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行政化”与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

2020-05-22 14:09郑建鹏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去行政化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

郑建鹏

摘 要:教育行政化仍然是影响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行政化问题在我国产生由来已久。当前高中教育行政化问题较为突出,表现在地方政府部门进校园过度频繁化、地方教育局的行政干预过度化、行政管理过度简单数字化、高中教育的“马太效应”等。鉴于此,实现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实现政校分离;必须要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必须要改革政府对学校的评价机制,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必须要减少行政干预,为教育减压。

关键词:去行政化;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

我国教育领域目前通行的管理制度,是一种典型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教育被作为行政机关来管理,因而教育的行政化现象普遍而严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当地主管教育的行政领导有着很大的关联。行政领导若真正懂教育、重视教育,教育则必然发展快。若不重视甚至不懂装懂无能发挥,则该地区的教育真实水平决不敢恭维。针对这一问题,特提出教育“去行政化”问题,希望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科学合理作为,审慎用权,保证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教育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让学校自由、自主、健康发展,让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安心教书,精心育人。

一、教育行政化内涵及由来

教育行政化就是教育官化、教育权力化,“是指教育机关公务员化,学校单位纳入教育行政系统,教师编制行政化。”[1]教育的事情不是由热爱教育、真正懂教育的内行教育专家说了算,而是教育之外的行政领导说了算。

教育行政化问题产生由来已久。教育行政化问题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我国教育行政权力逾越边界问题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法制不完善等原因以外,还跟政府模式有重要关系”。[2]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议行合一的原则,国家大事的决议与执行集中在人大代表身上,这种制度最大的优点在于提高决策效率,决策能够最大程度的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然而,这一制度的不足在于难以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容易滋生权力腐败和权力滥用。行政领导体制一味强调绝对服从,而这一点对教育的伤害是致命的,行政管理教育不仅不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性要求和特征,更没有体现教育的专业性、自主性品质和精神主旨。致使教育偏离了其理性的方向,让教育变得过于简单、过于感性。行政领导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意识不到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观念和文化目标、独特原则和活动规律的专门性事业,而这种事业则需要掌握认识这些规律的教育内行者来领导。去教育行政化这一问题已喊多年,但教育行政化的问题依然存在于我国的大中小学。这一敏感问题如今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高中教育行政化的主要表现

高中教育是我国学生受教育的关键阶段,高中教育历来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高中教育行政化便是一大顽疾,这一现象在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尤为严重。

(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校园检查频繁化。

学校要发展,离不开各级部门的检查和有效指导。然而由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具有行政建制性质的机构部门过多,所以造成了但凡与教育沾点边的都喜欢对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以此来表示该部门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学校作为弱势单位,自身的人权、财权、物权都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不得已学校只能疲于应付。上级要检查,学校要准备。学校倘若不准备或准备不充分,时常被相关行政部门戴上“思想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政治站位有问题”等之类大帽子,还要下令整改,择期再查。更可笑的是某些检查人员责令要求学校限期整改某些问题或隐患时,如果学校实在不知如何操作,追问求助该怎样做时,得到的答复竟然是不知道,自己琢磨。高中教育,学生所学内容多,学业负担重,教师为了自己的学生能够考上自己心意的大学,必须要做好百分之二百的准备,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輔导、认真批改作业。学校的精力如果过多的被消耗于这类无效的检查上,教师的心力被折磨,学生受折腾,学校的办学成绩、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收获可想而知。

(二)地方教育局对高中教育的过度行政化

放眼整个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地方的一线教育局局长都非科班出身,都是行政领导出身,教育系统真是所谓的“外行领导内行”。诸多的外行可能对教育一窍不通,也可能对教育自身的规律性缺乏深刻把握,但正是这些外行却时常热衷于对内行领导的学校指手画脚,指指点点。教育跟行政不属于同一个领域,是两个根本不同的领域,行政系统的铁律是“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但这不适合教育系统。教育系统中的学校不仅仅是要对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下级(特指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行政系统讲求服从,教育系统讲求自主。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这句话要想成为真理。纵观中国教育版图,凡是教育越落后的地区刚好相反。政府对于教育更多的应该是服务而不是管理。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地方教育局对中小学管理的权力过大,致使学校发展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工作主要对象是年少无知的学生,学生变化无常,因而学校管理工作中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出现些许差错,这些问题学校本可以通过自己有效的方式加以合理解决。但有些地方的教育局行政领导会以此为抓手,抓住学校的这些小辫小题大做,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对学校不分情由,横加指责,乱发通告和文件。长此以往,专家级别的校长被捆住了手脚,不会管理了;从事了几十年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被点拨的失去了自我,不会教书育人了;教育局应该立足于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做好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而不是将手伸的长长的去过分干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行政主导体制管理简单数字化

