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
【摘要】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肩负着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担当全球环境治理责任、形成全球环境保护理念等使命。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思想纽带,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遵循生成—传导—分享—反馈等系统运行机制,同时要加强国际环境风险评估、国家间环境合作与要素支持,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推动环境利益共同体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环境利益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6.014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不足等挑战中,各个国家相互包容、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谋求全球环境治理利益的最大化。[1]
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神圣使命
环境利益共同体是对全球环境治理的最好诠释。全球环境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之间的协商与合作达成国际共识和规则,制定国际环境政策与条约,形成合力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机制。由于各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环境问题程度不同,环境治理理念差异,要以共同的利益为纽带把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在一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球人民的共同需求,环境的无界性和污染的传递性使各国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环境治理合作,有着强烈的达成一致约定以降低环境保护成本的意愿,在应对气候变化、防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形成共识和默契。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就是实现全球国家环境利益共享,把纲领性的倡议转化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一致行动。
环境利益共同体是打造其他利益共同体的先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细分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等很多类型的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形成其他类型共同体的前提,为确保其他共同体实现奠定基础,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才能激发各个国家合作的积极性。利益共同体中的利益又可以细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利益,要使各国消除利益上的分歧,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环境利益共同体可以作为打造利益共同体的先导和切入点。面对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水资源紧张,生态脆弱,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已无法解决,环境利益共同体是最容易被各国所接受的。通过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寻求绿色发展之路也为其他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经验和示范。
环境利益共同体是维护全球环境安全的利器。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活动足迹的延伸以及不顾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开展,环境公害、战争、生物安全、核威胁等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安全的新隐患,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威胁。环境问题也很容易被西方国家用来攻击和诋毁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因此,构建环境利益共同体正是着眼于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通过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提升环境监测监管、预警应急、环境管理等能力,将优化生态环境与项目投资建设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风险,在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双赢局面,从而把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环境利益共同体是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担当。在国际谈判中充斥着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的划分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近些年来,有关中国“生态倾销论”“生态殖民主义”“掠夺式发展”“环境新殖民主义”等言论时常见诸于西方报端,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降低了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可信度。[2]构建环境利益共同体可以表达中国积极改善国际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并体现出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和气度,使西方的一些不当言论不攻自破。
环境利益共同體是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国际传递。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传承创新,也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样本,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环境利益共同体不仅是分享环境利益的共同体,也是创造环境利益的共同体,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对外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并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肯定。2017~2019年,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互联网环保项目“蚂蚁森林”等中国绿色创新项目和环保人士连续三年获得“地球卫士奖”,中国对全球环境保护和改善的贡献是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实现机制
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要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共同理念,在共生共荣、共建共享中形成环境利益的生成—传导—分享—反馈等机制系统,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稳定、持续共赢的利益组织,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是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构建的思想纽带。生态文明是人类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形成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认识和升华,也是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以及后工业化社会中遵循的新的文明模式。绿色发展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系统地回答了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是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角度进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开出的一剂良方,有利于推进全球生态秩序和生态规则的改革与重构。
有了统一的思想和认知,才有利于形成统一的行动,中国积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经验向全球推介,各国更加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方向,并慢慢形成强大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把环境利益置于经济利益之上,降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各国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跨国环境治理问题上能更好地沟通合作、平等对话、有效分工;在国际环境治理的谈判中,发展中国家也会更加团结、更有底气地与发达国家谈判,争取更多的利益。
