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伟的散文,让我想到散文的多样性,想到与散文相关的一些因素:散文的气质、散文的向度和密度等。比如散文的密度,有些散文语言稠密,但内容空疏,另一种散文,作者努力使语言的密度与文本的重量接近,就如《影》和《第五十五條大街》。
李达伟的散文显然不能一览无遗。竭力地向内、隐喻或象征、幽僻的视角、解构和重组、甚至虚构的问答,这些不常规的艺术表达,考验着读者的耐心和能力,但也使文本显现特有的气质和样貌。
在《影》中,“影”和“面孔”,作为象征符号,一直在尽可能地追寻本体,能看出作者在用力地向深处穿凿。《第五十五条大街》,本该是最俗世喧闹的“大街”,作为另一种“面孔”,作者在铺排开来的生活表象中,用哲学化的思考,探究表象之下,勘探人和人的命运,努力触摸滋生“面孔”的根本。而且,这种发散的行文,似乎可以有很多的路径和预期。
——习习(散文家,兰州市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