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的反思与重建

2020-05-24 08:15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文文体维度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的反思

(一)反思教材——内容体系僵化

目前大部分应用文教材对内容体系的构建,基本采用本科教材甚至是文秘专业教材的方法,即按使用目的和行业领域等分为党政公文、事务文书、日用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科技文书等。这一体系由来已久,但对于很多高校的教学来说,弊端有三:一是部分类别不实用。比如行政公文,大多数教材默认的使用主体一般指党政机关,案例也通常是政府公文。该类应用文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不实用。当前公务员考试要求大专学历以上的职位逐年减少,高职毕业生选择到政府单位就业的较少。类似的类别还有法律文书、经济文书等。二是各类别之间相互割裂,不能反映真实情境中,公务、事务、私务相互穿插,甚至相互影响的情况。

(二)反思教法——教学情境片段化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会通过语言描述、图画、演练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应用文使用的某个情境,比如简历的使用情境——面试现场,但往往会止步于这个单一片段,忽略了面试情境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对简历的重要性体会不够,也无法理解“招聘——应聘”的流程逻辑和礼仪规范,素质层面的教学目标就会落空。

(三)反思教评——评价方法套路化

虽然好的方法往往是“套路”化的,是可以复制、推广的,但完全照搬或者只是照搬不可行。目前常见的应用文教学评价是“练习——改错——打分”。这个“套路”对于高职院校的应用文教学评价来说,弊端有三:一是多注重知识层面的评价,无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能力和素质层面的表现;二是只抓住了“写作要写”这一重点,却忽略了“一些应用文不需要写”的情况。

(四)反思学情——学习目的功利化

笔者任职学校多次就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校内学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能够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但对于“重要”的判断,存在两个局限:一是局限于部分必须要“写”的应用文,比如简历、总结、申请书等;二是局限于知识层面,而忽略了能力和素质层面的重要性。这两个局限反映出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有简单的功利化倾向。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的构建,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过程导向

构建“应用情境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课程架构体系。从职业工作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并安排课程内容。

(二)行动导向

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明确学生第一行动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能力本位

以培养学生内化的职业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自信,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四)以人为本

以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明确应用文写作不仅是在教写作,更是在教认知,教做事,教共同生活,教如何生存和发展。

三、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的构建,可采取“二维内容体系+真实应用情境+模拟游戏任务”的实施策略。

(一)二维内容体系

此处所谓的“二维”,是指以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文体维度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以二维结构清晰明确地呈现应用文的内容体系。以往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体系,多以文体本身的不同特征为划分依据,只注重横向维度上的构建,但因为应用文文体多达30 余种,却缺乏合适的特征作为统一的分类依据,导致横向维度的体系构建不能一以贯之。如表1所示,7种应用文类别(单元)却有3种分类依据。这样的分类并未串联成线,不同的点(单一的应用文文体)之间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系。最终,学生即便知其然,往往也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快速形成清晰的应用文知识结构。

从使用主体的角度出发,纵向的时间维度一直存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境下,主体根据需求使用相应的应用文。以时间维度划分单元操作性更强,因此也就更加清晰和明确。大学生作为主体使用应用文的时间,入学即开始。从最初的学期学习计划、大学生涯规划,到期末总结,再到之后的入党申请书、社团竞选演讲、实习报告,一直到邻近毕业时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等,纵向维度可以一以贯之。毕业后的职场历程更是如此,从求职,到入职,再到升职。因此,应用文写作课程应以学生学习、求职、工作/生活的人生经历过程为主线,以重要时间节点划分阶段,一个阶段即为一个单元,共分为“校园应用文”与“职场应用文”两大单元。

以二维结构契合学习和应用基本逻辑。首先,“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发生与建构的过程,是由‘逻辑的动态运行’所指向的那个思维过程来决定的。”如果说应用文各类别内容的学习,还停留在知识层面,在时间维度上展开知识学习,就更能到达思维层面。二维结构更能体现知识与思维的内在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再者,事物发展具备“螺旋形上升”的特点,应用文之应用也是如此。不同时期和情境下,主体可能需要使用同一种应用文文体,比如计划,大学社团工作计划和企业月度工作计划同为工作计划,写作内容、写作方法以及侧重点却不同,再如总结、策划方案、报告等。大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职场人士,对应用文的理解和应用也会有所变化。教学时只讲一种计划,或者揉到一起讲,无法触及这种变化。这就要求,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设置该阶段需要学习和应用的文体,不以单一的文体分类为窠臼。如表2所示,以时间纵向维度和内容横向维度结合构建的课程体系,实现以线串点,由线带面,可以形成完整的二维结构。有了“面”,学生这一主体才能立得住,学得通,用得好。

(二)真实应用情境

情境式教学法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李吉林结合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赋予情境教育以“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等鲜明特征。为具备该四项“特征”,本文所谓“真实”的应用文写作应用情境,有以下三层内涵:

第一,指应用文情境的真实,指向文体本身,是文体的真实。以简历为例,简历是对个人形象、基本信息、经历、技能等方面的集中展示,这是简历制作的基本情境;

第二,指应用文应用情境的真实,指向应用文应用情境,是情境的真实。此时,简历即求职者在应聘,用人单位在初选和面试时招聘人才的一种工具和依据。

表2 二维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体系

第三,指应用文应用背后的需求的真实,指向应用文情境背后的事务,是事物逻辑的真实。此时,简历是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下,市场规范化、信息化运转的必然要求,是市场主体中企业和人实现有效联系和组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策略就是,在实现第一和第二层“真实”之外,着力呈现第三种“真实”,并遵循“第三—第二—第一”的先后顺序,做到真正的需求导向,理清应用文的“前世今生”,让应用文“活”起来。

(三)模拟游戏任务

游戏是大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游戏是虚拟的,但背后的模式和逻辑来源于现实。游戏中“做任务”“闯关”等模式契合了真实人生中人们追求进步和胜利的心理特性。大学生喜欢游戏,跟其“玩性”有关。研究表明,“具有显著玩兴特质的人能找到新的视角看待严肃的话题,且更倾向于拥抱挑战,也更有能力应对失败,能够更勇敢地挑战未知、面对挫折。”应用文课程按时间线和情境安排教学任务,接近于游戏的“任务性”便凸显出来,再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玩性”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动力。

由此,本课程将两大单元分别改造为“我的大学”和“职场人生”两个游戏,将教学任务包装为游戏任务,不同任务即为不同关卡。如此学生更为熟悉,也更容易接受的游戏角色,提前进入大二、大三、求职者、职场人士等未来角色,角色完成创作答题、找碴、选择等任务,解决各类问题,直至“通关”。

猜你喜欢
应用文文体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关于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