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夏
(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55000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的加剧,市场经济发展进入高速的竞争期。联合国颁布的《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指出:2019年和2020年全球经济将以约3%的速率稳步增长,但经济下行风险在增加。从地区角度看,东亚和南亚经济增速将在全球保持领先,中国经济增长将从2018年的6.6%减缓至2019年的6.3%。
2016年财政部为促进公司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经济转型升级,出台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明确提出: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融合财务和业务等活动,及时充分提供和利用相关信息,支持单位各层级根据战略规划做出决策。这标志着业财融合这一财务管理模式正逐步兴起。
国务院2014年12月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电力体制改革就在不断的持续推进中[1]。在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后,国资委又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开展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内部整合”[2]。到了十九大以后,电力企业更加加紧对思想观念进行改革,市场化进行改革,管理理念、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对企业内部管理机构、运用模式进行改革。在激烈的竞争压力及改革政策持续推进的内、外部环境下,通过云技术的运用,结合企业发展,在财务管理的改革实践中,探索财务新发展渠道,构建一套电网特色的、财务与业务相融入的新财务管理体系。
财政部2016年出台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及2017、2018年相继出台的诸多《应用指引》中提出:通过将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知识理念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从而将会计职能从记录价值向创造价值拓展,从后台部门向业务前端拓展,提升单位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而王在珣在研究中提到:业财融合有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和监控[3]。
业:业务部门,业务活动;财:财务部门,财务管理;业财融合即是将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在业财融合下,财务数据是体现业务活动发生的最终结果,业务活动的成效通过财务数据得到反馈;反之阶段性财务数据是业务活动的发展轨迹、发展过程,业务活动可以通过阶段性财务数据较准确预测其后续的发展方向。
尹国平提到:业财一体化是企业基于提升客户价值运行效率为目的,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应射、数据共享;是对业务流与财务流进行再整合,实现业财协同发挥管理职能,落实内控制度要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4]。
业财融合基于三点基本要素:业务活动、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刘岳华、魏荣等提出:业财融合达到预期成效的必要条件=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信息化制度的建设[5]。基于种种研究表明,业财融合的推进方式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1.数据库的聚集
传统的财务部门职责是对会计账务的处理及财务报表的编报,仅仅将传统财务本质职能在这一载体中进行体现。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财务核算管理已不适用于当代企业需求。大数据财务是指数据量汇聚的财务,数据库的聚集、云技术运用给财务提供对数据进行多方位统计、全方位分析的条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财务会计向管理财务转变;财务岗位的职能向预算管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资产全周期管理、企业发展筹划等管理层进行转变。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库不仅能建立财务数据库,而且能建立业务及财务融为一体的业财数据库,这为更好地进行数据挖掘,多角度分析、统计数据打下基础。从财务方面说,能提供财务角度上的业务数据分析报告,能关注业务将预期的发展趋势,能在过程中对后期财务指标的影响进行预判;从业务方面说,业务活动及其管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注业务管理指标变化,而是从根本上转变为结合财务指标关注业务的效益问题。而业、财两方面的同时转变,可使得企业提高工作效益,保障工作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更大的收益。
2.标准化协同财务流程再造
