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通常发病急促,且发病后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大约有7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这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有学者指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进一步论证该结论的可行性,本次研究以本院接收治疗的98 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0 月接收治疗的98 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 例,女26 例;年龄52~74 岁,平均年龄(68.71±5.67)岁。研究组患者中,男25 例,女24 例;年龄53~76 岁,平均年龄(68.75±5.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诊治标准》中关于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1]的患者;②同意加入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③视觉以及听觉功能正常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咽部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②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中途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④针灸治疗不耐受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常规疼痛护理、健康教育、维持呼吸畅通以及营养支持等。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3.2.1 针灸治疗方法 ①舌针:选择患者舌头上的心穴等部位予以针刺,刺入后留针2 min,观察患者舌头有抖动为止。②体针:选择患者的风池穴以及心俞穴等部位予以针刺,刺入后留针15 min,针刺1 次/d。③电针:首先对患者予以常规通畅督脉,于针刺后在患者的百会穴以及风府穴等穴位部位接上脉冲电压,通电时间控制在30 min 左右。
1.3.2.2 针灸穴位 ①金津穴:选择1.5 寸针,从患者舌系带周围静脉将针刺入1/3,之后对针捻转3~5 次之后,再将针进行拔出。②百劳穴:选择长度为2 寸的针,在为患者进针时,进针深度控制在针的1/2,得气后予以3~5 次的平补平泄,之后再为患者接上脉冲电针治疗仪继续治疗。③风池穴:选择患者的鼻尖方向进行进针,进针深度控制在针的1/2,进针后的留针时间控制在30 min,期间每次间隔10 min 需要捻转一次。治疗时间为3 周。
1.3.2.3 康复训练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进食训练之前,需要先选择干净的经过冷藏的棉签慢慢对患者的口腔咽部进行刺激,同时指导患者慢慢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常见的训练方法有撅嘴、咂唇、扣打唇周以及张闭口等,然后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咽喉部用适中的力度握住,同时对舌体进行牵拉上提训练。之后根据患者面部肌肉训练情况,安排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期间需要叮嘱患者家属选择黏度适当流质并且容易吞咽的食物为患者进食,除此之外,在其进食时安排坐位或半坐卧位,同时颈部保持前倾,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食物回流至患者的鼻腔,影响患者呼吸道畅通。最后在患者进食完毕之后安排其采用坐位休息,休息时间至少需要30 min,对于无法进行坐位休息的患者,则需要安排患者采用头高仰卧位休息至少1 h,在此期间,需要叮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连续治疗3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通过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量表分为三部分,共计19个条目,其中最低分和最高分分别为18 分和46 分,评分和患者的吞咽功能呈反比。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共计10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营养不良3 例,消化道出血3 例,呼吸困难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研究组共计3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营养不良1 例,消化道出血1 例,呼吸困难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1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37<0.05)。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缺血性脑卒中多见,通常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约有60%~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且大多好发于中老年群体[2]。脑卒中不仅起病比较急,同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还会伴有一定的吞咽功能障碍,这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身心痛苦的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3,4]。
中医为我国医学精华,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根在于脑,而病症则在于咽喉,属于痰浊瘀阻窍闭[5,6]。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往常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虽然可收获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实际康复效果并不理想,康复时间长,容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7,8]。而随着近几年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也收获了越来越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9]。大量前瞻性的研究指出,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10]。这主要是由于针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的脑局部血流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目的[11]。同时配合针对性的中医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吞咽肌力恢复,同时还有利于患者神经通路的恢复,进而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多数研究结果一致,足以说明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良好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可对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起到更为理想的改善作用,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治疗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