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创新
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发展形势,指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意义,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的体制改革与服务机制创新方式,旨在为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023-03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文化建设被赋予新的内容与使命。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共文化服务也必然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智力支持。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文化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为己任,满足公众的文化服务需求,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长期以来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在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因此,公共图书馆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图书馆所处的环境,以推进自身体制机制革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新时代优秀文化的引领者、传播者、创造者。
1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复杂发展形势
1.1 数字化技术应用成为主流
面对数字化环境下公众阅读习惯的新变化,图书馆应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化服务性能,加快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公众拥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和选择权,让信息的传播、利用更为便捷,也给公共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改变公共图书馆日渐式微的信息中心地位,图书馆不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引入先进技术,也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彰显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价值。
1.2 公共文化服務进入新常态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在提供优秀文化资源、丰富公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区域文化服务的引领者[2]。面对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势,公共图书馆必须明确自身定位,精准把握时代新变化与公众新需求,革新现有管理体制,助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
1.3 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深入推进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将企业管理思维引入图书馆,以现代化的理事会制度吸引公众参与到图书馆事务管理中,形成多主体共同磋商的管理格局。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减少长期以来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干预,优化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建立更为高效的内部决策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为图书馆革新提供了新思路,也必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规范化发展。
2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型的意义
2.1 有助于拓展信息服务范围
公共图书馆长期秉承平等、普惠的服务理念,不仅需要为普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也需要满足科研人员、政府部门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发挥其在文献采集、整合与传播等方面的优势,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对传统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拓展信息服务范围。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增进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而且可以帮助馆员更好地把握用户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2.2 有助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本身就是区域文化交流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之所以流传至今,也离不开图书馆等机构的努力[3]。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读者的新需求,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强化特色文献整合工作,对与本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妥善保存,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长期保存与传承。此外,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强化对外合作,与不同行业进行交流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服务水平。
2.3 有助于实现社会教育职能
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社会人士开放,是公众获取知识的场所,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教育职能。蔡元培曾经提到,除学校之外,图书馆也属于教育机构[4]。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人们普遍提高了对信息服务的要求,渴望获得更为个性化、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主动探索全新的服务路径,全方位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尤其在日益开放、共享的信息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密切,并且通过信息传输形成了多样化的社交网络[5]。公共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有利于更好地引导用户的信息行为,促进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这是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有效措施,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3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体制改革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到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这种管理体制导致部分图书馆缺乏活力,无法释放服务潜能,难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创新内外部管理体制,以满足用户对文化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3.1 组织体制改革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减少对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的行政干预,赋予这些机构更多自主权,这将有助于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实际对内外部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创造更为开放、自由的文化服务环境。政府部门应主动转变角色定位,积极响应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变“行政控制”为“服务导向”。采用引导监督的方式引入更为专业高效的市场主体,有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催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活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服务型政府为主导,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由企业、出版社、数据供应商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组织架构,保障网络健全、资源共享和服务优良。
3.2 管理体制改革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本身拥有多个主体,具备多元化和市场化的特征,完全可以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机制,以利益导向激发单位内部的服务动力,从而保障服务质量。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引导服务职能,以财政补贴、政策激励等方式,为图书馆管理体制向市场化转变创造条件。政府部门也要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督促图书馆实现生产机制与供给机制分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6]。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委托服务的方式,将部分图书馆业务委托给社会企业管理,以契约形式规定各自的权责利益,弥补政府在社会公益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兼顾弱势群体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市场竞争力。这种管理模式由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核算、评估和提供资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完全实现了市场化的管理运作(见图1)。
3.3 运行体制改革
公共图书馆应引入新理念与新技术,积极探索全新的运行模式,遵循激发活力、转换机制、改善服务的要求,从人力资源分配、服务流程调整等多个角度加快推进内部运行机制革新,建立优质的服务团队,更好地提升自身服务实力,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摆脱对政府的财政依赖,大胆引入市场化思维,学习企业的优秀經验,拓展资金来源,建立公共文化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运行模式[7];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吸引公众参与其中,全面掌握不同类型用户的利益诉求,在对用户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模式。
4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机制创新路径
4.1 建立科学的资源建设模式
资源建设始终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在推进服务机制创新过程中,公共图书馆有必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征求广大读者意见的基础上,以创新资源建设机制为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资源建设模式。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需要调整资源建设策略,根据不同层次用户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宜的资源整合方式,制订合理的资源建设规划,用于指导短期、中期、长期资源建设活动,加强对数字化资源的引入,保障馆藏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做好特色资源数字建设工作,体现自身服务特色[8]。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资源荐购系统,在专家选书制度的基础上,鼓励用户自主推荐所需资源,建立合理的资源荐购制度,保障馆藏结构的合理性和易用性。
4.2 建立分工协作的总分馆体系
要改变不同图书馆各自为政的行业惯例,各级政府就必须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建立以省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市、县、社区图书馆共同参与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制定统一的图书馆管理制度,由政府财政统一出资,实现对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服务方式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图书馆应该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积极承担相应的服务职能,共同为区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在具体实践中,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主导机构,担负着资源配置、技术指导、人才分配等任务,需要协调好多方关系,以有效的手段促进资源共享;市(区)、县级图书馆是区域文献保障中心,是本地用户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社区图书馆则是文化服务终端,可以为附近用户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等常规服务。
4.3 不断优化信息服务方式
图书馆有必要引入新的技术与设备,将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作为创新的主要方向。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推出个性化产品,赢得更多用户的信赖;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微博等,打造可以实时交互的信息咨询平台,设置合理的系统管理模块,方便用户随时进入平台提问,并实时解答用户的疑惑。当用户咨询请求较多或暂时无法解答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尝试建立问答知识库对既往咨询信息进行汇总,若用户提出类似的问题,可由系统自动调取使用。
5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顺应时代形势,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规范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优质的服务,为全民文化素养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邓新梅.新常态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管理模式转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6-98.
[2]沈涛.国外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规范分析及启示[J].情报科学,2017(6):43-46.
[3]肖敏,李贵品.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开放数据服务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1):23-26.
[4]莫绪龙.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策略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5):162-163.
[5]范兴坤.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思路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1):19-21.
[6]吴建中.从未来看现在:图书馆发展的下一个十年[J].图书馆建设,2016(1):9.
[7]何波,章宏远,裴剑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10):59-61,80.
[8]沈建新.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J].山西档案,2018(1):25-28.
(编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20-02-24
作者简介:莫怡丹(1973— ),茂名市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