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这个社交网络泛滥的时代,我们大概已经成为了名至实归的孤独症患者,自然已经脱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与人的距离不断拉大,人与自然的距离不断拉大正将我们仅存的向上心理吞噬,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只是被一串又一串的数字包围着,麻痹着我们的神经。仅仅是低头看着手机,缺乏与人交流更缺乏与自然的交流和对自然的探索。于是我们开始反思,反思自己这样病态的状态,病态的生活,我们渴望拥抱自然与人交流,我们渴望在自然中找到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可以缓解日常生活压力的场所。所以我希望在景观的设计带给人心灵的震撼,通过生态修养公园景观设计,以人的感官的触动进而去感化人的内心。通过景观达到修养人的身心,调节人的病理状态。促进人与人以的交流互动,以及人与自然的亲近。
【关键词】生态;城市公园;公园设计
1研究背景
城市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在各个方面满足了人民的各种需求。但是人类带给自然的伤害也是无法想象的,主要体现在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何在保护城市生态的同时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经济的提升,车辆的增多导致道路的拥挤同时人们迫于生活的压力导致无暇顾忌周边的风景,城市绿地空间越来越少,人与自然之间变得越来越疏离,在这种情况之中人们渴望寻找一个自然空间和应该属于自己的精神场地。所以如何将人与自然有机的融合起来,在最小改动场地自然情况下满足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需要,充分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想法。所以通过自然的形式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的需求就显的尤为重要。
当代人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的问题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抽象,仿佛是在分离但其实是永远也分离不了的,大数据时代,电子屏幕正在榨干我们作为自在人的最后一丝活力,生活压力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想办法通过生态来缓解我们自己日常生活的压力。面对不同地址选择如何处理好水与陆地的关系也就是驳岸的线形处理问题,怎样与人流动线的有机结合问题以及是否设定沿线跑步带等问题值得深思。如何更好地在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下满足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是我们必须要考量的东西。
2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探索
所以在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中,前期调研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对城市区域气候的大范围分析。通过对所选区域的场地周边的周边居民位置分布散落制定合理的路线,以及对居民的年龄、职业、爱好等进行调研,可以更好的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调控。充分合理化每一块场地的利用率,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如老年人和儿童是公园的主力人群,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去享受公园带给他们的乐趣,在相应空间的建造中,儿童与老年人的休憩场所要更多一些,相对中年人与青年人来说大部分需要学习和工作,对公园的需求是按时间段来进行划分的,通常为放学后,下班后,晚饭后以及周末的时间为主。所以公园的游憩、运动空间在时间和空间的合理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2.1设计延展
通过对所选区域的地理位置、季节性与气候、居住人群、交通分布等方面的分析,能够对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更好的进行定位,为接下来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经历过合理的分析与前期调研后,进行真正的设计前,我们应该去寻找更多相关案例去分析对比,就好比我们以城市生态公园为基础进行设计,我们应该去借鉴更多的有关生态公园的建造案例,在不同的案例中寻找依据与自己设计的地块区域相结合的点进行改造与设计从而形成适合所选区域的生态景观设计。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参考不同景观设计的理性思维,通过线性的规划中有条理的进行设计,也要对各个空间节点的设定也理性的思考,充分考虑当下地形形式以及居民的分布情况布置合理的空间规划。
2.2设计探究与结果
在完成以上设计的必要步骤后,我们渐渐产生了自己的设计想法,构成了自己的设计理念,针对生态公园的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说到底景观设计规划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形式来揭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中的本质和规律。完整地表达出设计师的个人意愿并且被游人所接受的关键在于景观设计表达。通过抽象的逻辑性表达或者非逻辑的表达的一种形式来理解。所谓的理性表达方式就是通过时间、事件、人物等作为线索展开空间。点、线、面的不同的集合方式。目的要求景观设计要解决的有生态、行为、空间、文化等意意义。设计师要借助一个完整的空间表达自己对于环境的理解以及对形象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视觉、触觉等设计体验行为创造性出让人们更加清晰地感受“生态人文”的景观体验。
3结论
利用景观环境的变化带给人类身心变化,通过美好的景观环境调节人的身心健康真真正正的做到充满生态气息且休养人心的公园。
通过景观设计解决一些问题如在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下,我们应更加努力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用景观设计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漠视,从而正真意义上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景观构架的总体设定力求更加完美的促成人與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便是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的景观设置来修养人的身心。通过景观对人心里和生理的进行自然调节作用,促使人们在这个发展快速并且精神疲惫的年代学会拥抱自然,感受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自然生态中休养身心,完善自我,促进人与自然更好的发展。
由此,我们在生态公园的设计中,便可以更加自如的进行区域的划分也就是功能区的布局,通过大范围区域的划分来进行道路的合理布置,依次细化自己的设计,由大及小一步步进行深化。
参考文献:
[1]韩蒙.共享理念的现代意涵、价值考量与社会主义趋向[J].北方论丛,2017(04).
[2]张紧跟. 参与式治理: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的趋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14(06).
[3]青山周平.400盒子的共享社区[M] .世界建筑导报,2016.No.173.
[4]张恒,韩网,林鹏,李媛媛. 共享经济下城市空间的更新活化研究与思考[M].建筑与文化,2019.
[5]张彬.共创与共享:社区时代的场景洞察[M].中国广告,2016.
[6]罗小未.上海新天地—旧区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与开发模式的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董可心(1996.11.26),女,汉族,河北承德,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级研究生在读,硕士学位,专业:风景园林,研究方向:宜居城市园林设计。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