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
(成都大学 期刊中心,四川 成都 610106)
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2020年1月,疫情传播陡然加速,国家卫健委派出专家组赴武汉调研,判断病毒可以人传人,而且疫情已进入加速传播阶段。由于是新型冠状病毒,医疗卫生专家对它的认识和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为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国家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本次疫情开展专项研究,并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加快研究进度,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尽快发表出来。2020年1月31日,中国知网(CNKI)联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六家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动员各学会所属期刊和全国各优秀医药卫生学术期刊,特别是已在中国知网进行网络首发的期刊,马上行动起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技攻关列为重大选题,组织全国高质量、高水平研究论文,在中国知网进行OA(开放获取)出版,以最快的速度将科研论文用于战胜疫情,向全国、全球广泛传播。这一专项的OA出版与服务费用全部由中国知网承担。”同时,要求“参与期刊要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出版质量要达到国家标准”。CNKI在2010年就上线了中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系统,并且引入了网络首发出版,凸显了与其他数据库的区别。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CNKI与期刊编辑部存在利益上的博弈,期刊编辑部往往不愿让渡独家网络出版权和信息传播权等重要权力,且许多学术机构对于网络首发论文并没有予以认可,作者对于网络首发心存顾虑,再加上大多数期刊编辑部人员配置不足,期刊编辑人员网络首发的观念意识和技术能力也参差不齐,能够运用网络首发平台的期刊编辑部并不是很多。[1]在CNKI开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学术专题以后,以2020年2月11日14:35为时间节点(文中所有数据皆以本时点为准)对发表的论文及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共有47种期刊在该专题发布了83篇文章,除去其中的非学术期刊《青海党的生活》和2篇新闻公告、2篇科普知识外,实际统计期刊数为46种,学术论文79篇。CNKI实际收录的医药卫生科技期刊多达4535种,但是愿意参与网络首发的该类期刊只有46种,仅仅为1%。由此不难看出,网络首发平台当前的应用率尚远不及人们的预期。
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平台的使用绩效究竟如何,可以利用本次CNKI“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后改为“新型冠状病毒”)网络首发学术专题进行分析。网络首发出版是指学术期刊将已经同行评议审定、编辑部录用的文章在纸质出版物印刷之前提前进行出版,在学术期刊平台上进行第一次发表,之后在一年之内进行纸质版印刷的一种出版行为,其出版行为属于正式公开出版发行。[2]网络首发出版具有快速发表、快速传播、为论文提供正式的、权威的创新性证明、帮助树立期刊品牌的独特优势。利用CNKI“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题学术论文的数据加以统计分析,可以对网络首发平台的效用进行实证研究。
从该专题第一篇论文发布之日起到本次统计截止日期共34天,CNKI“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学术专题已发表学术论文79篇,其中2篇为英文论文,均为《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刊发。该专题79篇论文中关于“病因”的论文14篇,关于“诊断”的论文5篇,关于“预防”的论文12篇,关于“治疗”的论文16篇,关于“护理”的论文有1篇。最早一篇研究论文发表时间为2020年1月9日,早于CNKI发出倡议时间20余天,可见已有期刊在此之前就已经利用网络首发平台发表这一研究方向的论文,只是数量较少,仅有9篇研究论文发布,分布于7种期刊。这是因为一方面疫情刚刚发生,许多研究处于初期阶段,研究论文尚未撰写完毕;另一方面说明在倡议发起之前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优先出版的期刊并不多。 倡议发出后的10多天时间里,这一平台集中发布了该专题70篇研究论文,平均每天发布7篇左右,最多的一天是2月6日,共发布了13篇。利用该平台发布专题论文的期刊也快速上升为49种(见表1)。本次倡议的宣传效果显而易见,一方面研究论文得到迅速发布,为防控本次突发疫情及时提供了各方面的科学预测、预防措施与诊疗方案;另一方面期刊也利用CNKI这次免除服务费的机会更深入地感受到了网络首发平台的快速发表优势。
表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题研究论文发表时间顺序表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全球冠状病毒研究态势分析及其启示关于“在医疗机构所有非发热门诊及住院部对就诊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建议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常见困惑探讨基于时变参数-SIR模型的2019-nCoV疫情评估和预测5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援鄂医疗队人员配置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医药防治策略解读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临床病例1例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病趋势初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综合征中医证治述要基于临床经验和分子对接技术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医组方快速筛选模式及应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医护人员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防护华西紧急推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的应急管理及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药学工作指导与管理策略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几点思考禽源冠状病毒监测简报陈大明,等吴晓瑛,等李六亿,等喻孜,等陆云飞,等万丽仝小林,等胡美霖,等王英鉴,等马家驹,等牛明,等陈佳丽,等杨振宇,等赵荣生,等李晓凤;杜武勋;王楷宬,等2020-2-10 