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贵
摘 要: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规范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笔者将以“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三方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规范小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与方式,小学课程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然而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成果。因此我们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技能,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笔者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活动”三方面为切入点,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要求,教师应积极响应其要求,改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传统教学观念,为此笔者从“教学模式”与“联系生活”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灌输式”的弊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缺少师生互动,使课堂氛围不活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老师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模式。例如:笔者在教授“假期的收获”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笔者以自己的假期收获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同学们,美好的假期生活结束了,在这个假期中相信大家都有不一样的经历,首先老师来分享我自己在假期中有怎样的收获。老师利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老师收获了美景与有趣的风土人情。这是老师在这个假期最大的收获,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分享他的收获呢?”同学们争相举手想要分享自己的收获,同学A:“这个暑假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游泳。”笔者继续问道:“好厉害呀,那这位同学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会的呢?”同学A回答道:“我爸爸教我的。”笔者紧接着说:“真棒,同学A在暑期没有荒废时间,学会了一项新技能,非常值得同学们学习。”就在这师生一问一答的互动中使学生懂得应该合理利用时间学习新的技能,在假期中也要有所收获的道理。笔者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被课堂内容吸引,从而提起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重视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应转变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传统授课观念,应使课本内容融入实际生活体验中。以此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课本知识,将道德与法治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中。例如:笔者在教授“大家排好队”这一课程内容时将“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以图片的形式插入课件中,比如在公交站等公交车的时候;在学校上下楼梯的时候;在超市购物完结账的时候;在医院排队买药的时候。学生通过直观的课件内容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公共秩序的道理。笔者将课堂内容融入实际生活,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同时也使日常行为得到规范。
由此可见,笔者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提高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式,拓宽学生思维领域
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授课主体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拓宽学生思维领域,提高学生听课质量,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目的。例如:笔者在教授“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程内容时,将制定班规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共同制定班规。首先笔者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时‘班级生活有规则,相信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兔子一定比乌龟跑得快,但是最后乌龟却成为胜利者,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同学们思考片刻,同学A举手回答道:“因为兔子没有遵守比赛规则,中途睡大觉而乌龟坚持不懈的跑完全程。”笔者紧接着说:“非常好,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来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样班级生活也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维持正常的班级生活。老师将制定班规的权利交给各位同学,同学们可以思考过后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分享。”同学们经过讨论过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分享:“相信同学们已经讨论出结果了,那接下来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同学B举手回答:“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班级日常生活中需要制定值日规则,小组轮班值日打扫班级卫生,维持整洁干净的学习环境。”笔者紧着说:“非常棒,这则班规对与我们的班集体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见,笔者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课堂学习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从而使教师有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三、优化教学活动,注重课程设计多元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注重向学生传授道德观念与法律知识及生活常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对课程进行多元化设计,积极开展多种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使枯燥无味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教师也要积极布置课堂教学活动,使同学能够在游戏中接受道德标准与法律准则的熏陶。例如:在笔者教授“传统游戏我会玩”这一课程内容时,笔者设计了猜灯谜、跳房子、抓五子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猜灯谜”这一游戏环节中,由笔者来出灯谜,学生来猜,并设定奖惩规则,猜对有奖猜错惩罚。比如笔者说灯谜:“同学们,接下来请仔细听我说灯谜:一物不太大,走路头朝下,不吃人间粮,能说天下话。打一文具”同学们争相回答,同学A:“箭!”笔者回答道:“不对,箭能说天下话吗?很遗憾这位同学答错啦,那我们惩罚他学小貓叫吧!”同学们哈哈大笑,同学A学小猫叫:“喵喵~”笔者继续说:“哈哈哈真可爱,还有没有同学继续猜一猜?”同学B:“笔!”笔者紧接着说:“正确!我们奖励给A同学一支铅笔。”笔者与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感受了传统文化,在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了课本内容。
由此可见,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巧妙设计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所学知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合理改进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优良的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法治观念,以达到规范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目的,并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此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传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3):264-264.
[2] 李英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J].才智,2019(18):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