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2020-05-22 10:33朱传利
成长 2020年2期

朱传利

摘 要: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影响到未来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由教育部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主要是科学课程的改革,明确指出,把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列为课程宗旨,科学素养要从娃娃抓起,切实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小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以探究为核心;开放的课堂;团队合作式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强,实践性强的综合性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期速成,而是长期积累的。低年级更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科学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善于探究身边科学的习惯。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仍处于懵懂的状态,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以游戏或故事为主导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中高年级应逐渐过渡到以观察、对比、实验等学习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的乐趣。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要在不同的学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教学内容,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個挑战,同时这次改革对科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及感受总结如下:

1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活动正是他们喜欢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时,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参观植物,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美。本节课结束后,孩子们兴奋的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的告诉我他们这节课的收获,以及发现的各种各样的新的事物。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能够自己去发现平时没注意的现象,并能够意识到科学是一门去发现去探索的课程。科学课程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儿童的科学学习兴趣,满足儿童的求知欲。任何一门学科,学生能不能学好,除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条件以外,更为关键的是看能否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能不能激发起儿童的求知欲。兴趣高了,求知欲高了,儿童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为儿童开辟一条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会掌握知识的科学方法。学生学会了科学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的知识,要比老师单纯的告之要深刻得多。学生在探究中丰富了知识,获得了情感体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探究教学真正实现了“受人以渔”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中学生往往会经历失败的过程,也正是在失败的过程中寻找另外适合的途径。久而久之势必会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以及积极寻找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百折不挠、勇攀科学高峰的坚强意志。

2 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高超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下,要求科学教师要转变角色,从“教师教”转换成“学生探”,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合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探究活动来揭开谜底,找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孩子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保护学生对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统计近一周来吃的食物,做出一张“食物统计表”,让学生自行讨论自己每天所吃食物的营养搭配是否合理,并提出相关问题,比如:我们吃的米饭里面含有什么营养物质?怎样才算是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合理的饮食中水果、蔬菜、肉、蛋、奶是如何分配的?等等。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然后一起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出结果后,或者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对学生的结论或问题进行评价与更正,让他们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哇!原来是这样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 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科学课并不像语文、数学、英语课程那样那么严肃,科学课是非常活泼的,活泼就意味着课堂纪律“乱”,但这个“乱”并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乱,而是随时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有时候甚至并不能按照预设的内容来上课。这就导致很多准备不充足的教师感觉对学生的问题无从下手进而感觉烦,甚至“明文规定”上课时间不能乱说话,不能提出问题,这样就容易把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课上成了“常识传授课”,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课时要预设出学生上课会提出的问题,并提前“充电”,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在发现中进步,在探索中提高。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大自然,我们的科学不能只局限在三尺讲台,而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社区、工厂等场所来体验科学。如:认识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领略大自然的美好;观察建筑桥梁,思考相应的原理等等;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 从“个人学习式”转向“团队合作式”。

现在科学课程除了以往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的基础外,又新增了技术与工程领域。四大领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同等重要。技术与工程领域除了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注重创新,还要让学生在了解事物的特性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设计,小组论证、团队合作才能实现技术与工程的任务。

例如:“建高塔”要在学生了解上轻下重、上小下大、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基础上,先让学生经历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再通过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去反思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最后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总之,科学课程越来越受重视,科学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学校的科学设备不足、专职教师不足等,使得科学教师开展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面对困难,我们科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展教学,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搞好科学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