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

2020-05-22 00:03邹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竖式笔算计算方法

邹军

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能引导学生高效参与数学学习,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然而在乡村很多青年教师的数学课堂,出现大量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活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最终不想学也不会学,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本文以一位乡村青年教师执教的西师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课为例,反思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粗浅谈谈自己的感悟,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一、课堂实录回顾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教室有什么变化?

生1:多了几位听课的老师。

生2:新安装了电灯。

生3:老师穿新衣服了。

……

几分钟后,老师直接出示学具盒,并抽生上台数,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揭示课题(此环节共用8分钟)

(二)新知探究

1、师生回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有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12×14的计算方法。

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生1:把14分成7×2,先用12×7=84,在用84×2=168。

生2:把12分成3×4,先用14×3=42,在用42×4=168。

……

老师对学生汇报不作任何点拨,导致学生计算方法走向另一个极端(将12或14分成几乘几)老师急了,马上引导学生看讲桌上的学具盒:左边有几盒?右边有几盒、分别会算吗?

生:12×10=120(盒)12×4=48(盒)120+48=168(盒)

4、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竖式,抽生上台。

生板演:12×14=1248教师直接否定。

5、教师直接讲解竖式格式。(略)

6、学生完善竖式写法。

7、小结计算方法。

(三)練习巩固

1、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抽生上台板演。

学生刚做完一道算式,下课了。

……

课后反馈,全班43个同学,只有5个同学作对,不到10%。

我不断反思,出现以上情况,为什么?

二、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

(一)巧用新旧知识联系,迁移学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基础上深入学习的,课例中的老师没有充分抓住数学知识新旧联系,巧设铺垫迁移学习,而是另起炉灶,让学生没有目的地盲目合作学习,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如果在复习引入环节,先简单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为新课的探究活动巧妙地搭设阶梯,再让学生在新课探究环节,根据知识迁移先自主探究计算过程,合作交流算理和书写格式,不但能高效掌握笔算方法,更能培养学生迁移学习的能力。

(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有效建模

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因此教材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数形结合,为学生学习探究提供必要的素材。教材在第8页上有一幅插图:左边10盒卷笔刀,右边4盒卷笔刀,每盒12个,求14盒卷笔刀一共有多少个?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引导学生先算10盒卷笔刀的个数,再算4盒卷笔刀的个数,最后将两次计算的结果合起来。在竖式探究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字与直观的实物或情境图有效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抽象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而课例中的老师没有抓住教材的编写意图,一味的让学生盲目试做,学生无功而返,最后导致练习的正确率不到10%。

(三)精准设计探究问题,聚焦本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学生的思维。课例中的老师课堂提问太随意,导致整节课结构松散,学生思维凌乱。本课可围绕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设计如下探究问题:“根据情境,你认为如何计算12×14的结果?怎样在竖式中清晰地表示出每一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总之,数学课堂中,探究问题要有启发性、导向性和准确性,既不能太广,指向不明确,也不能太细,禁锢学生思维,更不要太泛。要结合探究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细化的设计每一类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学习方式合理多元,适时调控

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提高数学课堂的参与度。以本课为例,学生已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口算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可让学生结合情境,先独立探索计算方法,自主尝试竖式书写,再小组交流算理算法,互相取长补短,最后全班展学,提炼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课例中的老师也尝试着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12×14的计算方法,但效果不好,其原因是在合作学习之前,老师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对12×14的算法是一片空白,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只能是形式上的交流。

(五)灵活面对教学生成,以学定教

数学课堂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有思维的人,并且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在课堂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课堂“生成”的问题:学生答错问题、一开课有学生就说会做了、学生对心中想法表达不准甚至偏移等等。面对这些现场“生成”的资源,我们要学会因势利导,灵活应对,做到“以学定教”。本课例中,教师在讲解12×14竖式中先算12×4=48后,让学生尝试补充后面的竖式,然后抽生板演,结果一生板演错误竖式:12×14=1248。这时,老师可抓住学生的错误竖式,追问竖式中1248中的12是怎么来的,然后引导学生把第二次乘得的12(实际上是12×10=120)另起一行,和第一次乘得的48分开,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两次计算的结果。这样不仅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还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地设计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课堂活动,并在教学中及时调控,灵活驾驭,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竖式笔算计算方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怎样做将格子乘法与三位数乘法笔算相结合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第二重要极限的几种计算方法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怎样笔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