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以平
骨质疏松英文名称为osteoporosis,又称为骨质疏松症,就诊于内分泌科室。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诱发的一组骨病,骨组织钙化正常,并且钙盐与基质之间的呈现出正常比例。骨质疏松主要以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量减少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类疾病。骨质疏松在不同的年龄及性别均可发病,但是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比较常见。骨质疏松以骨骼疼痛、容易发生骨折为主要特征。
疼痛是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疾病最主要及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且疼痛常见于腰背部位,占据着疼痛骨质疏松患者69%~79%之间。疼痛主要沿着脊柱逐渐向两侧扩散,仰卧或者坐位时疼痛症状会有所减轻,当进行直立后伸或者长时间站立、久坐时疼痛会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疼痛也会有所加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椎体会出现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等症状表现,进而产生疼痛。如果压迫相应的脊神会导致四肢呈现出放射性的痛感产生、双下肢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如果压迫到脊髓或者马尾神经,还会对膀胱、直肠等功能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与有些骨质疏松患者会在疼痛之后出现身长缩短、驼背等症状表现。由于脊椎椎体前部位的负重量加大,尤其是第11、12胸椎以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出现压缩变形现象,进而使得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相关症状会呈现出逐渐加重现象的出现,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疾病时,会出现椎体压缩现象,每椎体缩短2mm左右,临床治疗中这类患者的身长平均缩短4-6cm。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都会显著减少肺活量及最大换气量,这时患者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表现。
骨质疏松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当出现骨质疏松相关症状表现时,应当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及时接受治疗,最大化地降低由于骨质疏松给自身生活带来的不便。骨质疏松的主要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
对于成年人来说,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能够维持机体的骨量。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坚持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增加机体钙物质的吸收,但是运动要适量,不能超出身体的负荷,否则会导致绝经期女性的骨量丢失。另外,适当参加体育运动还能提升人体的灵敏性以及机体的平衡力。
均衡的营养能够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主要包括钙物质、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等,都能够维持人体良好的营养物质。从小儿时期开始,就需要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物质,才不会使骨骼受到营养。外国研究学者认为成年人每日摄入的钙含量为800mg~1000mg;绝经后的女性每日摄入的钙含量为1000mg~1500mg;年龄在65岁以上的男性或者患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每日摄入的钙含量为1500mg。同时每日应该摄入含量为400U~800U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人体内的营养,保证人体的健康。
降鈣素是一种肽类激素,能起到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目的,并且缓慢作用时,可以有效降低破骨细胞的实际数量。并且降钙素还能起到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及对钙平衡进行改善等相关功能,并且降钙素对骨折患者能起到有效的止痛作用,比较适用与不适合服用二磷酸盐及雌激素的患者。现阶段,在临床上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降钙素及依降钙素是最常用的抑制剂类药物。降钙素主要分为肠道外给药及鼻内给药两种主要的方式,且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间能长达20个月左右。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应该预防患者出现摔跤的行为,从而减少患者因摔跤而使髋骨发生骨折的现象,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合理有效的服用药物,能够起到阻止以及治疗骨质疏松作用,如降钙素、雌激素代替疗法等药物,这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你能够阻止骨的吸收,且对骨形成产生的作用比较小。然而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分为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以及促进骨性的药物,这两种类型的药物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前者包括钙剂、降钙素、异黄酮以及维生素D等;后者包括甲状旁腺激素、异黄酮以及氟化物等。另外,阻止或者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还可以使用二磷酸盐类,二磷酸盐类是人工合成类的药物,能够增加人体骨头的密度。由于该类药物和破骨细胞的调节相关,所以禁止处于妊娠期或者即将妊娠的女性服用,避免女性服用后出现不良的反应,甚至留下后遗症。
氟化物作为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中的重要构成成分,有助于显著增加椎体及髋部骨的密度,有助于有效降低椎体发生骨折的概率。每天服用小剂量的氟化物,有助于起到刺激骨形成的作用,并且这类药物具有非常小的副作用。
因为骨质疏松而出现骨折之后,才会对患者进行外科治疗。最常见的外科治疗有外科手术及骨科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