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张俊立,马一丹,唐蓬
(1.南充中心医院,四川 南充; 2.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四川 南充)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2010 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1]。肥胖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2]。在校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到成人的特殊过渡时期,大学生的体重情况是否与成人的体重情况一致。为了解这一情况,本研究于2019 年以四川省南充市三所大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BMI 及对自身体型评价等问题,了解大学生体重现状及对自身体型评价,为正确指导大学生科学管理体重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南充市三所大校2014-2018 级大学生600 名作为研究对象,参与调查的对象均无重大疾病。
1.2.1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格,按照《2010 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调查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对自身体重的评价。其中身高、体重的测量分别采用质量认证合格的身高仪、体重测量仪,每日分别使用砝码、钢卷尺校准。
1.2.2 体重的判定标准
根据2013 年我国的《成人体重判定》标准[3],将BMI 作为判定调查对象的肥胖状况的指标,BMI= 体重(kg)/ 身高(m)2,BMI<18.5 为体重过低,18.5 ≤BMI<24 为体重正常,24 ≤BMI<28为超重,BMI ≥28 为肥胖。
1.2.3 质量控制
课题小组所有参加测量身高、体重的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随机抽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调查,明确操作规范和流程。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调查表的方式,采取双录入核查比对方式录入数据,以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用Microsoft Excel 2018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 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00 份,回收问卷共594 份,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537 份,有效率为89.5%,其中男生129人(24.02%),女 生408 人(75.98%)。 年 龄17~26 岁,平 均 年龄(20.047±1.522)岁。
本次调查的大学生BMI 14.2~32.65,平均20.48(±2.68)。BMI结果显示体重过低118 人(22.0%),体重正常365 人(68.0%),超重49 人(9.1%),肥胖5 人(0.9%)。大学生体重过低率高,肥胖率低。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BMI 情况[n(%)]
具体分析女生的体重情况,体重过低的女生共103人(25.2%),体重正常的女生共272 人(66.7%),女生超重共33人(8.1%),没有肥胖的女生。可见在女大学生中体重失衡的人数处于高水平,女生体重过低的比例远高于超重、肥胖,女生体重异常以体重过低为主。男生体重过轻的人数共15 人(11.6%),男生体重正常共93 人(72.1%),男生超重共16 人(12.4%),男生肥胖共5 人(3.9%)。可见男大学生体重异常比例较高,以体重过低及超重为主。女生体重过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P<0.05),女生体重正常、超重的检出率低于男生(P<0.05)。见表2。
表2 女生与男生BMI 情况分析
对自身体重的评价,在体重过低的女生(103 人) 中,其中仅44 人认为自身体重过低,占体重过低女生的44%;而有57 人认为自身体重正常,占55.34%;2 人认为自身超重占1.94%。可见体重过低的女生有超过一半女生对自身体重的评估偏重。体重正常的女生共272 人,有7 人认为自身体重过低(2.57%),212 人认为自身体重正常(77.94%),43 人认为自身超重(15.81%);有10 人认为自身肥胖(3.68%)。可见体重正常的女生中也有一部分女生倾向于体重偏重的评价。体重超重的女生有33 人,无人认为自身体重过低,认为体重正常的仅2 人,占6.06%;认为超重的有17 人,占51.52%;有14 人认为自身肥胖,占42.42%。超重的女生偏向于体重偏重。证明本次研究中的女生对自身体重认识错误率高,更倾向于体重偏重。见表3。
表3 女生对自身体重的评价
本此研究体重过低的男生共15 人,其中仅9 人认为体重过轻,占60%;有6 人认为体重正常,占40%。体重过低的男生中偏向于体重偏重的评价。体重正常的男生93 人,有13 人认为体重过轻,占13.98%;有73 人认为体重正常,占78.49%;体重超重的男生有5 人,占5.38%;认为自身肥胖有2 人,占2.15%。体重正常的男生更偏向于体重偏轻的认识。体重超重的男生16 人,有1 人认为体重过轻,占6.25%;有3 人认为体重正常,占18.75%;有8 人认为体重超重,占50%;有4 人认为肥胖,占25%。体重偏轻、体重偏重的2 种观点在超重男生中占有相同的比例。体重肥胖的男生共5 人,有1 人认为体重过轻,占20%;有2 人认为体重超重,占40%;有2 人认为体重肥胖,占40%。肥胖的男生更偏向于体重偏轻的评价。男生对自身体重评价的正确率低,男生倾向于自我体重偏轻的评价。见表4。
表4 男生对自身体重的评价
本研究的537 名大学生中体重过低22.0%,超重9.1%,肥胖0.9%,说明体重过低率高,超重、肥胖率低。本次研究的超重率高于刘丹等[4]等关于湘南地区在校大学生超重肥胖情况的调查,而超重肥胖率低于徐划萍等[5]关于大学生超重肥胖率的研究。说明不同地区大学生的体重情况有所差异。
从性别上来看,其中女生体重过低处于高水平,男生体重过低及超重都处于较高水平,男女生肥胖率均低。女生体重过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低于男生,性别之间存在差异(P<0.05),与于芳[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对自身体重的认识上,女生更倾向于体重偏重的评价,在103位体重过低的女生中有55.34%认为自身体重正常。男生更偏向于自身体重偏轻,体重正常的93 位男生中有13.98%的男生认为体重过轻,也有部分男生认为体重偏重,体重正常的93 位男生中有7.53%认为超重或肥胖。这可能与社会流行“以瘦为美”的审美观有关[7]。女生更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受“以瘦为美”风气的影响较深,而男生更偏向健壮的体格。还与同伴、媒体、工作单位等产生的社会文化压力有关[8-10]。同伴贬低或嘲笑体型偏胖的人,大众媒体夸大宣传以瘦为美观点及对超重肥胖者的负面宣传,部分工作单位在录用人时对形象的要求偏向于苗条瘦美。这些社会压力让人们对自身体重的满意度降低,并且使正常体重的人产生对自身体重满意度的变化,尤其对女生的影响更明显。
本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对体重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缺乏对自身体重的正确评价。这与大学生对体重健康的相关理论知识较匮乏有关。大学生是社会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大学应加强对大学生体重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社会也应重视塑造大学生健康学习成长的理念。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11],因此,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影响作用,宣传正确的体重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