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开展策略的探讨

2020-05-22 13:51苏彩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预习问题小学数学

苏彩霞

摘 要: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改变灌输式教学形式,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与个性化发展。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切实学有所得。在此,本文基于一定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以情境调动调动学习情感”“组织问题探究活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几方面出发,展开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预习;问题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想取得切实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作为重中之重。而且,教师必须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同时开展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运用。下面,本文就具体从四方面出发对小学数学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

小学阶段,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合理预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学习课堂知识之前对教材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是十分有益的,比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听课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做好预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理解和分析新知识的能力。如今预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已成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受到了教育界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之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定的预习导学案。导学案中有一些问题设置,如“什么是圆柱”“生活中有哪些圆柱和圆锥形的物体”“根据教材思考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尝试探究一下它们的面积应该怎么求”等等。当然,教师没有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全部完成导学案中的所有问题,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只完成简单问题即可,能够通过观察与思考对圆柱与圆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完成一些较难的问题,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最有效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同时,也能够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二、以情境调动调动学习情感

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可以说,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的情绪,使其逐渐对数学学习抱有一种积极情感,不仅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事实证明,情境的创造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手段,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和学生实际,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

例如,还是以《圆柱与圆锥》这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及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圆柱与圆锥的展开过程、制作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出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圆柱与圆锥的一些特征。如此一来,不仅利用多媒体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也扩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明显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一课时,教师也在课堂上创设了游戏情境,即教师事先在教室里藏几个笔记本,然后让小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快速地找到。教师的提示和位置的知识有关。最先找到的学生就可以获得这个精美的笔记本,用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三、组织问题探究活动

任何学科教学都离不开一定的问题设计。在学生有疑问时,他们才会主动思考,全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能力的提高。问题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精心创建学生问题探究活动。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在问题的指导下积极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时,教师为学生呈现了这样的探究任务:“将360毫升的液体倒入3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4,那么大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找出定量关系并解决问题,但是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读题,分析条件,找出已知的数量关系,即根据大小杯的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了方程的运用,即设小杯容量为x,那么大杯容量就是4x,3x+4x=360。也有的学生设的是大杯的容量,即x+3×1/4x=360。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也加强了自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基于这一原則,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得以解决。为此,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还要设计、开展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也是“做中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从而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数学生活化意识。

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地去量一量学校里的树木到底有多高。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去开展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准备必要的工具,记录数据,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来测量。由此可见,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做中学”的过程不是学习新知识的独立过程,而是基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的综合应用过程。

总而言之,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数学学习的难度更大,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英.论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76.

[2] 马效文.基于整体建构的小学数学教学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20(11):89-90.

[3] 王红霞.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考[J].学周刊,2020(13):23-24.

猜你喜欢
预习问题小学数学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