更加贴近气管,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机械通气漏气。管理气囊时需保证其充气控压力在25 cmH2O以上,防止气囊压力过高导致的气管狭窄及萎缩。进行最小封闭压力处理,保证正常的气量及血氧饱和度。如无人工呼吸方面需要,则无需使用气囊充气。③对护理人员实施体位姿势方面培训,患者意识均处于昏迷状态,期间护理人员应保证舒适体位。一般情况下,实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人员应保持侧卧位或者俯卧位,抬高头部,保证头颅血流供应正常,并且对呼吸道流出分泌物进行促进,方便及时清理分泌物。如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保持其合适体位对肺部感染进行预防。④提升护理人员在呼吸道护理内容及措施方面知识,使用加湿器或者加热器保持鼻呼吸道湿润,机械通气在3 d以上或者分泌物黏稠,均可使用加热加湿器。保持呼吸道舒适,维持通气气流相对湿度及温度,通常情况下,加热加湿温度控制在37℃,如温度超过该限度,会导致气道烫伤。少数使用人工鼻,并且通气时间低于3 d,咳嗽强烈、气道分泌物稀薄则禁止使用该方法。人工鼻能够对新细菌感染进行预防,可对痰颜色及形状进行改善,并且可对呼吸道功能进行改善。但应注意对其实施消毒及清洁处理后,氯化锂海绵的湿化效果会出现显著下降现象,并且人工鼻需要每日更换,因此在操作时应严格实施无菌操作。⑤培训护理人员该疾病感染预防护理措施的相关内容,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长时间接触外界环境,容易产生肺部感染、器官感染等并发症,术前抗生素过量使用也会增加术后抗感染难度。手术过程中如手术消毒质量不过关,易导致术后切口感染。为防止感染因素对其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术后抗感染护理管理进行强化,提升消毒质量,手术操作均实施无菌操作,防止产生感染现象。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后隔离工作,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避免外源性感染,并对病房内空气质量及湿度、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提升舒适程度。⑥培训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实施措施,便于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保证心态良好。通过与意识尚未全部丧失或者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实施气管切开术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讲解以往该疾病治疗成功案例,树立治疗信心。对心理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实施针对性措施缓解负面情绪,如表现出孤独感,应提供足够多的关爱及陪伴,使其能够感受到温暖。⑦护士长定期聚集护理人员讨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完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气管食管瘘、窒息、皮下气肿、肺部感染等。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1例(2.50%),气管食管瘘1例(2.50%),无窒息、皮下气肿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2.2 治疗效果
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显效29例(72.50%),有效10例(25.00%),无效1例(2.50%),总有效率为97.50%。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疾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患者通常由于咳嗽反射功能、吞咽功能消失或者削弱、意识障碍等,造成其无法自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出现窒息或呼吸不畅等症状,造成患者病情更加严重[3]。
目前临床上采用急救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时,应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治疗过程中医师通常应用气管切开术治疗,可对患者氧合状态、呼吸状态及通气状态进行改善。对患者急性呼吸道阻塞情况进行缓解,提升患者预后,有效避免患者死亡[4]。但是手术刺激可导致患者出现众多应激反应,患者心理上及生理上均发生一定变化,实施气管切开术治疗后,患者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呼吸道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从而造成患者肺部感染风险增加,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5]。特别是重症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差,并且通常存在众多基础性疾病,气道开放时细菌入侵发生率极高,并且该手术严重破坏患者呼吸道自然防护屏障,失去正常气体湿化功能及上呼吸道滤过功能,因此气管食管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高[6]。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疾病后,可导致患者机体缺氧现象加重,并可造成脑部二次损伤,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该手术实施后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护理管理过程中,应对重症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執行,有效切断全部细菌传播途径,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并且可通过定期更换患者吸痰管,保持其干净卫生,也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合理控制患者抗生素使用,在无明确的细菌培养结果时,应针对其临床经验使用抗生素,并且在得到确切的结果后,调整患者抗生素使用量。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对气管套管进行固定,通过严格实施心理方面护理及湿化护理,保证护理管理质量[8]。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可降低患者气管食管瘘、窒息、皮下气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邱彦勤.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管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253-254.
[2] 郭杨.分析综合护理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275-276.
[3] 宋亚美,赵清雅.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122例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23(21):137.
[4] 申克娇.重型颅脑外伤微创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287-288.
[5] 杨丹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89(18):2743-2745.
[6] 王春燕,付利红.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14-16.
[7] 聂君英.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373-4374.
[8] 董灵燕.基于个案分析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 27(21):188-189.
(收稿日期: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