在企业存续期进入成熟阶段后,其产品及市场占有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这时企业具备一套的固有运用模式、管理方式及内控体系制度,企业自身的业务流及财务流对企业而言已经相对完善、固定。在进行业财融合时,财务的流程化必须进行颠覆性的再造财务流程,该财务流程需要融入业务流相关信息,通过对原业务流与财务流进行融合、重塑,运用协同集成原理,形成全新的一套标准化财务流程。在该流程中,各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间能够相互支持,多维度、对角度的进行业财数据的提取、综合分析、后阶段及全局性预测。各业务与财务数据关系,见图1。
图1 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关系图
在标准化协同财务流程再造中,需对各业务端及财务端的数据的定义、口径、频率进行固化,保障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统一性;在数据存储及调用过程中,需明确存储要求及逻辑路径,调用通道岗位权限,从而得到数据实时同步、按需调用、总体预控。
3.顶层设计
许耀桐提出:“顶层设计”是指“从高处着眼的自上而下的层层设计”,具有应用性、操作性的突出特点,强调执行力,在执行中注重细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6]。
业财融合的管理转型模式是跨越性的发展,一种战略性的突破,推动其转型必须从上而下,由管理层进行下达统筹的规划与明确的任务。原因在于: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而言,业务人员关注的是业务的发展趋势与效果,财务人员关心的是预算情况、成本指标、潜在获利情况,两者关注的方向不同,导致其管控结果的导向不一致。在这一具有本质分歧的两个部门间要建立畅销的融合管理,就必须从管理层对统一战略、明确任务,要财务人员前端化参与,业务人员财务化培训。这样,在统一战略的前提下,才能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才能转变思维观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精细化调整,使业财融合得以较好的推进实施。
随着经济发展,电力企业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国家电网体系框架大规模投入建设,电网项目大资金量投入。在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原先的工程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传统的工程财务模式已不适应现阶段及以后电网工程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业财融合的电网工程财务运用模式是电网工程财务运行的必然转变。
随着电网建设投资加大,传统的财务管理无法适用于现今电网工程财务管理,现阶段电网工程财务管理,是在区域性框架内,需结合区域发展趋势及总体成本预测,加强全面预算管控,对工程成本、进度数据进行精准化管控,及时、迅速地调整其偏差的过程化管控模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果统计核算、资产转固。
业财融合工程财务管理是精准到每一步骤的过程管理。工程财务管理的意义不在于统计工程的最终成本,而变为融入工程的过程管控,业务的实施过程中,从财务的过程指标出发,把控工程预算的轨迹不偏离,“修正”业务中存在的短板,将工程的顺序工序变为闭环型控制体系,从而在控制工程成本的同时,反向管理工程进度,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使工程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完美融合。
电网企业通过不断的业务调整、资源整合,对各工程管理、工程财务管理均形成较好的基础,形成特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为业财融合的推行奠定基础。
工程管理的集中化模式,项目部集中管理,区域性统一协调、统一招投标、统一物资调配,分区域实施运作模式,为工程大数据采集及分段式全局控制提供基础性数据,工程财务集中核算,使工程财务数据集中、统一、标准化,并使其可在不同时间段提取区域及部分财务数据,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指标,纠偏工程成本。这些规范化数据的聚集进一步推动业财融合的快速构建及运作。
ERP系统的介入,多系统的映射、同步、融合,业财融合大战略框架下各业务战略的推进及对应部门思维的转变,使业财融合在电网工程财务上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电网工程分类主要为基建、大修、技改、科技、信息化,通常对电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模式探讨是从科研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决算进程顺序进行分析。现抛开结果管控,从合同管理、物资管理、工程财务管理三方面对业财融合的具体过程管控进行应用分析。
1.业财融合中的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所需物资、施工、还是外委,均需要进行合同签订。传统的合同管理是运用一个常规合同系统,但当合同与财务进行融合后,合同系统就不仅仅是合同签订、存档之用,而是在合同的签订流程完后,其合同总金额、厂家均由合同系统同步到财务系统,此时财务系统收到合同数据的同时,也通过所收到的合同对该合同关联的项目、合同成本进行控制与反馈,从而提高合同的资金支付管理的安全性。
