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锐
《十八罗汉斗悟空》的开始,是如来佛和罗汉们集体亮相,唱曲牌。如来发出“捉拿妖猴”的法旨,接下来就是跳罗汉。
最先表演的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他俩出场时会伴随着青龙和白虎。
十八罗汉各自显了本领,轮到孙悟空上场了。齐天大圣身穿蟒袍,好不威风,小猴们众星捧月般簇拥在他身旁。众罗汉降临时,孙悟空被包围了。可当他大喝一声,罗汉散开,蟒袍卸去了,金箍棒已在手中。
罗汉们各持兵器,一阵围攻。但孙悟空全然不惧,愈战愈勇。
孙悟空打跑了众罗汉,回过身来忽然被绊了一下——原来是睡罗汉趴在地上睡着了。
悟空把睡罗汉拖起来。睡罗汉的兵器是一杆长柄的铜盘,悟空就顺便用铜盘当镜子,照了照他的猴脸。可是,没打几个回合,睡罗汉哈欠连天,再次躺倒了。
这时来了个长手罗汉,他的兵器就是他的长手。这两只长手抵住悟空的肩膀,使悟空打不到对方。悟空扭过头张嘴要咬,长手罗汉才松开手。
他们重新开打。悟空一闪身,使那长手咣地打到睡罗汉竖起的铜盘上,于是睡罗汉醒过来跟长手罗汉交起战来。
两个罗汉觉察到误会,长手罗汉便躲到睡罗汉身后,像唱双簧一样用长手偷袭孙悟空。孙悟空被打了两下再不愿吃亏了,这时睡罗汉又要睡着,长手罗汉就把睡罗汉背走了。
接着悟空听见虎啸,一矮身,白虎从他头顶扑了过去。悟空拿棒逗白虎,还揪着虎尾转圈子。正玩得高兴,虎主人来了。伏虎罗汉摸摸白虎的头,让它走开,自己来跟悟空较量。悟空矫健地从对方的驯兽圈中穿过,并夺过此圈。
又来了几个挥舞捆仙索的罗汉以及眉毛长长的罗汉,都被悟空一一战胜。
现在这个罗汉是长脚罗汉——其实是踩着高跷。从这个高大罗汉的衣襟底下又钻出个矮罗汉——其实是蹲着走路。
矮罗汉手持一对王八锤向悟空挑战(因为《闹龙宫》里的龟将使用这种瓜形小锤,所以叫它“王八锤”)。
悟空用手比画了一下:你不行,这么矮,回去吧。
矮罗汉不服气,表演他的绝技。他能把身子缩成圆形,像西瓜一样满地滚。还能翻空心跟头——蹲着身子翻跟头倒真不容易。正在这时,长脚罗汉不小心摔倒了,没法再站起来,只好爬下场去。
高潮到了,罗汉们将悟空团团围住,悟空要大打出手了。
在描写激烈的斗殴时,我们常会说“大打出手”,这句话就来自京剧。生活中的“战斗”大多是“武器”不离手的;武器出手,扔出去又踢回来,只发生在戏曲舞台上。
你瞧,一个罗汉向悟空扔去一把单刀,悟空用金箍棒接住。接住了还不算,他还让这把刀在棒上像风扇那样团团旋转,最后这刀飞回罗汉手里。
悟空又接住两柄八棱锤。他抛上抛下地耍了阵锤,竟能让一柄锤落下时稳稳地站到另一柄锤上——注意,这不是锤头相接,而是难度更高的锤柄相接。
更多的罗汉赶来,他们各拿一件长柄双头锤。他们用六件长柄锤和两件短柄锤搭成一座锤门。
孙悟空好奇地打量着锤门,这是罗汉们对他的挑战。
他将金箍棒伸到锤门底下。
这时锣鼓声停止了,观众们瞪大眼睛。
金箍棒只一挑,锤门散了架,八件兵器全都飞回罗汉手中,掌声雷动。
小猴们高举“齐天大圣”旗,孙悟空大获全胜。
这出《十八罗汉斗悟空》是在李少春刚出道时编演的,那时他才19岁,应约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组织的夏季游艺会演出。
但我们这次不再介绍李少春了,我们要介绍另一位演员——李宝櫆(kuí)。李少春创立了李派艺术,李宝櫆算什么派呢?他算“能派”,样样都能,似乎没有能难倒他的事。在戏班里,李少春和李宝櫆都是排行老二,大家叫李少春“李二爷”,再叫李宝櫆“李二爷”就会搞混了。于是李宝櫆被叫成“宝二爷”。这个称呼听起来挺有趣,《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也是“宝二爷”吗?这位宝二爷在《十八罗汉斗悟空》里只演一个普通的罗汉,可这整出戏就是他策划的。
年轻的李少春虽然能文能武、演艺高超,可是观众不熟悉他,得推出好戏扩大影响。为这事,宝二爷时时挂心,处处留意。一次,他在佛堂里看到一副对联:“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特别的是,这副对联是由十八尊罗汉的形象組成的,中国的字和画是能巧妙地融合到一起的。宝二爷就忽然得了灵感:少春的猴戏很棒,要是能编一出十八罗汉跟孙悟空斗法的戏,会很有意思的。说干就干,《十八罗汉斗悟空》很快编排出来,不但戏迷欢迎,连放暑假的孩子们也知道有个猴王李少春了。这出戏从国内演到国外,流传至今,宝二爷功不可没。
过去京剧界有句口头禅,“要问够不够,先学三十六”,就是说想上台演出至少要学会三十六出戏,可见功底有多重要。而李宝櫆从小苦学,又不断积累,他会的戏不知有多少个“三十六”,故而被誉为“腹笥渊博”(肚里像有个装戏的大筐)。可是,这样一个戏中豪杰,忽然有一天失去演戏的资格了。但宝二爷没泄气,不让演戏他就做道具,他能将《智取威虎山》里的酒坛和《沙家浜》里的鱼虾做得真假难辨。当年排演《十八罗汉斗悟空》时,十八罗汉的舞台造型都是他设计的,每尊罗汉的面具和法器也是他制作的。
从宝二爷身上我们可以悟到,每个人或强或弱都有自己的光辉,把这点光辉尽力洒落到世间,便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能自得其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