10:48 2020-2-10 10:39 2020-2-10 10:07 2020-2-10 09:57 2020-2-10 09:56 2020-2-10 09:25 2020-2-9 12:20 2020-2-9 12:19 2020-2-8 16:48 2020-2-7 16:23 2020-2-7 13:33 2020-2-7 11:20 2020-2-7 10:21 2020-2-7 10:17 2020-2-7 09:41 2020-2-6 16:50 15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的建议从“湿毒夹燥”谈湖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中医特点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影像学检查与感染防控的工作方案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回顾性临床分析基于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探讨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究策略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中医认识与思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流行期间综合医院门诊管理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基本再生数的初步预测杭州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士的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2019-nCoV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儿童分级防控建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社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内防控的华西紧急推荐范逸品,等史河水,等倪忠,等范伏元,等雷子乔,等郑文科,等姚开涛,等贺福元,等Xintian Xu,等苗青,等熊彬,等周涛,等张文慧,等应艳琴,等刘素珍,等李舍予,等2020-2-6 16:45 2020-2-6 16:35 2020-2-6 16:33 2020-2-6 16:27 2020-2-6 15:44 2020-2-6 15:44 2020-2-6 15:18 2020-2-6 15:05 2020-2-6 14:15 2020-2-6 11:48 2020-2-6 09:41 2020-2-6 09:26 2020-2-5 18:10 2020-2-5 17:17 2020-2-5 14:50 2020-2-5 14:29 455 689 195 249 472 359 535 208 230 1164 914 1377 721 1159 1501 1077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注疫情防控药物研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潜伏感染合并食管异物穿孔的外科手术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研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应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管理实践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检分诊管理实践放射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病人检查流程及医务人员防护新型冠状病毒的社区防控策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抗病毒药物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初探武汉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初探姜良铎从“气不摄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制防护面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中的应用输入型难辨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例及传播模式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第一版)湖北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建议(试行第一版)刘昌孝,等童松,等齐晔,等王李胜,等张丹,等何志芳,李玲李东边原,等管汉雄,等管汉雄,等杨华升,等杨洋,等李进,等靳英辉,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工作组;史源,等赵东赤,等2020-2-5 11:12 2020-2-5 09:28 2020-2-4 11:29 2020-2-3 14:46 2020-2-3 14:37 2020-2-3 14:36 2020-2-3 14:19 2020-2-3 10:24 2020-2-3 09:48 2020-2-3 09:48 2020-2-3 09:31 2020-2-2 18:41 2020-2-2 17:15 2020-2-2 13:17 2020-2-2 11:48 2020-2-2 11:48 2389 1118 4090 1259 1385 1078 2745 2680 2978 2978 1354 1073 1335 4195 775 819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根据对该专题网络首发平台统计,从1月9日首篇发布到统计节点该专题有下载量的论文共有50篇,占整个专题论文数的63%,2月6日后所有论文便再无下载量。下载量在0~1000次的有4篇(发布日期为2与2日至2月6日),1000~3000次的有26篇(发布日期为1月30日——2月6日),3000~5000的有6篇(发布日期为1月22日至2月4日),5000以上有3篇(发布日期为1月21日至1月30日),单篇下载量最高为16581次。1月19日之前论文单篇下载量处于快速上升阶段,1月20日后急剧下降,1月21日后就一直处于低下载量区间,不再有高下载量出现。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之后发表的该专题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稀释了单篇论文下载量;另一方面发表时间不长,尚未积累起大量读者关注。2月6日后发表的成果由于发表时间很短,目前绝大多数论文没有引用。但是一般来说,下载量大是引用量大的前提,高下载量常常预示未来的高被引,为高被引提供较高的可能性。该专题内所有论文发布时间不到一个月,大部分论文下载量都上千,而且下载量高的论文基本居于前半期(见图1),可见,网络首发对于论文的快速传播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论文发布越早,被查阅的机会越多,论文的影响力与辐射力越强,传播效应越明显。[3]单篇下载量最高的《武汉2019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就是于1月21日首发。
