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改变以往一些幼儿园过度关注安全造成的教师包办代替,低估幼儿能力等现象,我们鼓励教师用课程的视角去解决生活问题,深挖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从而真正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自主进餐是幼儿园重要的生活活动内容,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提出了改造儿童观和教育观的第一步支架,其中支架四——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提出: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教师只是服务生之一。那么,幼儿园如何开展自主进餐活动,让生活活动更有趣,并更能促进幼儿成长呢?
一、自主进餐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的自主进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幼儿在自主进餐时,教师会在安全上束缚幼儿,觉得幼儿自主进餐会存在安全隐患,忍不住会包办代替;餐具选择不合理,冬天时仍用不锈钢碗盆,饭菜很快就会凉,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人员分工不合理,教师和保育员没有明确分工,存在消极怠工现象;就餐环境没有特别设置,仅仅是桌子、椅子,保育员及教师有时还大声斥责幼儿吃饭太慢、制止幼儿间的交流;餐后没有给予幼儿收拾整理碗筷的机会,保育员直接收拾完后擦桌子,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自主进餐教研活动,讨论自主进餐的价值,探索适宜的有效实施自主进餐的策略。
二、实施自主进餐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制订食谱,激发自主进餐愿望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的成员要懂得儿童营养的基础知识,定期组织讨论,保证幼儿食谱多样化。幼儿园一餐两点的制订不仅要讲究合理搭配以保证幼儿膳食平衡,还要讲究色、香、味、形及品种多样化。比如,上午点心中的牛奶和豆浆要轮换,谷类食物如饼干、面包要经常更换种类,午餐的主食要米面交替吃,面食花样也应经常翻新,午点中的水果、糕点、自制点心要多更换。此外,幼儿园还应该关注一餐两点量的提供,比如,一包饼干、一个花卷、两片水果、三颗圣女果等,引导幼儿学会按数取物,促进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二)做好餐前准备,确保自主进餐实效
1.注重餐具提供的适宜性
实施自主进餐应重视餐具的选择,充分考虑幼儿的感受,配备带有保温功能的手推车、数量充足的饭铲和勺子,以便有效减少幼儿排队等待的现象。为幼儿餐后分类提供盛放碗、筷子、勺子及残羹的不同大小的收纳盆等,方便幼儿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餐后整理。经过反复尝试与实践,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园使用的餐盘表面较浅,刚盛好时因为太烫幼儿不好端,到了冬季表面又因为散热快,不容易储存热量。因此, 笔者建议使用碗,特别是一些中间有真空层的碗,既能保暖又方便幼儿端拿。此外,不应为了锻炼幼儿使用筷子的能力而只提供筷子,可以同时提供筷子和勺子,让幼儿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自主选择进餐工具。
2.注重人员分工的合理性
科学的人员分工是实施有序自主进餐的保障,我们要求保育员做好餐具消毒及饭菜供应工作,在每日进餐前30分钟开始准备,配置好消毒水,将餐前准备桌和手推车擦好备用,检查餐巾、餐盘是否消好毒,消好毒的餐具应盖上消毒布,防止灰尘、蚊虫进入。一名教师在幼儿进餐前30分钟组织幼儿听音乐或故事、餐前谈话等,避免过度兴奋或出汗。另一名教师在盥洗室负责照看幼儿洗手,等到最后一名幼儿洗完手后,收拾好毛巾,拖干地上的水渍,整理好盥洗用具,出来和其他保教人员同时照顾幼儿进餐。明确的人员分工能够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注重餐前谈话的有效性
餐前谈话环节,我们转变以往“教师讲”的惯性思维,紧扣“讲什么”“谁来讲”,将谈话的权利交给幼儿。幼儿可以分享家庭中的趣事,也可以介绍今日食谱,还可以对餐前的游戏活动中同伴的游戏行为或新的游戏玩法进行评析。还有的幼儿园开展了餐前播报活动,幼儿和家长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多种途径搜索菜肴的相关资料,在餐前用俏皮而幽默的形式向同伴介绍菜名和营养价值。例如:“有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多吃这些小虾米,长大后就可以像它们一样自由自在地游泳了。”“海带从遥远的大海里来到我们幼儿园,就是为了给我们送营养的。”“木耳是大地的耳朵,蘑菇是大地的雨伞,吃了会让我们变得更机灵。”有效的餐前谈话,不仅能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更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关注餐时组织,培养良好进餐习惯
1.营造温馨环境
我们努力营造一個温馨、舒适的物化环境:保证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餐桌与食具清洁美观;餐前组织幼儿一起阅读,一起做手指游戏;进餐中播放舒缓的音乐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静静地享受用餐。我们还十分关注幼儿的心理环境:指导幼儿进餐时,保教人员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讨论饭菜的好坏;鼓励幼儿细嚼慢咽,不催促幼儿“快点吃”,告诉幼儿“别着急,慢慢吃”;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和刺激食欲的话,如“今天××小朋友吃饭有进步。”“今天的饭菜真香啊!”等等;对于食欲不好的幼儿,则耐心鼓励,不比较、不强迫,并与家长探讨分析幼儿不爱吃饭的原因,寻求促进幼儿食欲的良好办法。
2.优化过程指导
幼儿园实行半自主和全自主相结合的模式,杜绝保教人员的包办代替行为。小班以教师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主,中、大班以自我服务及为他人服务为重点引导幼儿自主进餐。幼儿园保证按时按量供应幼儿饭菜,盛餐过程中减少教师干预,鼓励幼儿按需取餐。幼儿根据个体需要自主取好饭菜后,由过去整齐划一的统一用餐,转变为谁打好饭菜谁先吃的进餐模式,既保证了饭菜的温度,又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幼儿园定期观看班级自主进餐的视频,针对出现的排队等待、行走路线等问题,协调解决的办法。教师和幼儿一起制订进餐规则和公约,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就餐过程中重点培养的是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教师要及时提醒其一口饭一口菜,细嚼慢咽。对于部分幼儿长期形成的吃饭挑剔、边吃边玩、含饭等不良饮食习惯,一是采用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法,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故事中的人物树立榜样,同时请吃饭干净整洁、动手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吃饭的样子给大家看,从而让依赖性强的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吃饭;二是采用座位调整法,把吃饭慢的幼儿同吃饭快的幼儿混搭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快乐进餐的氛围,从而使得这些幼儿自主改变进餐习惯。
(四)不忘餐后整理,增强自我服务意识
实施自主进餐后,我们打破餐后整理工作都是由保育员负责完成的模式,引导幼儿将自己碗里吃干净,用毛巾擦嘴后,将自己的碗、勺、毛巾轻拿轻放、分类摆放到贴有相应标识的盆子里。值日生轮流擦桌子、排椅子,培养热爱劳动、乐于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餐后由教师组织先吃完的幼儿根据意愿选择看图书、捏橡皮泥、搭积木、小组游戏等小活动,以免影响未吃完幼儿的情绪。等所有幼儿都吃完后,一起饭后散步,促进食物的消化。
实施自主进餐,体现了教师放手、幼儿自主的理念,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由一个个细微的生活片段组成的,入园、喝水、盥洗、如厕、进餐、午睡等环节,正是幼儿成长所需要的活动。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像组织幼儿自主进餐活动一样,在其他生活活动中,同样为幼儿创造更多自主选择、主动创造的机会,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将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融于生活、回归生活,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