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淑芳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初中开始古诗词教学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练含蓄的语言特点。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篇目较多,题材丰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目前的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理念和方法有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要走出这些困境,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意境。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普遍问题
首先,古诗词教学有明显的功利性,忽略了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传递,导致古诗词的美感大大降低。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面临升学压力,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侧重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比如,诗词中某一个字的用法、诗词结构的特点、创作背景、文学常识等,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但古诗词的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是完整的一个整体,忽略感性认识会降低古诗词的美感,丧失古诗词的韵味,并且也限制了学生情感的表达,不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导致古诗词的教学总是呈现出一种教师讲解过重、学生学习被动的状态,影响了教学效率。
其次,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比较刻板、教条。教师在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情况时,总是让学生进行背诵或默写,这种方式完全是为了应对考试,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得到较高的分数。语文考试中对古诗词的考查也十分死板,没有灵活多变的题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古诗词的趣味,难以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也削弱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的解决策略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尊重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性理解与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热情,用自己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乐趣,意识到学好古诗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更具体地说,教师要在教学中创新诗词教学的方法,例如,(1)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古诗词教学,在教学新的古诗词时,和学生一起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态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诗词语言的美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配合播放轻音乐或其他的背景声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吟诗作赋的感觉。(2)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应用传统的游戏模式进行诗词的教学,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侧面促进学生阅读和记忆古诗词的兴趣。最常用的一种游戏方式是飞花令,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游戏,哪一个小组说出的诗句最多即为胜利的一方,以“月”为例,哪个小组说出的“月”字的诗词最多就可以成为这次比赛的胜者。初中阶段关于“月”的诗词很多,如《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归园田居》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3)运用知识竞赛的方式,开展古诗词文学常识的教学。古诗词的文学常识是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但古诗词文学常识内容较多,背诵古诗词文学常識的难度大,且容易让人觉得枯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既能够增强文学常识的趣味,也能强化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专门的一节课模拟学生喜欢的知识竞赛类节目,学生可以自己参赛,也可以小组形式参赛,获胜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奖励,这种方式利用了初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既满足了学生求胜的心理需求,也强化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记忆,具有良好的效果。
针对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必须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在诗词中的具体意思。比如带领学生读新的古诗词时,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画出其中的生字新词和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其次,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古诗词。再次,要细心地琢磨和领会古诗词的布局谋篇。接下来带领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体验古诗词的情感。比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侧重于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诗词情感教育,让学生深刻感受诗词的魅力,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立鹏.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专题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2]陈琳.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0.
[3]赵晓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科技资讯,2020,18(13).
编辑 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