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拓展,也会增强各国对中国的信任,强化各国改善生态环境的信心,就像是纽带一样把各国串联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凝心聚力,内生于一个天下体系中,彼此互为生存条件,在自我约束和交流互鉴基础上实现共生,[3]形成紧密的环境利益共同体。
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实现机制。一是环境利益的生成机制。环境利益的生成源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各国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要树立全球生态系统整体观,加强生态环保交流合作;构建风险防范和服务支撑体系,有效识别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合理布局产能合作项目;搭建沟通对话、信息支撑、产业技术合作平台,共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保护信息共享;合理利用资源能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环境利益生成是一个内在体系和结构调整的过程,取决于各国的行动,当然,环境利益的形成也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
二是环境利益的传导机制。环境利益的传导从硬件上看,应加大对全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生态环保服务与支持,推动水、大气、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环境保护,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从软件方面看,应形成统一的环境管理和协调机构,实施统一的环境保护规划,特别是流域上下游国家、相邻国家之间更要开展统一的行动。破除行政制度的约束,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把生态环境公共物品正向的外部性效应充分释放。
三是环境利益的共享机制。环境利益共同体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各个国家平等共享生态环境改善的好处。坚持平等包容的原则,实现发展战略对接、资源优化配置,环境发展优势互补。合理分担环境保护的成本,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成本进行合理补偿。一些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应主动承担责任,对一些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环境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各国能在一个更加平衡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合作。
四是环境利益的反馈机制。环境利益共享机制会对环境利益的生成机制形成反馈效应。一方面,环境利益共享会进一步增强各国和地区加强环境保护的信心,激发他们在促进环境发展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环境利益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环境利益共享也会暴露出环境合作体制机制设计不合理之处。完善防范生态环保风险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管理,同时也促进企业等社会主体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为环境利益的生成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
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构建的实现路径
由于各国地理区位结构不同,形成复杂多样、相互关联的生态环境系统,各国之间的环境合作还夹杂着各国相互之间的政治博弈、领土纷争、文化差异等问题,有必要构建有利于环境利益共同体实现机制运行的强有力路径。
加强国际环境风险评估。要确保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机制的有效运行,就要减少和化解全球环境风险,加强对全球环境的总体评估,特别是对环境脆弱的区域风险进行重点监测,加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调查,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过渡区或特殊地貌土壤类型的中亚、非洲等生态脆弱和敏感区进行分区域、分国别系统评估,形成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图谱,对环境风险较高的区域予以重点关注,从而为环境治理以及对外项目投资提供可靠的依据。要密切关注和评估全球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油气管网运行、金融、贸易等各方面建设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及时发现和化解环境风险。
加强国家间环境合作与要素支持。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要注重各国之间的合作,形成共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竞争力的合力。积极开展环保产业合作,推进国际若干产能合作基地建设;联合开展生态环境技术创新,集中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关键技术突破,集中攻克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关;开展国家资源能源的联合开发,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同时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加强国家之间的生态环境支持,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恶劣、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如发展绿色金融,对环保企业和项目开展信贷支持,可以成立国际环保基金,用于资助欠发达国家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突发事件处理等。
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要形成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全球环境体系的和谐稳定,就要在全球形成有约束力和执行力的环境治理体系。包括制定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协调机构,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定期开展全球环境保护的联席会议、全球环境治理协调推进会等,对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产生的糾纷和分歧及时处理,对彼此的责任和利益进行明确的划分。此外,还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各国自觉遵守。[4]积极搭建全球环境治理支撑平台建设,如绿色发展决策支撑大数据平台、生态环保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及民间交流的合作平台等,形成更加完善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推动环境利益共同体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全球生态环境发展的大格局,从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性和趋势性来加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完善。要把握全球绿色发展的机遇和发达国家加强环境改善的正向外部效应,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分享其中的好处。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可以看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子要素,要与全球责任共同体、全球文化共同体、全球网络共同体等其他类型的共同体相互协作、相互促进,汲取积极因素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内部有序、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聚合力以及造福全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要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环境利益共同体的作用机制,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共同打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5]
(本文系陕西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汉中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JK1129)
注释
[1]王雨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第67~74页。
[2][3]康晓:《多元共生:中美气候合作的全球治理观创新》,《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7期,第34~57页。
[4]叶琪:《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发展演变、困境及未来走向》,《生态经济》,2016年第9期,第157~161页。
[5]卢光盛、黎亚洲:《从周边起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学习时报》,2017年12月18日,第A2版。
责 编/肖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