图1 下载量变化趋势图
截至统计日,该专题发表研究论文共来自46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21种,非核心期刊25种,分别占45%和55%。核心期刊发表49篇,非核心期刊发表30篇,分别占总篇数62%和38%(见表2),可见核心期刊在首发平台的参与度更高,表现更为积极。发表论文最多的是《护理研究》和《中医杂志》,分别发表7篇,而且这两种期刊都是核心期刊。46种期刊中,只有一种英文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了2篇英文论文。该专题内有14篇论文发布使用了优先出版,可见部分期刊仍没有使用网络首发平台。
表2 参与期刊与发表论文数量统计表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网络首发缩短了出版时滞,从发表时间可见,有关本次疫情的研究论文通过首发平台得到了及时发布,在20多天时间里就有近80篇论文发表,为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现实可用的第一手信息,也为科研人员加快开展后续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发表的论文通过CNKI首发平台实现了广泛而快速的传播,单篇下载量明显超越日常数倍,显示关注该选题的阅读者较多。可以预计,随着加入该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增加,后续研究会越来越深入。但是,以上数据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本次疫情专题参与网络首发的期刊数量不多,CNKI收录的医药卫生科技期刊只有1%参与了网络首发,可见期刊编辑部大多仍未能认识到网络首发的优势,利用网络首发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相比而言,核心期刊更乐于使用首发平台。同时,CNKI在本次网络首发专题页面中没有直接标注该论文出自哪一家刊物,对期刊品牌宣传效果有所削弱,也间接反映出期刊编辑部与CNKI首发平台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冲突并未缓解。无论平台技术如何强大,学术论文得到传播才是最终目标。没有内容,技术何用?作为数据库技术平台,CNKI一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更多便捷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应给予期刊编辑部合理的利益让渡,与编辑部加大合作力度,实现双赢。
在本次疫情专题中,有14篇论文没有使用平台网络首发,而是使用优先出版发表。优先出版是为了缩短出版时滞,抢占科技发现首发权,提高学术竞争力,由期刊将审核通过的论文提前(往往是独家)在网络发表,然后再按正常的出版流程印刷出版,正式见刊。论文网络首发平台的功能和目标与优先出版基本相同,除了前者上传速度稍快(CNKI处理优先出版时间一般是1周,网络首发处理时间是1-2天),只是在版权所属方面有所区别。优先出版的网络版权大部分属于期刊,而平台网络首发的网络版权属于CNKI。这种差别对于作者或读者似乎没有影响,但是从著作权归属、引用格式、未来的数据统计等方面考量,很可能造成某些混乱。站在编辑部角度,平台网络首发对期刊影响力及编辑部具体处理而言,优势显性不足。CNKI还需要在今后的研发中不断整合与协调,才能突出二者各自的功能特点,凸显网络首发和优先出版的功能优势,差异化发展。
目前,网络首发论文虽然在发表时间上占有一定优势,缩短了出版时滞,但是CNKI却没有将其及时纳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数据资源,极易造成重复率超标或是研究内容雷同的文章重复发表,甚至是一稿多发。网络首发平台和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同属于CNKI,理应将网络首发文稿及时收入自身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数据库,才能提高编辑部学术不端检测的准确性。如若网络首发平台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显然对于作者并没有起到完整的利益保护,也未能为学术出版筑起有效的安全屏障,难免使编辑部对于使用网络首发平台心有芥蒂。CNKI应统筹所属各出版平台数据,及时进行资源整合,将获取的所有数据资源实现各功能系统即时共享。
在本次专题统计的79篇论文中,仅有2篇为英文发表,并且都发表于同一本期刊。当前自然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主要依赖于英文发表,要形成论文的国际高影响力,英文发表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这也是我国许多高水平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大量发表于国外英文期刊的原因。而我国高水平英文期刊数量较少,国际影响力较弱,再加上国内科研评价体制所限,许多研究者不愿意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自己的成果。《Nature》上有一条新闻,统计到2020年2月4日,至少有77篇关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英文论文发表,作者以中国学者居多。虽然科技部也曾发文,提倡将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但收效甚微。可见要增强中国学术期刊对优秀论文的吸引力,除了科研评价体制需要改革之外,学术期刊和网络首发平台也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增加英文快速出版,为研究者提供更广泛的传播途径,拓宽传播平台。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出版大国,近年来在数字出版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虽然我国每年论文发表数量居世界首位,学术论文的数字出版目前却大多还停留在正式出版后再数据上传的初级阶段,学术平台网络首发方式尚未普及,整个传统出版业对数字出版这一新的出版形式仍然处于迷茫和困惑阶段,对于数字技术抱有本能的抵触。[4]如何解决当前问题,还需出版人携手同心,为学术出版的未来发展共同努力。