在我国,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则让很多行政领导将过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自己的“教育政绩”上,而真正考虑教育本质、教育意义以及教育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的领导少之又少。教育主管部门将教育工作数字化、量化,通过各种形式跟学校要高升学率、要一本学生人数,教育局再将指标一一分配到各个学校。各个学校再将指标依次分配到各个班,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老师的奖金直接挂钩,也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经费的拨付。教师的职称也需要量化的论文数量、获奖的数量和层次、上课数量、批阅作业量、教师的性价比等等。更加滑稽的是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搞师德师风整顿活动时,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要求学校必须划出5%的不合格者。师德师风合格不合格为什么不让学校、家长和学生评议,如果学校完不成上面5%的任务,是不是要去冤枉一些莫须有的教师呢?这样做是不是会让教师寒心呢?教师每天都在玩各种数字化游戏,老师有苦难言、学生无辜受伤、家长苦不堪言。

(四)高中教育的“马太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教育发展严重失衡。教育发展程度与我国的地形特点刚好相反,越往东教育越发达,越往西教育越落后。近几年,偶尔有几所高中在西部名声鹊起,但单薄的实力难以改变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现状,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同一地区也存在着巨大差距,地区教育行政领导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强制性不公平不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努力打造所谓“区域性名校”。省会选拔地市优等生或优秀学生看,以此类推,地市拔县城、县城拔乡镇,导致名校强校愈来愈强,弱者愈弱,这就是高中教育的“马太效应”。高中教育的“马太效应”,让区域名校在别人的帮扶衬托下不断走红,三流地区的高中教育既留不住优质的生源,也逐渐丢失了优秀的师资力量,愈加落魄,在行政领导的责备声中逐渐走向沉沦。教育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县城高中生存步履维艰,抱怨不断;领导一味追求自己的政绩,在一定意义上助推了教育功利化的蔓延。

三、去行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去行政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要实现高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校权责,努力实现政校分离。对待教育,政府同样需要简政放权,彻底改变“统、包、管”模式,转变政府角色。政府对教育的重心应由管理向优质服务转变,摆正自己的位置,干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学校的事坚决让学校去做,不必亲力亲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并不是强化或弱化政府的职能,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改革,让学校排除一切不正常的外界干扰因素,让教育专家按照教育本体、教育规律、自己的教育思路治理学校,经营学校。让教育工作者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安安静静地教书育人、心聚力搞教学研究,让学校回归教育的本位,让学校自己去争创自己的教育特色。

(二)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我国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对教育行政领导的权力缺乏明确的规定,致使教育行政领导过于官僚。对于基础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政府教育部门的责任主要限定于三个方面:第一是依法保障对教育的投入,解决学校简陋的教学条件、落后的教学设施、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以及教育的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第二是监督学校依法办学。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以各种理由和借口直接干预学校办学,让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荒废潜心研究教育的精力,耽搁学生的人生前途。第三是依法保障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教育自身的特点、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功能以及教育的精神主旨都要求其管理具有特强的专业性,必须要让热爱教育、懂教育且常年在一线工作的教育专家来管理学校,而不是让精通行政对教育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的领导来管理教育。教师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全社会依法维护,包括政府。教育的管理者对待一线教师最起码应该平视,而不是俯视或轻视。

(三)改革政府对学校评价机制,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学生选择接受高中教育,其终极目的是上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初中毕业的同学,年龄小、缺乏理性地判断能力,达到高中分数线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到自己中意的高中去求學,圆自己的大学梦。家长和学生的判断依据一般是学校的师资力量、文化底蕴以及高考成绩。为了尊重民意,某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让学生在网上填报志愿选择高中,然而等录取结果出来时,学生却大失所望,原因是自己明明选报的是甲高中,却被乙高中录取。教育行政化,导致一个学校的好与不好的标准牢牢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领导权力过大,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评价学校的优与劣,家长和学生的评价选择权利被无情剥夺了。如此作为,不仅打击了学校的积极性,伤害了教师的感情,而且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学生,伤害了国家的教育。对学校的评价机制,适当减少政府的权力,扩大并切实保障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度和权力。

(四)减少行政干预,为教育减压。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有所为,有所不为。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学校的直接干预,让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和完善管理规划,确保秩序稳定;让学校自己制定教育教研制度;目前,优质生源竞争激烈,无论哪个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狠抓质量,为了生存,他们必然会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不断钻研教法,精心搞科研,教研促发展,质量保生存;让学校自主创品牌,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让专家校长坚持执行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愿景,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教师真心回归课堂,干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并不断通过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如此,教师才会爱校如家,学生才会以校为荣,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学校教育教学才会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才会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点,教育必须去行政化,高中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只有去行政化,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才能静心安心教好书,育好人,我们的教育家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办学上,只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卜思荣. 去“教育行政化”,追求本真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0(7):42-43.

[2] 李雪岩 龙耀.我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原因新探[J].教学与管理,2012(24):3-6.

猜你喜欢
去行政化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更需去行政思维
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实践问题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对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