业财融合后的合同管理效果体现在控制合同数据端口的无缝衔接上。工程概预算总控合同系统中合同的拟执行成本;合同签订后,同步到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当业务达到付款条件后,由业务体统发起合同支付核算流程,关联合同系统中该合同后,传递到财务系统进行账务核算与资金支付,从而做到合同在“业务-合同-财务”系统中的一一匹配,确保合同准确性;当财务系统款项支付时,支付及剩余款项情况同步反馈到合同及业务系统中,实时更新合同及对应项目概预算合同项执行及支付情况,使合同在工程业务、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做到精准管理、精准控制。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关系见图2。
图2 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关系图
2.业财融合中的物资管理
电网工程项目主要由工程+物资两大块构成,物资是电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物资纷繁复杂、数量巨大、品类众多等特性,加上对工程物资来说频繁的领用、退库、合理或不合理的损毁等因素,使得就财务来说对物资处于被动记录,错记、漏记等不完整记录状态。
物资管理主要体现在物资的购买、领用、库存三方面。购买流程涉及相关合同的签订、发票的开具、到货的验收。业财融合数据的融合,通过将合同(合同系统)、发票(资产系统)、及入库单(物资系统)同步到财务系统,通过“三单匹配”后形成物资申请单据的财务流程,并在核算完毕后将结果反馈到三系统中,从而保障其物资购买管理有效性。“三单匹配”结构见图3:
物资的领用流程包含了物资领料及退料两大环节。业财数据及流程融合后,物资系统生产物资领料单或退库单的同时,向财务系统推送该笔生产单据,财务系统接受后包含工程概预算控制范围内的单据及金额生成关于工程项目的财务凭证,并将结果反馈到资产系统中对该工程执行成本进行更新,从而在确保物资及财务数据一致的同时,也确保了工程中涉及物资领用执行成本的正确性及入账的及时性。物资领用管理流程见图4:
图3 “三单匹配”结构图
图4 物资领用管理流程图
物资的库存管理处理实际库存管理外,还包括在对库存及需求计划的衡量下,作出下一步需购进物资的计划及时间安排的管理。在业财融合的条件下,因对物资购买与领用的管理准确、及时、高效,所以在物资库存管理方面更加准确、便捷,即使投入较少的人力、精力与时间,也能获得精准、高效的管控效果。
总而言之,业财数据融合、相关业务流节点的无缝衔接、相互反馈使得物资数据在物资、资产、财务三系统中均实施同步自动更新,从而确保物资记录的准确性与正确性;确保工程项目对物资领、退情况的清晰性,避免物资大规模盘赢、盘亏现象,从而确保工程物资执行成本的正确性;确保资金管理安全,因物资款项支付情况及时从财务付款反馈到物资系统,避免漏付、重复误付款项事项发生,保障物资款项支付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3.业财融合中的工程财务管理
对电网工程财务管理来说,最大的重点是工程执行成本的控制。传统的工程财务对工程执行成本只能取得记录的作用,仅仅是事后的记录核算。业财融合的的管控模式,对执行成本的管理从原先的“事后记录”演变为 “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管理”管理形式。
(1)事前计划
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将财务管控提升到业务前,将财务与工程业务相融合,使项目的规划在考虑项目的多方因素外,同时接受财务管理的驱动。财务需根据企业财务指标、预测性计划、企业运营情况及管理效益给出的预安排成本总量,在成本预测总量确定的情况下,更具项目投资规模及可行性分析后,才得出项目的投资计划。这样的融合管理过程不仅有利于作出合理的电网规划工程,而且进行了效益最大化的工程成本总预算,更好的提升公司运营效益。业财融合下各专业制动投资计划关系图,见图5。
图5 业财融合下各专业制动投资计划关系
(2)事中管控
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工程概预算管理贯穿于工程各阶段。就工程控制数而言,因概预算的录入并同步于各系统中,使得执行成本在发生期初进行流程审批时,当单向成本费用超过其单项控制数时,审批流程无法推进,该项成本业务不能允许发生,从而达到对执行成本事中控制的效果。无论是合同签订还是零星发生,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物资领购,只要需要计入工程成本,就必须在概预算分解的控制范围内,从而使执行成本的管理更加精准、高效。而工程实施阶段执行成本的精准控制与成本数据的及时记录,使得工程竣工及转资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得到很大的加强,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对工程执行成本管理真正实现事中成本控制。工程概预算控制各阶段、各费用、各成本节点图,见图6
图6 工程概预算控制节点关系图
(3)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是传统的工程财务管理,即指工程核算与竣工决算专资工作。虽然是传统的工程财务工作,但在业财融合管理模式下,最大的实施成效体现在工程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工程决算、转资的及时性、数据的准确性及账务与卡片匹配的一致性上。这是由于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融合,保障了工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从而确保工程财务工作的及时性、相关数据准确性;而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同步,确保了账务与资产卡片匹配时的一致性。
业财融合的工程财务管理是全局性的财务管控,是在原始“事后管理”的工程财务的基础上加入“事前计划”与“事中管控”。推而广之,业财融合是财务管理转型的必然趋势,在进行运用时,需根据行业性质不同、公司实际情况不同,业务面临问题不同,结合其业务及财务管理制度、现状、流程等诸多因素,构建属于该业务自身的业财融合模式,并在运用中不断进行探索、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