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阅读 守望传统

2020-05-22 14:01郑重
成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王勃传统文化

郑重

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悠悠长河孕育了深厚的优秀文化。从《诗经》的河畔到唐诗宋词的巷尾,从庙堂之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到人间烟火的“把酒话桑麻,还来就菊花”,我们从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温厚与恬静,高昂与深情。阅读无疑是亲近这些文化情结的最好途径之一。

如今社会在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四通八达,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我们庆幸自己所处伟大时代的同时,也会低头沉思,我还需要阅读吗?我还需要去读那些“乏味枯涩”的古文吗?我们几千年来营造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还需要吗?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在多元文化的今日,我们更需要做一个守望传统的现代文士。

而守望中華民族的传统文化,还需要从阅读中起步。

对于中学生而言,很多同学认为文言文阅读,只要学会了怎样断句和翻译,就能考高分,而对古文的内涵精神少了深度的体验与共鸣,这还属于浅层的阅读,仅是扬汤止沸。深层次的阅读,需要我们立足传统的角度,追朔到古人所处的时代,探寻作者的成长背景、写作的缘由,甚至扩展到周围的文化俚俗。例如当我们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如果不清楚王勃当时的年龄和境遇,我们有可能会仅停留在一场视觉的盛宴,感叹骈文佳句,勾画出大自然的绮丽与壮阔。而当我们深入阅读,通过场景的宏大,动静的交替,感受王勃处逆境而勃发,拨迷雾达自省时,则会被一代才子可爱的文士精神所感动。一篇《滕王阁序》给我们留下一段历史佳话,奠定了王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滕王阁也由此享有了四大名楼之一的美誉。

孔子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如滔滔不息的大江,穿越时代的洪流,不断给一代代的国人输送着汲养。从这点意义上看,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普世的价值和鲜活的生命力,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爱上阅读,深入阅读呢?

传统不仅只限于书本的罗集,还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如风俗、服饰、音乐,建筑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阅读,去领悟。民间的剪纸窗花与年画,跑龙灯,赛舟会,缀满了传统的寓意与幸福。卓立西北大漠的敦煌石窟,车水马龙包围着的故宫天坛,以它们独有的风神,向我们诉说千年的文化沙龙,道统要义。

我们的民族之林之浩大,其传统之学也宽博。所谓传统,也包括了各地域各民族的风俗文化。苗寨的蓝印花布、吊脚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排布、布老虎的传说;南方的粤语、米糕;东北的炕头和大秧歌。我们不由沉浸其中,深入阅读,感怀唏嘘。

“正统不必常相继”。诚然,走传统文化的道路,还需要守正创新,于是我们有了唐诗新唱,数字博物馆。现代教育主播浦宇平就是手持话筒,解说千年文化的成功实验者。他通过喜马拉雅FM,推出“平哥说文化系列”,提倡“读懂诗人才懂诗”的深阅读,节目一经播出,就吸引千万听众。

“变则可久,通则不乏”,贯穿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时代高速列车的承载下,也会旧貌换新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为己利他的传统观念,却一直是我们的根文化。我们从汶川地震中感悟民族大爱,在社区街道,学校团体也时时领受周边的爱意融融。我们一方面迅速适应着生活的变化,一方面仍在传统文化里打磨,让自己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寻找传统文化的本色,并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基壤。

现代阅读是立体的,多维度的。“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一个现代的中国人也会放开心胸,吸纳不同国度的传统文化之精髓。如季羡林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的梵学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季老不仅做到了深入阅读,守望传统,还富有了跨越国界的文化担当与情怀,赢得我们的尊重与缅怀。

做一位深入阅读的人吧,和每一个优秀传统深度对话,我们会生敬仰心,长国学志。在阅读中守望传统,则当立本朔源,发展创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传统与现代的交互阅读中,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王勃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蜀中九日
谁远谁近?
一字千金王勃
王勃一字千金
少年力斗传统
一字千金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